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生活随感)
来凤藤茶腾飞在望
作者:崔建玲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第14期
阳春三月,春寒料峭,正待春暖花开,湖北省来凤县后坝村田野上,一场春雨过后,藤茶
逐渐冒出新芽。3月17日-31日,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调查第六组来到后坝村进行了驻村调研。
作为来凤县的特色产业,藤茶产业的发展历程让调查组印象深刻。
湖北省来凤县因凤凰飞临的传说而得名,位于鄂西南边陲,地处武陵山区,当地少数民族
居多,土家、苗、瑶等16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1%以上,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一直以来,
来凤县把脱贫当作着力解决的首要目标。藤茶产业是来凤县富民兴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从早期的野生藤茶到如今的人工栽培、标准化种植;从移栽藤茶苗技术到直插技术的应用
与推广;从小农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初级产品到产业链延伸,来凤藤茶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
跨越。然而,在藤茶产业发展中,伴随着产量的不断提升,藤茶迎来发展良机,也面临如何开
拓市场、打响品牌的重要挑战。参与此次调研的农业农村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陈童全表示: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脱离市场盲目发展产业没有出路,单靠一个村的发展很难
实现产业兴旺,必须遵循市场,县域统筹。”
从移栽技术到直插技术实现藤茶产量大增
藤茶,顾名思义是长在藤上的茶,是茶家族里一朵绚丽的“奇葩”。严格地说,藤茶并不
是茶,不属于茶科植物,而是显齿蛇葡萄种的多年生藤本植物,是宝贵的药食两用植物。
“藤茶是来凤县的一个特色产业,每次到来凤县,都会看到长势茂盛的藤茶条!”曾经在
恩施州挂职,同时也是此次百乡万户调查组成员之一的农业农村部发展计划司投资处处长张永
江对来凤藤茶记忆犹新。
向班贵被称为“来凤藤茶第一人”。1996年,在大河镇担任乡村医生的向班贵翻山越岭,
走村串户,负责为乡亲们诊病送药。“乡村医生两件宝,一根银针一把草”,山村缺医少药,
渐渐地,向班贵发现,用岩坡上生长的野生藤茶治疗眩晕病(高血压)效果较好,他采集回来,
晒干后放在药袋里,供村民们免费使用。在县里的帮助下,他还找专业机构对藤茶成分进行了
检测与分析。“二氢杨梅素(黄酮)含量达42%,超过已知所有植物,还富含十几种氨基酸和
硒元素。”向班贵至今保留着那份检测报告的原件。就这样,人们对藤茶的需求越来越多。
“野生藤茶产量低,当时9800余亩的野生藤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向班贵萌生了将
藤茶由野生转为种植的想法。2000年,他开始试验藤茶“野转家”栽培技术,并获得成功。
“野转家技术推广之后,每亩藤茶的产量比野生的高500~800斤。”更重要的是,种植的
藤茶产量不仅提高了,而且品质跟野生的一样好。向班贵解释,藤茶自身黄酮含量高,不易感
染病虫害,不需要施用农药,不仅产品绿色,而且对空气、土壤及水资源也不会造成污染。
然而,藤茶种植虽然实现了“野转家”,但采用移栽苗技术,成本高、单产仍然偏低,种
植效益低。2008年,在向班贵的努力下,他研究出了大田直插技术,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增
加了农户的收入。这项技术还获得了湖北省重大科技进步二等奖。“直插技术种植,可以在藤
茶地里覆膜,杂草被盖在膜下,一亩地可以为农户节省锄草成本600元,而且与移栽苗技术相
比,直插藤茶的产量相当于移栽苗2~3年的产量!”县藤茶局技术员邹平表示。
从那以后,来凤县政府将藤茶作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作为主导产业加
以扶持、培育。来凤县委书记邢祖训表示:“2014年,来凤出台了《关于加快藤茶产业发展的
意见》,明确每年将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支持藤茶产业发展,成立藤茶产业发展基金,在
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申报、金融信贷、建设用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支持
政策。”
目前,来凤全县藤茶产业基地造园面积达5.2万亩,覆盖全县8个乡镇78个行政村,今年
当地又新栽种2万亩,共7.2万亩,直插技术藤茶园覆盖面积达4万亩左右。
从散户经营到规模发展带动农户脱贫增收
从2012年到2015年,为鼓励农户积极种植藤茶,来凤县的藤茶苗木都由政府统一采购,
并免费提供给农户。向齐周便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向齐周是来凤县百福司镇沙道湾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当地的藤茶种植大户。当大多数村民
对种植藤茶还持怀疑态度的时候,2015年冬,向齐周带头开始种植藤茶,那一年他栽种了800
余亩藤茶,令他惊喜的是,头一年每亩收益就达到1100元。
种植藤茶见效快、收入可观,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才放下了心。在向齐周的带
领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承包2500余亩土地种植藤茶。2017年,该村种植藤茶总收入为200
余万元。除此之外,200多个农户通过土地租金、基地务工等方式获得了收益,75户贫困户收
益达30余万元,基地共开出劳务工资130余万元。沙道湾村也由此走上了一条“支部引领+合
