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江畔说子陵(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更新时间:2024-03-19 20:48:4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干部述职报告)

富春江江畔说子陵(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富春江江畔说子陵

按:上《与朱元思书》讨论寄情山水、鄙弃功名利禄之思想时,同学有疑,为什么作

者面对富春江如此美景会引发归隐退避的思想?阿娄以为问得有深度,便引入文化背景来解

答这个问题。阿娄以为富春江的人文色彩是引发吴均归隐退避思想的主因,因为富春江在东

汉时曾隐居过一位高士严子陵,是高洁之士的代名词,所以,晚其四五百年的吴均来此,同

为读书人,且加之平生并不得志,顿生归隐退避之思也是人之常情了。说到严子陵,真是感

慨良多,所以给同学们补充了这些资料,唉,真是多情应笑我!——阿娄2011-2-20

引言之一

情真思屈原,正直司马迁,高洁严子陵,气节有苏武,傲骨是嵇康,正气文天祥 。

引言之二

浙江两地争抢严子陵故里 墓域具体位置难以确定

2010-08-03

2000年前,严子陵不求名利归隐山林 2000年后,后人为他争得不可开交。

严子陵,又名遵,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八月十二日出生。

2000年前,严子陵不求名利归隐山林,其高风亮节载入史册。范仲淹称他:“云山苍

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000年后,这位文化名人的故里之争,却让余姚和慈溪两地较上了劲。

余慈争夺严子陵故里

7月31日,由浙江省严子陵研究会主办的严子陵故里文化研讨会,在余姚举行。会上

达成《低塘共识》,即:余姚低塘街道黄清堰村(原下河严家村)是严子陵的出生地;低塘是

严子陵之故里,也是严子陵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浙江省严子陵研究会,还为位于余姚低塘

街道的严子陵文化研究基地举行了授牌仪式。

而就在6月21日,慈溪市横河镇也举办了一场严子陵文化研讨会,来自东南大学、慈

溪市文联、慈溪市志办、慈溪市图书馆等各界人士相聚一堂,达成共识,认定严子陵的出生

地应在现慈溪境内的横河镇。

慈溪欲将子陵故事申报“非遗”

在慈溪召开的研讨会上,讨论了有关严子陵文化遗迹的开发设想。

慈溪市横河镇文化站站长孙志伏说,为了开发客星山景区,2000年,他们曾邀请了省

里的设计院设计规划项目,计划开发包括子陵阁、子陵墓等在内的十处景点。“后因财力不

足、领导调任原因才作罢。”

孙志伏说,这回他们又重新讨论了规划,计划在明年6月再召开研讨会,进一步落实规

划,讨论招商引资事项。

文化站还搜集了大量民间故事,准备集结成书,也整理了历代文人关于严子陵的诗文

200多首,接下来即将出版该诗文集。

文化站还计划,在下半年将严子陵的故事《客星山传说》,申报为慈溪市非遗名录项目

之一。

两地网友为争严子陵互掐

在百度上输入“严子陵”,排在第一位的百度百科上写着:严子陵,东汉著名高士(隐士),

汉族,浙江会稽余姚(今宁波余姚市)人。

查看余姚史志,有记载“严光,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生于余姚,卒于东汉建武

十七年(公元42年),中国传统文化名人。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

字子陵。”

在余姚史志记载里,严子陵居“余姚四先贤”之首。1981年6月,四先贤故里碑,由

余姚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在慈溪新闻网上的文化名流排位上,“东汉高士严子陵”也位居众多名流之首。

内文中,有关严子陵的生平介绍中,首句就是“严子陵是慈溪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

在余姚和慈溪两地论坛上,常能看到有关严子陵出生地的争论。

专家观点:名人之争,醉翁之意不在酒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休闲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华敏:名人出生地之争,现在很普

遍了。像李白、杜甫、毛泽东等名人故居,都有城市来争。

现在区域竞争非常激烈,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可人们的注意力很有限。从旅游观光角度,

名人资源是个不错的卖点。所以,现在就连像西门庆这种带有争议性的人物形象,都有三四

个地方跳出来争出生地。

当然不会真的是为古人而争,说白了,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记者手记 :哭子陵

N年前,李白故里、杜甫故里等等就开始争夺,后来实在没有名人故里可以争了,有的

地方开始争夺潘金莲、西门庆的故里,现在,居然轮到了以高风亮节、淡泊名利而著称的严

子陵老先生。

据说慈溪横河镇早在10年前就准备好了景区开发的规划设计。从山脚至山顶,依次有

“阁、亭、墓、庙、桥”等景点,规划好后就要招商。

我们当然很难考证,2000多年前的此山此景是怎样的。但假设10年前就通过了设计,

开始大肆铺桥造亭,现在的横河镇可能是人头攒动,当年只求清净而高台独钓的严子陵先生,

恐怕在黄土下也被吵得不得安宁,即便这里就是他故乡,说不定也不得不远离热土,另寻清

静地。

好在余姚市宣传部门说了,余姚的重点在于挖掘、保护、发扬严子陵高风亮节的精神、

廉洁为政的思想。慈溪也透露出“由宁波市牵头,慈溪余姚两市共同开发”的想法。从这一

点上来看,严子陵先生可能稍稍得些安慰了。

只想有一点提醒: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发扬严子陵高风亮节的精神,那余姚、慈溪两地首

