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天气好的说说)
“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
塞尚的名言“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经常被
当作是西方艺术开始走向“抽象结构”的宣言。这样理解自然不
算错。但或许我们还可以细辨一下:塞尚这句话里真正强调的,
除了体积感,其实是“圆”这一核心,“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
都和“圆”有关。他并没有提到金字塔体,立方体„„
塞尚中晚期的画,特别是那些画人体的素描,几乎都是采用
一种极富动感的弧形笔触,形象总是在这些动感的弧线中寻找聚
焦。很明显,塞尚这样画素描,是为了要用打破教条结构的方法
来捕捉“活”的对象。有网友在讨论塞尚时提到:“塞尚画中形
与色的组合是反结构的。而抽象总是从混沌中找出结构来,所以
(仅)从这个意义上讲,塞尚的画也是反抽象的。”从塞尚反对
对结构的教条理解这点上,我很同意这一判断。也许在塞尚看来,
保留“聚焦中”的状态才能更“真”地表现出对象本来的生气。
这其实也是他从前辈大师如达芬奇、伦勃朗的素描中学到的法宝,
只不过塞尚走得更远了。
相对来说,凡高的画面处理倒是强调“结构”的。从凡高的
素描/note/60954711/中可以看出,他总
是在对对象进行“提纯分类”,他更强调在焦点透视下视觉层次
的分类对比,并发明出各种质朴直接的笔触手法来加以表现。他
的比较鲜明的色彩对比,也是为了强化这种分类。凡高在笔触、
色彩等表现手法上主观性很强,但他的绘画的视觉本质,是对焦
点透视下对象的“结构”的强调。
而塞尚的透视观,很早就趋向了“散点透视”。他悟出了在
画布上苹果是掉不下来的。在他“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
处理自然”这句话的后面,另一句因费解而差不多被人遗忘的话
是:“万物都处在一定的透视关系中,所以,一个物体或一个平
面的每一边都趋向一个中心点。”我猜,塞尚意识到了眼睛是
“活”的,对象也是“活”的,“活”的结构未必要强调只有一
个透视焦点。这甚至有可能是他强调“圆”这一概念的原因。实
际上,在“文艺复兴”将“透视法”的教条灌输给学画者之前,
以及在“文艺复兴”影响之外的地方,人们画画时并不强调对一
个瞬间结构的稳定定位,人们对眼前事物的态度往往更随意和自
然。
印象派的探索,肯定让画家们意识到了人们看东西其实都离
不开光影的魔术。对一个常在户外写生的画家来说,甚至还会有
1
万物都是由光影本身塑造出来的幻觉。塞尚的好友左拉当初在为
印象派大声声援的同时,曾对印象派缺乏古典艺术中“稳固的结
构”提出过批评。虽然这对儿时的好友当时吵翻了,但塞尚无疑
还是听进去了左拉的批评,只是他并不愿意回到前人的老路上去。
他后来对年轻人教诲:“要到卢浮宫去,但在看过了那些在那里
轮流应答的大师们的作品之后,我们得赶紧出来,通过与大自然
的接触,来唤醒我们心中蕴藏着的对艺术的直觉和情感。”对塞
尚来说,要表达这种“对艺术的直觉和情感”,既不是遵循前辈
大师的老路,也不是模仿照相机固定光影的瞬间,他要在直接面
对自然的勤奋修炼中,走出自己的路。
星移日动,云卷云舒,光影是那么瞬息万变,大自然中活生
生的事物的轮廓、界限和形式构成,在善于观察的眼睛看来,是
那么的不确定。不少印象派画家们都开始意识到,必须在新的层
面上探寻“稳固的结构”。修拉试验了“点彩”;凡高用自己质
朴直接的笔法和色彩大胆地“建构”;而塞尚,他是在把自然分
割成一个个“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吗?这有可能,他很明白
真实的对象都是“立体”的。但是,塞尚却并非在追求表现一个
固定的三维幻觉,纵观他整体的艺术探索,他反而是趋向了在二
维平面上对三维幻觉进行“解构”。
从塞尚的素描中可以看到,他几乎所有的轮廓线都是模糊的;
而他的油画的色彩、色调,总是无处不在地在相互渗透,即使只
用较少的颜色,看起来也很微妙丰富;他画面上的透视,越来越
游离于“焦点”而趋向“散点”;他晚年醉心于“林中浴女”的
题材,大自然和人体的“形”和“色”,几乎完全消除了清晰的
轮廓,胶着互融,扑朔迷离,亦幻亦真。塞尚用动感的弧线,用
“聚焦中”的状态,来尝试捕捉他感受到的“活”的真实对象;
扬言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它们;最后,用“消除
轮廓”来“解构”对象„„关键是,他要用自己的方法来接近自
己感受到的最真实最生动的“自然”。
