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1.4 我国节事活动现状及相应对策
节事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形式,在我国城市发展中扮演
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节事活动的快速发展,已逐步演化为节事经济,演化为促
进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节事产业,成为国家、地区招商引资,提升区域综合竞
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节事活动的发展,不仅张扬了城市的个性,而且繁
荣了城市经济、文化生活。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尚处于起
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引导、规范和管理。
一、 节事活动的含义及我国发展城市节事活动的意义
节事是指能对人们产生吸引,并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消费对象的各种
节庆活动和特殊事件的总称,其形式包括各种传统节日和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
日以及具有纪念性的事件。
节事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孕育的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经济、文化活动,它
强调本土化、群众化、民族性、娱乐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多种城市经济和文化
特性的融合,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有利于传播城市信息、推介城市
形象、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城市经济,节事产业已成为中国城市在21世纪新一
轮城市竞争中的新经济、新视点,它的产业相关性、区域辐射性和经济带动性被
大多数城市所发觉和认可。如何发展各个城市各具特色的节事活动,挖掘节事活
动运作新理念、新思维,对促进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
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
聚力;第二,推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服务接待设施的完善,提高服务业的服务
与管理水平;第三,促进地区商贸、旅游、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活动,带动旅
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第四,活跃相关的学术交流,引入新思维、新理念,改善
城市软环境;第五,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
展。
二、城市节事活动态势
通过整理分析上述各项样本数据、现场观察和文献浏览归纳,可以发现目前
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为:
1、举办城市规模不一、数量众多、态度积极。
从城市规模上看,大到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小到县级市乃至建制镇,
几乎都有各自的节事活动;举办节事的城市(镇)数量、每一城市举办的节事数量
都还处于陆续增加的趋势之中。
2、节事类型多样,资源导向型节事较多,选题存在一定雷同现象。
目前对我国节事活动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依据主题性质和“命名物”
形象载体对节事活动进行了分类。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调查所得基础数
据和背景情况,按主题将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分成八种基本类型,
见表1。
根据上述462个城市节事主题样本数据,果可得图1。从中可见,在八种基
本类型中,并根据表1进行分类型的节事数量统计,结以物产餐饮型、历史文化
型、民俗风情型和自然景观型所占比例较大,依次是:23%、22%、17%和12%,
四者合计占样本总数的74%。这一结果反映了我国节事活动的举办主要是
依托于当地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和物产,
对应了我国自然资源多样、历史文化悠久、
民俗风情浓厚、物产特产富饶、饮食文化
源远流长等特点。而博览会展型、运动休
闲型两类所占比例依次为12%和5%,娱
乐游憩型则更小,仅为1%,三者总共才
占样本总数的18%。这一结果说明目前
我国在会展业、体育产业和娱乐业方面
的发展,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
可预见,其增长潜力十分可观。 图1中国各类城市节事活动的数量分配
除了节事类型分配上存在明显的不 Fig.1 Numeric distribution of
平衡,还可发现我国的节事活动在主题 festivals and special eVents in china
选择上也存在相互模仿、产品雷同的现象。比如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节事活动,
在462个节
事分类样本中,就有9个,其中包括广州国际茶文化节、重庆国际茶文化节、
安溪茶文化
节(中国茶都)等。此外,节事活动的文化含量不足,多数节事活动虽然都宣
称以“文化
搭台、经济唱戏”,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挖掘。
不管什么主题
的节事活动,大多有一些模特表演、演唱会、健美表演等与主题相关不大的
活动。
3、主办者以政府为主,但已出现运作模式多样化、市场化走势。
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多数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主办,按行政方式运作的较多。
由于政府在节事活动的专业策划、运作能力方面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加之行
政干预多、市场作用发挥不足,导致节事绩效不够理想。
目前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运作模式已呈现出多样化、市场化的趋势,市场规
律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强的作用。归纳有关样本数据,可以将节事运作方式分为四
种主要类型:(1)一级政府(市政府)主办模式;(2)政府某行政部门(如旅游局)主办
模式;(3)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模式;(4)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
