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大学演讲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广西重阳节习俗的习俗
篇一: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
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
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
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
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
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
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
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
秋”称呼。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
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
“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
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
1 19
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
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
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
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
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
《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
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
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
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
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
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
2 19
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
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
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
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
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
(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
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
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
盛行的健身饮料。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
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
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
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
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
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篇二:广西各市传统节日
防城港-节日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3 19
居住在防城港市万尾、巫头、山心三岛的京族,世代沐
浴着南海波涛的洗礼,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京族人民历来
重视与喜爱歌唱,最隆重的节日就是“哈节”(也叫“唱哈
节”),在京族语言中,“哈”有“唱歌”和“吃”的意思,
因此人们就在哈节进行祭祀神灵祖先、“唱哈”跳舞和品尝
风味食品等活动,历时三天,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京族唱哈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美丽的仙女来到
京族渔村,不但传歌授舞,还施展妙手回春之术治病救人,
送医赠药,深受京族人民的爱戴,后人便建起一座“哈亭”,
每年一次在哈亭里以唱歌的形式来纪念她,久而久之就变成
了京族的传统节日“哈节”。
中越边境旅游节每年10月28日至30日
在中越边境防城港东兴市举办的“中越边境旅游节”,
由中越两国共同举办,节日期间推出中越两国青年在中越边
界北仑河上对歌和文艺演出以及越南风情游等,集中体现了
防城港市“上山下海又出国”的边境旅游特色。
钦州-节日
跳岭头节每年中秋节前后十天
钦州一带壮族、汉族民间传统节庆习俗。多在中秋节前
后十余天内举行,个别地方在农历三月或十月间,因其活动
多在村边岭上举行而得名。节日期间有祭祀祖先、跳师公戏、
武术表演等节目,热闹非凡,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节庆活动。
4 19
国际海豚旅游节每年10月国庆期间
“国际海豚旅游节”主要在风光旖旎的三娘湾景区进行,
这里聚集了大量珍稀的中华白海豚,旅游节期间开展出海觅
海豚、海豚奇观抢拍、婴儿沙滩爬行比赛、海钓比赛、花灯
展、沙滩自行车比赛、果汁竞赛等旅游活动,是钦州最引以
为傲的旅游节日之一。
贵港-节日
荔枝节荔枝成熟时节
荔枝之乡麻垌每年荔枝成熟时节,亲戚朋友登门祝贺,
主人以荔枝款待,客归,主人又以荔枝馈赠。近年,市政府
也举办过荔枝节,在市区的街道旁设有摆放荔枝的一个个棚
子,可以免费品尝和购买。鱼花节农历三月二十日、七月二
十日
石咀镇的必岭、平安等村,一年两次。据说当地人因得
李五公教会养鱼花(鱼苗)而致富,所以建庙奉五公为“鱼
花神”,每年渔讯期前的农历三月二十日备酒肉祭拜,并于
庙前搭棚唱戏,祈祷鱼花丰收,用“鱼花宴”款待宾客。农
历七月二十日渔讯期结束,再拜鱼花神。
南宁-节日
南宁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场面最为隆重的节庆首推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而其他的民间传统节日大都以农历计
算,每个月都有一至几个不等。全国性的节日在南宁也有她
5 19
们自己特殊的意义和庆祝方法;还有好多节日活动是只有在
当地才能见到的(如:同顶、爬坡杆、寻耍乐、抛绣球、冬
泳邕江、打磨秋、蹦蹦跳跳抢糍粑、上刀山下火海、狮子上
金山、踩高跷踢足球、赛龙舟、板鞋舞、抢花炮)。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10月底-11月上旬
举办地:南宁市区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活动介绍:
从1993年起,广西在“三月三”歌节的基础上,每年
在首府南宁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邀国内外艺术
家和各界人士在南宁相会,同台竞技,倾心交流,成为南宁
乃至广西地区最富盛名的活动之一。
艺术节期间还举办南宁国际美食节、中国—东盟博览会,
以及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时装表演、招商引资会议等活动。
艺术表演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大型广西民族歌舞《美丽壮
锦》,以优美的舞蹈、嘹亮的山歌、悠扬的配乐和新颖的造
型讲述了壮族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和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
是南宁民歌表演的王牌。
交通:民族大道与竹溪路交汇处,乘坐8路、12路、23
路、205路和215路公交车均可达。传统节日一览表:
一月:春节、宾阳炮龙节。
二月:春社节。
在二月初二那天,县郊的农民杀鸡鸭过节,祈求一年风
6 19
调雨顺,五谷丰登,全村平安。
三月:壮族民歌节。(三月三歌圩)
四月:糍粑节、牛魂节。