西方文明重“形而上”的传统,让后人强调了塞尚提到的
“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在“抽象结构”上的意义,学者们对
这句话中暗示的“结构意识”作了很多发挥。但回到塞尚的画,
会发现他只是用富于动感的笔触和交融平衡的色彩,捕捉着光影
变化中具体生动的对象,它们的轮廓越来越消融在这些笔触和色
彩之中,体积感也越来越被拉平。塞尚晚年曾谈论过“物自体”
这一哲学概念,但康德提出的“物自体”是超验的,也超越于人
类认识中的“抽象结构”。实际上,也没有谁在塞尚的画中看到
2
过“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塞尚也许只是表达在观察对象时
自己有所感悟的一种思路,探寻以此更深刻地表现眼前真实的、
充满生气的对象。或者,贴近他领悟到的抱朴归元的“物自体”。
不管塞尚的初衷是什么,艺术史将“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
体来处理自然”的专利归给了这位“现代艺术之父”,后辈晚进
毕加索和勃拉克只能注册立方体了。“圆”和“方”,哪一个能
更好地贴近康德提出的人类一切认识的基础“物自体”,也许不
太好说,但从“圆”到“方”后,西方艺术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
“抽象”。塞尚的那句宣言变得越来越著名,其“形而上”的意
义也越来越被强调。这种强调折射出的更广阔和深刻的背景,是
人们在工业文明带来的变化中对“理性”的迷恋及对“失控”的
恐慌。马列维奇、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现代艺术开始成长起
来。很快,就变成了疯长。柏拉图的梦想中可以斩断现实经验的
羁绊而勇进的“理念”,成为人类进入机器时代后的时髦,而康
德对他的古希腊前辈的“批判”,声音却越来越弱。
附:
“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这句话的出处
塞尚1904年4月15日致爱弥尔·伯纳尔(Emile Bernard)的信:
“让我把曾在这里对你说过的话再重复一遍:要用圆柱体、
球体、圆锥体来处理自然。万物都处在一定的透视关系中,所以,
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的每一边都趋向一个中心点。与地平线相平
行的线条可以产生广度,也就是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倘若你
喜欢的话,也不妨说是天父、全能的上帝在我们眼前展示奇景的
一部分。与地平线相垂直的线条产生深度。可是,对我们人类来
说,大自然要比表面更深,因此,必须把足够量的蓝色加进我们
用各种红色和黄色表现出来的光的颤动里去,使之具有空气感。”
一些研究塞尚的学者对“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
然”这句话的见解摘要
John Rewald :
这个盘绕于塞尚晚年的理论,是他研究平面(planes)和体
积(volumes)的结果;然而,在塞尚的作品中,人们并未发现圆
柱体、圆锥体,„„人们可能因而被容许将其理论视为:他为表
现其潜藏于自然色彩的表面下之结构意识(consciousness of
structure)的一个尝试。
Theodore Reff :
不幸的是,塞尚对“以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去处理自然”
仅以透视去评论,且此评论迅速地与此宣言本身脱离一直到现在;
3
如此一来,使得籍由他的陈述或实际应运用而去了解其意指变得
不可能。
iewicz :
这是塞尚意欲掌握那些超乎偶然性而追求“自然的规律与恒
常之特性”的表现方式。
ch :
塞尚可能是希望画家在组织画面时,应该把此等“基本的坚
实形体”牢记于心。
4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9:4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489301663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塞尚的名言“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塞尚的名言“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