其中第三种模式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方法,目前逐步
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愿意采用的方式。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办节”
的形式,将整个节事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文化、旅游、招商举措来运作,可实现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的“双赢”。国内一些著名的大型城市节事活动,如南宁
国际民歌节、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都是采用此模式。
南宁市政府1999年开始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当年的广告集资与票证收入
仅为500万元。政府从2002年起,实行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市场
化运作机制。当年筹资总收入达2757万元,实际支出2694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略有节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两三年后民歌节将全部实行市场化运
作,将率先成为我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节事活动。
4、多数节事公众参与不够理想。
由于多数城市节事由政府主办,当地居民和普通游客的参与程度不高,有些
节事缺乏与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连接,知名度不高,种种原因导致节事参与者
人数偏低的现象。由于参与人数未达到理想的门槛人口,导致节事活动成本过高,
节事效益不够显著。
通过对70个城市的节事绩效评估(活动参与人数)样本的统计分析(图2),可
以发现,我国多数城市节事参与人数一般不超过30万人次,其中5万人以内的
占样本总数的35.5%;5~10万人的占16.1%;10~30万人的占25.8%。
三者合计占总样本的77.4%。而100万人以上的仅占6.5%。对于一个13亿
人的人口大国,这样的节事参与人数并未达到理想水平。
5、多数城市节事举办历史不长,节事品牌尚在成长之中。
与西方一些具有长期举办历史的节事相比,我国多数城市节事活动举办届数
不长,能持续举办并发展成为国际节事活动的则更是凤毛麟角。通过对176个节
事活动举办届数的 样本统计(图3),可见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节事活动历史不超
过4年(假设每年一届)。从节事届数的分布上看,节史在1~4年(届)的城市占总
样本数的60%以上,其中仅办一届的占15.88%,二届的占17.65%,三届和
四届的分别为13.53%和14.12%。举办届数超过10年以上的城市仅占样本总
数的18.2%左右,其中有数据记载的届数最长的是洛阳牡丹花会,自1982年
创办到2003年,已经成功举办了22届。与此相比,国际上一些经典节事活动往
往具有更长的历史和更丰富的内容,如西班牙斗牛节举办期已长达4个世纪,节
间活动达到156项。
由于多数中国城市节事活动创办和延续时间不长,知名度普遍不高,具有一
定国际化水平的品牌节事活动更不多见。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一批大规模、
高品位(档次)的节事活动正在逐步形成,如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大连国际服装
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已成为具有一定品牌的城市形象工程。
三、 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时空规律
1. 空间规律 ,
根据对436个城市节事活动样本分析,作者编制了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空间
分布图(图4),从中可以观察到其空间分布规律为:
城市节事活动分布呈现出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
3个集中地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
4个亚集中区域:川渝地区、滇中地区、桂中地区、东北中部地区。
中国城市节事活动形成以上的空间分布规律,究其原因主要是:
城市节事活动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各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经济水
平、旅游环境和市场发展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旅游发展状况
直接影响着节事活动的规模、节期和水平。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
在地域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无论是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从总体水
平上都远远超过了西部地区,这就导致了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
东部多,西部少的不均衡格局。
东部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3个集中地区,是我国城市最
为集中的地区,不仅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而且旅游业也最为发达。绝大多数城市
都非常重视节事活动,甚至有的城市一年中举办的各种节事活动多达几十个。目
前我国举办届数较长、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节事活动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如已举办了15届的广州国际美食节、13届的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6届的北京
国际文化旅游节等。
川渝地区、滇中地区、桂中地区等4个亚集中区域,在中、西部地区都属于
经济文化和旅游业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重庆市、四川的成都、云南的昆明、广
西的桂林,近年来,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展创造
了良好条件,许多节事活动已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
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桂林山水旅游节等。东北中部地区也因成功举办了中国哈尔