五月:端午节。(五月初五)
人们用苇叶把糯米包成羊角粽,叫凉粽。还有在邕江举
行龙舟竞赛,分男女组对阵,观者如潮,胜者则得到一头烤
猪的奖赏。
六月:新节。(六月初六)
乡间各家各户用新米做米粉、煮饭,叫“吃新”。亦有
叫“六月六,晒红绿”晒衣节的,时已大热天气,人们把冬
衣翻晒,以备收藏。
七月:中元节。(七月十四)
县郊乡村杀鸡鸭过节,用纸制成钱物、冥府用品,祭送
祖先。
八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家家户户都买了水果、月饼,在明月下团聚,品茗水果
茶点,共同观灯赏月。
九月:重阳节。(九月初九)
那天,南宁有重阳登高的习俗。《邕宁县志.风俗》载:
“重阳节,佩茱萸,饮萄酒,登高放纸,以祛灾”。
十月:寒衣节。(十月初十)
乡下有些地方杀鸡鸭,备酒肉,制作冥衣,在祖先前祭
7 19
祀焚化,叫“送寒衣”。
十一月:冬至节。
这是南宁普遍过的节日,有“冬大过年”之说。各家做
汤圆,包肉粽,备酒菜,举家欢饮。
十二月:王节。(十二月二十三)
乡村各家打扫一年积下的灰尘,并备酒肉祭送“五爷”。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之夜,各家各户包粽子,做粉利,蒸年粽,
尽情畅饮,通霄达旦,故称“守岁”。
贺州-节日
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
是贺州市瑶族的盛大节日。这一天,人口众多的瑶寨要
举行斗牛赛。晚上,举行“坐歌堂”,男女青年围着篝火纵
情歌唱。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要请远近亲友来做客。
节日之夜,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对唱情歌,通宵达旦。
最有特色的是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盘王节,可以欣赏到
“蝴蝶歌”、“芦笛长鼓舞”等精彩表演。花炮节正月(也有
三月、五月或八月)
是贺州市壮族的盛大节日,一般都在会期(庙会)举行。
每当炮期来临,人们都赶制灯笼,备好龙狮、八音、花桥、
大龙香烛等。庙会当天,狮队舞狮,乐队齐奏,锣鼓喧天,
十分热闹。抢花炮开始,随着三声炮响,抢夺者拼命争夺,
抢到花炮者到炮神前叩头,就为胜者。接着舞狮、奏炮把炮
8 19
神送往获炮者家。一年后又将炮送还庙会,年年如此,周而
复始。节日还是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富阳街灯节正月初十至十五
是富川县城的传统元宵灯节。灯节历时六天,初十为上
灯节,十五为下灯节。各街的灯楼明灯高照,锣鼓喧天,鞭
炮齐鸣,黄龙、青龙、白龙等舞龙队出动,在灯楼前舞拜。
全县男女老少云集县城,赏灯观龙,对歌看戏。
开春节农历二月初二
贺州市本地人以农历二月初二为“开春节”。这天,各
家各户备筵席,招待前来“越食越旺”的客人。以黄田镇最
为热闹,节日当天,全镇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并有舞狮、舞
龙、跳舞、唱戏、抢花炮,文艺**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家家
宾客盈门,酒席丰盛。
浮山歌节五月十九日
每年五月十九日,浮山都举行盛大歌节,又谓陈王祠诞。
湘、粤、桂三省区民族歌手,四乡父老乡亲,纷纷前来聚会,
对歌唱戏,敬神拜佛,祈求吉样。浮山上下人山人海,鞭炮
齐鸣,歌声如潮。
牛王节农历四月初八
俗称“牛王诞”,人们用各种不同形式庆贺牛的生日,
各家各户打扫牛栏,在牛栏门头插“枫香”,在牛栏门口祭
牛王,煮糯米饭喂牛,这一天让牛休息。
9 19
柳州-节日
桂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一年四季都有节日,去那里旅
游,如果有缘碰上一次,也就无憾了。歌圩节三月初三
每逢三月三,壮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歌圩”活动,在
这一天,男女青年要对歌终日,所以又称为“歌节”。柳州
是壮族人民具有传奇色彩的歌手刘三姐的故乡,这里的壮族
人民无论男女老幼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歌圩那天,大伯、
大嫂们提着事先准备好的五色饭和彩蛋,青年男女们则都打
扮得很漂亮,姑娘们还要带着绣球,涌向歌圩地点,鱼峰山
下是一个主要的歌圩。
歌圩的高潮是擂台赛,歌台设在山脚下的几棵大榕树下,
歌手们相继上台献艺。有老歌手,也有初登歌台的新秀;人
们歌唱着新生活,歌唱着甜蜜的爱。
百色-节日
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节:每年三、四月
举办地:田阳县县城及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区(田阳
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
活动介绍:
田阳县是布洛陀壮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敢壮山歌圩是广
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每年的农历三
月初七到初九,田阳周边县、市及海内外的壮族同胞十余万
人自发来到敢壮山,唱山歌、纪念布洛陀和开展丰富多彩的
10 19
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在田阳县境内每年三、四月都会举行布洛陀民族
文化旅游节,节日集民间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盛会
注重文化、艺术、体育、商品、信息、科技交流。期间会有
壮民族原生态歌舞和民间竞技表演、原汁原味壮族山歌大比
拼、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展示及针对当地特色产品开展
的商贸活动等。跳坡节:每年农历初四至十五
举办地:在隆林境内,长发乡的有东王、干坝、长发,
德峨的小德峨、弄杂、水落洞、大水井、隆或乡的有淦塘等
皆为传统的跳坡场
活动介绍:
苗族的跳坡节源远流长。“跳坡”苗语称“勾到”,为“玩
坡”、“耍坡”之意;也有“斗更”之称,其意为“围着坡杆
转”。每到农历初四至十五,苗族人民都会盛装打扮,技艺
高超的小伙子在爬杆和芦笙舞的赛场上一争高下,更多的年
轻人则是会通过这个机会向心爱的人传情答意,喜结良缘。
阳朔-节日
阳朔社日:农历二、八月间
举办地:阳朔各乡、镇
活动介绍:
“社”,是供祀社王菩萨的节日,在阳朔老百姓的心目
中比一般节日都重视。阳朔过“二月社”、“八月社”的历史
11 19
已有一千多年。
阳朔社日其实是“十友”男人大聚会,名目叫做“吃社”。
这是一种民间互帮互助的结社组织,是阳朔农村千百年沿袭
而来的好传统。在村里,只要参加了“十友”社,那家的老
人过世后,一切后事有人帮忙到底,从入殓、报客、办夕,
到入土圈坟,一切都做得妥善完满。
如今农村又新兴了一些红白理事会,比“十友”结社的
功能多了一些,但“十友”社仍然存在,并且继续发挥作用。
福利五月八节:农历五月初八
举办地:福利镇
活动介绍:
这是阳朔县福利民间组织在福利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
体育及祭祀活动。
这天,圩上各户扎起三尺六寸高的立式彩灯到镇上公公、
婆婆庙前燃放,然后祭祀两庙中的一百余尊菩萨并将其抬、
抱到大街上**。过去认为祭祀公公、婆婆庙可多子多福、国
泰民安。活动中,谁来组织,抬、抱菩萨**的是什么人,都
有具体的规定。随队**的有文艺、体育队伍,舞狮、耍牌灯、
踩高跷、八仙纸扎等。**完毕后则是民间文艺表演、体育活
动。
会期一般为时五至十天。节日期间(当地人称赶会期),
家家都要用精肉做馅的“三酿”,即茄子酿、辣椒酿、苦瓜
12 19
酿酿作自家主菜,款待宾客。
壮族会山歌:农历八月十五
举办地:月亮山
活动介绍:
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明月当空,一片银辉,在所有的壮
族村寨,到处都能听到笛声悠扬、山歌如潮。会山歌多数是
以村以寨为单位,青年男女三五成群,扎成一堆,首先是用
木叶吹奏,投石探路,按壮族山歌的调律,一曲又一曲地不
断演奏,目的是寻找合适的对歌者,并达成彼此间的默契。
找到对手后,即刻以歌代言,传情表意。许多的壮族男女青
年都是通过会歌的形式,培养感情,成为恋人和夫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每年中秋节之夜,高田镇、普
益乡的壮族青年把会山歌的地点转移到著名风景点月亮山
下,吸引了全县以及邻县到那里会山歌。每年的参加者都都
达到一二万人,成为有名的民间山歌会场。“中秋之夜”成
了阳朔州一大景观。
阳朔渔火节:每年十月间
举办地:漓江边上
活动介绍:
漓江,江水清澈,游鱼可数,是以叼鱼为食的鸬鹚鸟的
天堂,鸬鹚捕鱼是阳朔民间传统的夜间捕鱼方式。
节日当天,渔民划排于江中,引鱼汇聚,放下丝网将其
13 19
围住,继而放下鸬鹚,渔夫在排上蹬排呼喊,并以浆击水,
鸬鹚在水中箭一般穿梭,叼上鱼儿就露出水面引颈而吞(颈
子被绳索套住,鱼儿吞不下),渔夫伸竹篙把鸬鹚挑上竹排,
把鱼儿挤吐进鱼篓。这种围渔一般是群体出现,少则八九张
竹排,数十只鸬鹚,多则几十张竹排,成百只鸬鹚。这时竹
排在江上游弋,江面灯火辉煌,水下波光形成游龙晃柱,夜
空回荡着人声拍水声,很是壮观。
篇三:重阳节的由来及习俗
重阳节的由来及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
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
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也叫重九。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
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
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
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
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
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
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
14 19
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
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
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
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
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
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
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
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
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
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
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
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
流传下来。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
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
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
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
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
15 19
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
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
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
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
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习俗
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
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热闹非凡。
登高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
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
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
举目远望,欣赏风景。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
16 19
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
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
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
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
阳糕。
赏菊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
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
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
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
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
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
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
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
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
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
经
17 19
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
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
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
陕北人晚上过重阳节,因为白天忙于收割、打场。晚上月上
树梢,人们喜爱吃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
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
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
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
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
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
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
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
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
有些地方的群众,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
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有以三月为小
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
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
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18 19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
1989年,我国政府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重阳节,各地
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19 19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22:4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596851665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广西重阳节习俗的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广西重阳节习俗的习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