作社牵头+带动贫困户”的脱贫增收道路。
像向齐周一样从藤茶种植中受益的人并不少。2016年,绿水镇老寨村4名村委班子成员发
起种植藤茶,并动员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在当年,“民兴藤茶专业合作社”在老寨村成
立,流转土地1286亩,2017年种植藤茶938亩,带动本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内的200多名
群众常年在基地务工,为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渠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后坝村农户潘九安
家里也一直坚持种藤茶。去年他们家种了四亩藤茶,一亩地的纯收入达到3000元,今年准备扩
大种植规模,种8亩藤茶。
据来凤县县长杨局成介绍,2016年,来凤县出台了对于自建藤茶产业基地的每亩给予600
元的种苗补助,市场主体流转土地新建藤茶产业基地达到10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不高于300
元的流转费补助、200元的培管补助、100元的硒肥补助。2017年,当地出台了对于建档立卡
贫困户发展藤茶产业的每亩给予1000元的补助。从2018年春开始,来凤县对藤茶苗、土地流
转费、培管费等给予适当补助,成立全国第一个藤茶产业发展局,每年50%的时间在一线指导
藤茶生产加工以及营销推广。乡镇按每千亩藤茶园配备1人建立藤茶干部队伍。
就这样,来凤藤茶实现了从小农户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目前,来凤县成立藤茶产业专
业合作社31家,其中24家专业合作社依托公司发展基地,涉及39个村。当地旧司镇种植藤茶
已过万亩,1000亩以上的藤茶产业村达到12个。来凤藤茶在市场上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获
得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等荣誉称号。2013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登
记保护产品。
从初级产品到延长产业链撬开市场大门
种植技术的提高,规模化的发展,来凤藤茶产量逐年提升,然而,眼下摆在来凤藤茶面前
的是如何打开市场,打响品牌。
“来凤是湖北的西大门,公路四通八达,209国道从来凤县经过,恩吉高速全线通车,全
县村村通公路,为藤茶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运输网络。”县商务局长岳琼表示。在藤茶销售方
面,当地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办“中国来凤藤茶文化节”,开展“喝
来凤藤茶、游美丽来凤”活动,当地打造“来凤藤茶”区域公共品牌,已初见成效。
事实上,来凤藤茶要想在市场上真正壮大成熟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新鲜采摘的藤茶保
质期较短,如不及时销售,就会烂在地里。”为此,来凤县就地建立加工厂。县藤茶局长陈武
宽告诉记者:“自建加工厂,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户销售藤茶问题,加工厂将新鲜藤茶加工为千
的藤茶,藤茶保质期延长,可以慢慢卖,否则一旦别的加工厂或企业不收购藤茶,农户的藤茶
就会烂在地里。”
沙道湾村就曾吃过亏。“2017年,沙道湾村因没有建初加工厂,当年基地有三分之二的普
叶烂在地里,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十万元,作为一位农民,我真是心痛不已。”向齐周一脸愁容
地说。今年,百福司镇政府组织村委会、合作社等讨论研究,决定新建一个藤茶加工厂,目前
场地平整已完工,计划在5月底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目前,来凤县有5家企业,还有28家合
作社自建加工厂。
自建加工厂仅仅是藤茶产业发展的一小步。2017年12月,上海一润茶叶公司在来凤县落
地投资成立了湖北一润藤茶公司。一润藤茶公司成立后与来凤县藤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
种植大户签订了3500吨收购协议,并计划在2018年8月31日前建成国内领先的藤茶个性化订
制生产线。
“公司将按照每斤干普茶20元的保护价收购藤茶,保证每一个加工厂100吨的干茶收购量,
而且期间还有利润返还,可以说,来凤藤茶2018年的产品已经有了销路!”一润藤茶董事长周
东香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上海一润,硒源合作社与广东客商已签订10万斤干须茶收购合同,河南仁和公
司40万斤须茶收购合同正在洽谈。2018年,来凤藤茶将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陈武宽自豪
地说。
尽管2018年藤茶已经有了销路,但如何让藤茶产业有一个更为稳定的销售渠道,成为藤茶
长远发展的关键。
发展藤茶产业,来凤县一直在努力。目前,来凤藤茶产值已接近10亿元。县委书记邢祖训
表示,来凤县明确了藤茶产业“4122”发展目标:2017 - 2020年,发展藤茶基地10万亩,将
藤茶系列产值做到20亿元,带动2万户贫困户发家致富奔小康,形成藤茶产业集群,建成“中
国藤茶第一县”,建设世界“藤茶之都”。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23:4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63380166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来凤藤茶腾飞在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来凤藤茶腾飞在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