滨国际冰雪节、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等重大节事活动,
而成为我国城市节事活动较为发达的地区。
4.2 时间规律
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往往规模不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其
时间规律表现为:
节事活动举办的历史越长,其知名度往往越大。如举办届数较长的大连国际
服装节(16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19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21届)、洛
阳牡丹花会 (22届),都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节事活动。通过对252个节事活动举
办月份的样本统计分析(图5),可见节事活
动在一年内的安排集中于4、5月份(春季),
所占比率为12.06%、8.61%,以及9、
10月份(秋季),所占比率为21.99%、
18.44%,而秋季节事多于春季,二季
共计占了60.1%。我国节事活动的举办
具有明显季节性的原因,一是我国城市节
事活动的举办往往是依托于当地最具比较优
势的自然资源和物产,节事活动内容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此外,春秋二季气候适
宜,而秋季比春季更宜人,也是旅游者出游的最佳时间,以致许多节事活动都在
春秋二季举办;二是爱季节性影响较优小的博览会展型娱乐游玩型,休闲运动型
等节事活动的所占比例较小。
通过对135个节事活动节期的样本统计分析(图6)可见,多数节事的节期介
于2~10天之间,所占比率为60.74%,而综合性的节事活动,往往节期较长,
一般为60天以上,所占比率为2.5%,说明了目前我国许
多节事活动的影响力和范围都是很有限的,节事活动往往成了当地人自娱
自乐的活动。节事活动的影响效果符合指数函数规律,即前几届效果增长速度较
快,后来呈缓慢增长。一般情况下,
节事活动吸引力边际效用随时间递
减,同一项目在第二次上演时比第
一次上演的吸引效应相应递减。节
事投入产出比随节事活动生命周期
而变化。成长期需要较多投入;成
熟期经济产出远大于投入,并且往
往会持续一段时间;衰退期又会出
现产出不及投入的局面
四、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一)优势。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厚、表现形式多样,自然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地区各具特色,这些为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富了我国节事活动的主题内容。我国目前主要的节事活动类型有:
(1)自然景观型——以当地自然地理景观(独特气象、地质地貌、植被、特殊
地理风貌、典型地理标志地、地理位置)为依托,综合展示城市旅游资源、风土
人情、社会风貌等的节事活动。例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张家界国际森林
节、中国吉林雾淞冰雪节等。
(2)历史文化型——依托当地文脉和历史传承的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宗
教活动等开展的节事活动。例如:杭州运河文化节、天水伏羲文化节、曲阜国际
孔子文化节等。
(3)民俗风情型——以各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为主题(民族艺术、
风情习俗等)的节事活动。例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潍坊国际风筝节、
傣族泼水节等。
(4)物产餐饮型——以地方特产和特色商品及本地餐饮文化为主题,辅以其
他相关的参观、表演等而开展的节事活动。例如:大连国际服装节、菏泽国际牡
丹节、中国青岛啤酒节等。
(5)博览会展型——依托城市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以博览会、交易会为形
式,辅以其他相关的参观、研讨和表演等开展的节事活动。例如:昆明世界园艺
博览会、杭州西湖博览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等。
(6)运动休闲型——以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竞技活动为形式,辅以其他相
关的参观、表演等而开展的节事活动。例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
(7)娱乐游憩型——以现代娱乐文化和休闲游憩活动为形式,辅以其他相关
的参观、表演等而开展的节事活动。例如:上海环球嘉年华、上海欢乐节、广东
欢乐节等。
(8)综合型——多种主题组合,一般节期较长、内容综合、规模较大、投入
较多、效益较好的节事活动。例如:上海旅游节、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昆
明国际旅游节等。
(二)不足。近年来,我国城市节事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虽然有很多节事
活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显现出很多问题。
1.节事活动多而不精,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不高。与西方一些具有长
期举办历史的节事相比,我国多数城市节事活动举办届期不长,能持续举办并发
展成为国际节事活动的则更是凤毛麟角。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一批大规模、
高品位(档次)的节事活动正在逐步形成,如青岛啤酒节、大连服装节、哈尔滨国
际冰雪节等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市节事品牌。
2.地域性差异大,发展不均衡。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出现东南部举办数量
多、质量较高,中西部数量少、质量相对偏低的现象。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地域上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一些中西部城市的节事活动在举办初期
就存在“先天不足”,在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布不均衡。
3.选题重复,文化深度欠缺。我国节事活动类型尽管多样,但多以资源导
向型节庆居多,以物产餐饮型、历史文化型、民俗风情型和自然景观型的节事活
动所占比例较大,依次是:23%、22%、17%和12%,四者合计占我国节事市
场的74%。除了节事类型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还可发现虽然我国节事活动数