先应该学学先生之风,不要争得面红耳赤,让严先生失望。

史书解读——严子陵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

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

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

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

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

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

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

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

“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

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

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

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后汉书*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严光传》

译文: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余姚人。年轻时便很有名,与光武帝同在太学学

习。到了光武帝即位,便改换了姓名,隐居起来不再出现。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就下令按

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后来齐国上报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在水边钓鱼。”光

武帝怀疑那就是严光,便准备了小车和礼物,派人去请他。请了三次才到,安排在京师护卫

军营住下,供给床褥等用具,宫中管膳食的官每天早晚供给酒食。 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

识,派人送信给严光。送信的人便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

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不便,所以不能来。希望能在天黑后,亲自来向你表达歉意。”严光不

说话,叫带回信给侯霸。口授说:“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辅助仁义天

下都高兴,拍马屁看人脸色这些东西你可全掌握了。”侯霸收到信看过,封好了再上给光武

帝。光武帝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当天就亲自来到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着不

起来,光武帝就进了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呀严子陵,就不能相帮着做点事吗?”

严光又睡着不讲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看了好一会,说:“过去唐尧那样显著的

品德,巢父许由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读书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强迫人

家做官的地步?”光武帝说:“严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于是便上车,叹息着

离开了。 后来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有次光

武帝随意地问严光:“我比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稍有点变化。”说完

话便睡在一起。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

座,很厉害。光武帝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

授予谏议大夫的职务,严光不肯屈意接受,就在富春山过着耕种生活,后人把他垂钓的

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又一次征召他,没有去。活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

大师别说——南怀瑾

庄子諵譁——大宗师节选

强调庄子讲入世的“大宗师”的思想,为了说明“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

适者也”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提出东汉时的严子陵来加以发挥。

严子陵的少年同学汉光武刘秀当了皇帝,他不同意也不反对。刘秀作了皇帝之后,怀

念这位同学,下命令查访。有人报告,在浙江桐庐的富春江上,有一个反穿皮袍垂钓的人。

古代穿皮袍是有学问的,官人与百姓穿皮袍是有区别的,官人不敢把穿的皮袍露出来,外面

要套一层粗布,表示谦虚。虽然是做假,但这假的后面有中国文化,痛恶你奢侈,拿富贵来

骄人。但皮袍多贵啊,相当于现在好几千用粗布盖住,就把皮袍边上的毛,露出来一点点。

老百姓却不敢这样,皮袍要短一点,盖在里面不能露出来。过去有功名有地位的人才可以穿

长袍,老百姓冬天穿皮袍,不能超过膝盖以下。反穿皮袍这事一上报,汉光武一想,这一定

是严子陵。就把他接到京城里,但严子陵还是不愿意做官。汉光武说,你不要以为我当了皇

帝,如今见面还是同学,今夜还是像当年同学时一样,睡在一起,好聊聊天,严子陵还是那

样坏睡相,腿压在皇帝的肚子山,似乎又目无天子。所以有太史公发现“客星犯帝座”的说

法。总算刘秀确有大度,没有强迫他做官,终于放他还山,仍然让他过着悠游自在,乐于江

上垂钓的生涯。

历史上称赞严子陵有两种相反的论调,相传有一位上京考功名的秀才,经过严子陵的钓

台,就题了一首诗:“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这真是:“有

人辞官归故里,有人了漏夜赶科潮。但相反的,有人说严子陵是隐士假的。怎么讲呢?“一

袭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波茫茫何处寻?”

如果照这种严格的要求隐士的标准来讲,凡是被历史文献所记载,为人世所知的人物,

乃至神仙传记或佛门中的高僧,也都是一无是处的。相同的,宋朝的大诗人陆放翁便说过:

“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己自负初心。不需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陆放翁对隐士