量多,呈遍地开花之势,但由于在品牌意识上的缺乏和偏差,国内许多节事活动
不同程度存在着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的倾向,在诸如主题选择、操作方式、活
动内容、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相互模仿、重复办节的现象。
4.地方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尚未发挥,节事绩效不显著。目前我国城
市节事活动的运作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许多不相符合的地方。节事活动往往由当
地政府部门牵头主办,上指下派,按行政方式运作,成为领导的政绩之一,而较
少考虑由企业直接承办。这样会造成节事活动成本过高,铺张浪费,使政府财政
负担过重。
5.节事活动经济性和文化性结合力度不够,文化内涵有待于挖掘。城市节
事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其生命力所在。现在的节事活动几乎无一例外地
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宗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其中大多数都被商业化
所破坏了,节事被当成了投机取巧的捷径。当节事以一种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
姿态从百姓生活中提升出来,被简单化地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就已经丧失了其原
有的丰富性和感情的细腻性。
6.举办形式不新颖,公众参与度不理想,效益不显著。由于多数城市的节
事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按照行政命令的方式来主办,缺乏创造性和吸引力,当地居
民和普通游客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有些节事本身知名度不高,种种
原因导致节事参与者人数偏低,节事活动成本过高,节事效益不够显著。
五、对我国城市节事活动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市节事活动模式。在我国目前
的国情下,政府仍旧是节事活动重要的主办力量,国际性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还
要靠政府去争取,并以政府的名义进行召集和对外的宣传;社会参与就是充分调
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办好节事活动。社会力量主要体现在:节事活动主题选择
时的献计献策,节事环境氛围的营造,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等方面;而市场运作
则是城市节事活动的举办过程,交给市场来运作。比如节事活动的冠名权、赞助
商、广告宣传等方面,都可以采用市场竞争的方式,激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参加。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企事业扩大知名度,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大量开支。
(二)因地制宜,促进节事活动的合理化时空分布。针对我国节事活动的举办
往往是依托于当地最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和物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东部多、
西部少的不均衡现状特点,在节事活动的举办中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强调宏观调
控和指导,以促进节事活动的时空分布和类型更趋合理和完善,并形成良性的竞
合态势。
(三)强化节事活动促销与城市目的地营销。节事活动时间短,产品性质特殊,
临时调整难度大,对促销的要求较高,除一般促销手段外,还应聘请专业性中介
公司,努力推进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节事活动在地方
品牌化中的作用,将节事活动作为城市特殊的营销战略或城市目的地营销计划的
组成部分,融入到城市营销或营销城市的活动中去。
(四)整合节事活动,实现品牌化发展。对目前节事市场中存在的“散、乱、
小”的节事活动进行整合,造就本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节事。由于我国各地节
事活动形式单一,雷同趋势明显,民众的热情不高,从而导致了节事市场滥而不
精的势态。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节事活动可以把本地区相同或相近内容
的节事活动进行整合,集中分散的市场份额,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创造品牌
节事。
(五)凸显特色,彰显个性。节事活动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张扬个性、追
求特色,并善于把特色与个性附着于一定的客观载体。这些载体可以是某种地方
特色产品,也可以是某地独特的人文或自然景观。综观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经济性
节事活动,不难发现其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切合当地实际和
风俗习惯,有较强的娱乐观赏性。其地方色彩越浓厚,个性特征越鲜明,就越有
吸引力和生命力。
(六)讲求“节事”实效,培育“节事”消费热点。举办城市节事活动当然要
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钱要花得适度,要把资金投入放在创造城市品牌,提高城
市知名度和营造城市鲜明特色上,真正做到“借节兴市”,而不是讲阔气、讲排
场、请大牌明星、互相攀比。此外,还要让节事活动形式系列化,以实现节事在
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优化发展模式的作用,具体包括两项策略:节
事类型的多样化和节事时间的系列化,主要按照大众性、传统性、文化性、综合
性和经济性这五个特点具体运作,以形成不同时间尺度、不同规模等级的系列节
事。这样既可以保证节事活动的持续发展,也能够进一步丰富节事内容,增强举
办地的吸引力。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22:5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60140257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1.4我国节事活动现状及相应对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1.4我国节事活动现状及相应对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