思想推崇得很高,道家的思想,真正要做个高人隐士,是不应该在这个世上的,还要在这十

一层楼讲《庄子》,那都是为了赚钱的问题,决不是高士。

现代文人墨迹

访严子陵钓台熊召政

年轻时读郁达夫的散文《钓台的春昼》,便想去富春江一游。乘着乃的桨声,拨开芜杂

的草木,在严子陵的钓台里,就着满林的鸟声,吞饮一壶炽热的高粱。

梦与酒一样,愈藏愈香。去钓台的游梦,折磨了我二十多年。今年春上才得以梦想成

真。但梦到真时,存于梦中的那种温婉的感觉,却是消失殆尽了。

在中国的文化中,渔父始终扮演着智者的角色。“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何

其闲适,又何其逍遥。渔父成了隐士的代名词。历史上,的确有两位智者因成功地扮演了渔

父而名垂千古。一位是在渭水垂钓的姜太公,另一位便是持竿于富春江畔的严子陵了。

姜太公直钩垂钓,本无意于鱼。后来,他果然辅佐周天子,成功地钓起了青铜社稷一统

江山。而蛰居桐庐的严子陵,因拒绝汉光武帝刘秀盛情发出的做官的邀请,而为后人景仰。

刘秀与严子陵是少年同学,相处日久,情谊甚笃。他之邀严子陵做官,既可美誉为用贤,亦

可讥刺为营私。因为,严子陵除了拒绝当皇帝的同学发出的做官邀请外,于文学、于政治、

均无功绩见诸史志。不过,仅拒绝做官这一点,严子陵也是值得称赞的。官场之浊,但浊中

有荣华富贵;山水之清,但清中要安贫乐道。严子陵选择了后者,他是真心愿意当一名渔父

的。

因为以上的想法,对于富春江边的这一座钓台,更是心向往之。

那天,我驱车从千岛湖出发,本可以轻轻松松赶到杭州,就因为想看桐庐的钓台,便投

宿到了富春江小镇。此日恰好是旧历的四月十五,暮色苍茫,我在江边徘徊,想去钓台踏月

而不得,因为码头上已歇泊了所有的游船,陆地又无路可通。那一夜,卧在价钱昂贵却又设

施奇差的旅馆里,除了猜想钓台的景致,却也无事可做。

翌日,我起了个早床,几乎是乘坐头一班游轮到达钓台的。从码头到钓台,最多不过三

公里,但水路的感觉,却是比陆路要远了许多。郁达夫游钓台,已是七十二年前事。他说,

船近钓台,江愈窄而山愈峻峭。钓台给予他的最强烈的印象是萧条,是太古的寂静。这种感

觉,对于后来者的我,是完全体会不到了。

由于富春江在钓台下游约四公里处筑了大坝,江面变得宽阔,黛绿色的江面,水波不兴,

倒像是晴日下的长湖。湖之两岸,青山数朵,时花簇簇,绿树翠竹丛中,偶见白墙青瓦的人

家。立刻,我体会到恬静的诗意。

在浅浅的白雾中,或者说在若有若无的岚气里,游轮靠拢了钓台。游客蜂拥上岸,犹如

寂静的林子里突然落下了数百只喜鹊,存在于我脑海中的关于钓台的一点点神秘,刹那间荡

然无存了。

旧时的严子陵钓台,在半山上,而今日的钓台就在水边。从垂钓的角度,今日之钓台更

接近真实。这倒不是后人把钓台搬下山来,而是筑了大坝后的富春江,水位上涨了几十公尺。

钓台旁的严君祠,香火甚旺。国人的习惯,每进庙宇祠堂必焚高香。严子陵若泉下有知,恐

怕也会惊讶,他仅仅就做了一件事,拒绝做官,就在这国脉粗壮的21世纪,受到如此之高

的礼遇。是国人精神品格突然间全都高雅起来了吗?我看未必。如果说古人敬香,是出于宗

教的虔诚;今人敬香,多半是入乡随俗的游戏心理。

未到钓台之前,我曾私下猜度,这钓台前必定安排了许多钓竿,让游人在山光水色中,

体会一下严子陵的垂钓之乐。如今站在钓台前,除了看扫拂江面的柳丝,除了看茶社的招饮

的旗幡,除了听电喇叭里播出的流行音乐,除了避让游人的匆匆的脚步,我哪怕想当五分钟

的渔父,却也成了一种奢望。

既来之,则安之。在瞻拜了严子陵的塑像之后,我开始在碑廊漫步。这碑廊是新建的,

今人的诗碑多过古人。一首首读过,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有两首,录如下:

百寻磴道辟蒿莱,一对奇峰屹水涯。

西传杲羽伤心处,东是严光垂钓台。

岭上投竿殊费解,中天堕泪可安排。

由来胜迹流传久,半是存真半是猜。

郭沫若《访严子陵钓台》

伯夷清节太公初,出处行藏岂必同。

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

刘伯温《过严子陵钓台》

这两首诗,一对钓台的真伪提出质疑,一对严子陵的做法褒中有微讽。郭沫若与刘伯温,

在中国历史上,都非等闲人物。他们于此生发的议论,无不含蕴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漫步钓台,沐浴在春山的空翠之中,我也诌出了四句,题目且抄郭老的,也叫《访严子

陵钓台》:

不钓江山不钓龙,子陵原不是英雄。

我今来到桐江上,笑看山花别样红。

富春江江畔说子陵(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20:4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52528257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富春江江畔说子陵(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富春江江畔说子陵(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pdf

标签:钓台   故里   皮袍   先生   思想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