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甘将军)
浅析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1839-1906)
保罗·塞尚(1839-1906)出生于法国的埃克斯。塞尚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
画家。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
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
塞尚多画静物,在摆静物时也十分讲究,他会把不同的对象安排在一起,从而获得不
同色彩的形的完美和谐。他把衬景布铺在台面上,然后再安排水果,使各个水果的调子形
成对比从而造成互相补色的震动感。更重要的是他不只是表现真实自然的某一部分,他在
探索将对象多层次、多视点地进行变形并统一在画面中,让画面具有更宽泛、更广袤、更
全面的内涵。这幅《静物》中放在桌上的两个水果盘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平线上,似乎所有的
摆设都要向画面的前方跌落,整个透视关系完全被打乱。这种探索导致了后来立体主义的
诞生。
塞尚不像其他印象派画家那样关心光和大气的效果,他更关心的是景物结构。圣维克
图瓦山位于塞尚的故乡,他曾经数十次从各种可能的角度来画这座山和周围的风景。塞尚
的绘画自1890年以后更具有抽象的表现性,轮廓线也变得更破碎、更松弛。色彩飘浮在
物体上,以保持独立于对象之外的自身的特征。每块笔触都根据自身的作用,很得当地存
在于画面之中,但又服从于整体的和谐,既有结构又有抒情,达到了古典和浪漫、结构和
色彩、自然和绘画的综合。他将所有的元素分解成抽象的成分,重新组织成绘画的真实。
塞尚在1890年以后笔触变变化很大,更具有抽象表现性。轮廓线也变得更破碎、更
松弛。色彩飘浮在物体上,以保持独立于对象之外的自身的特征。这些倾向,导致了他临
终前几年的那些奇妙的自由绘画。《圣维克多山》就是这样一类绘画的杰作之一。每个笔触
都根据自身的作用,很得当存在于画面之中,但又服从于整体的和谐。这幅画里既有结构
又有抒情味,人们可以看到,艺术家达到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结构和色彩、自然和绘
画的综合。它属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景画的伟大传统,然而,又象眼睛所看到的那样,
它又被看成是个人知觉的极大积累。画家将这些分解成抽象的成分,重新组织成新型的绘
画的真实。
塞尚反对传统绘画观念中把素描和色彩割裂开来的做法,追求通过色彩表现物体的透
视。1895年,画商为他举行过一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50件。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举
行"法国艺术100周年纪念"美展, 塞尚的3件作品入选展出。1904年, 巴黎多彤奈画
廊举行"向塞尚致敬"专题陈列,并出版了介绍画家的小册子。从此,塞尚的名字才广为人
知。 1906年10月2日,塞尚照常凌晨5时起床,拿起画架,到野外去写生,但是,他
却没有能够再回到自己家里, 由于心脏病瘁发,他在作画中死去。后来成为20世纪最伟
大的天才画家的毕加索从塞尚的艺术中萌发了立体主义的观念,并且广为发展和传播塞尚
的思想。大约正是由于这一点,人们把塞尚叫做"现代绘画之父"。
应当承认,塞尚有些画并不这么容易理解。像那样一幅静物画,塞尚已经不再把任何
传统画法看成理所当然的画法。他已经决心从涂抹开始,仿佛在他以前根本没有绘画这回
事。塞尚选择的主题是研究他想解决的一些特殊问题。人们知道他沉迷于色彩跟造型的关
系,像苹果那样具有鲜艳色彩的圆形实体就是探究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的主题。因为他想
研究在相互关联的情况下桌子上各个物体的形状,所以他就把桌子向前倾斜,使它们都能
被看到。这个例子大概能够表明塞尚是怎样成为“现代艺术”之父的。他力求获得深度感,
但不牺牲色彩的鲜艳性,力求获得有秩序的布局,但不牺牲深度感,在他这一切奋斗和探
索之中,如果有必要的话,有一点他是准备牺牲的,即传统的轮廓的“正确性”。他并不是
一心要歪曲自然,但是如果能够帮助他达到向往的效果,他是不在乎某个局部细节是否“变
形”的。塞尚的静物之美是得到公认的,其原因就在于他善于确凿地证明:他的“变形”
观察比普通人对现实事物的知觉要更真实、更可信和更生动。
如果说,在1882-1888年期间,塞尚的注意力似乎是集中在风景画上,他力求通过风
景画来表现自己的感觉,那么,从1888年以后直到19世纪末,他的最优秀作品是肖像画。
其中“玩纸牌者”是塞尚最出色的一幅构图了。他曾多次画过以玩牌者作为主题作品,但
也许只有这一幅构图上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色彩效果是以坐在左边的玩牌者上衣的紫蓝
色同坐在右边玩牌者的黄色带有蓝色阴影的形象对比,以及这些颜色同背景、肉体的红调
子、桌子的黄调子的对比为基础的。这幅作品通过千变万化色调造成了形象刻画的立体感。
形象刻画的有力和性格特征表现、情节动作的准确、整个构图全都表明,色彩的强度非但
不妨碍形成整体的统一,反而还强调了它。如果用连贯的轮廓线,就很可能导致人物形象
的孤立,而在这幅画里塞尚不用这样的轮廓线,画中的人物正像这幅画上的桌子和背景那
样,都仅仅是由一片片色彩组成的,因此他们结成了一个组体。塞尚在这里以“变调”代
替了“造型”,即以各个色区的有节奏的变换代替了形象的塑造。色块的结合主要不是取决
于画面总的结构,而是取决于各个场景的相互关系。塞尚曾说过:“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
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从这些关系中所产生的统一,不是物理性质
的,而是精神性质的。因此,塞尚才在他没有画出这两个农民的“骨架”之处画出了他们
的性格。“观察对象就是要揭示出自己模特儿的性格。”塞尚画的农民,像肖像那样富有个
性,像观念那样包罗万象,像纪念碑那样庄严,像纯洁的良心那样健全。“我最喜欢那些年
事已高的人的模样,他们因循世俗,顺随时务。请看看这位年迈的咖啡馆老板,多么有风
度!”塞尚眼里的高尚风度,不是表现在各种虚设上,而在于真诚直率地表现人民的生活一
一符合真实的生活。
塞尚的晚年曾一度努力不懈地创作着浴女的构图。他在几幅大型油画中,以一种异常
的宏伟感觉创作着这些构图。塞尚在其一生的最后几年里,又复兴了他青春时代的浪漫的
冲动,然而并没有放弃他从踏入印象主义阶段之初就一直保持着的和谐、狂热发作之后的
平衡和形与色的感觉。对明暗、体积、景次、空间及其同刻画本身的关系的研究,特别是
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一个整体,即构成不同于自然世界的“艺术世界”要求——这一切,
促使塞尚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本身完美,同时也开辟了美术史上的一个
新纪元。
塞尚的艺术充分揭示了体积和空间的关系,把这些对象看做是一种永恒和普遍的东西,
造成一种坚实性和综合性的感觉,他致力于捕捉住形,但又不破坏形、光、色之间的一致
性。明快的色彩、短小的笔触表达出朴素的自然观,可以看到印象主义的影响,但并不体
现多少印象主义的特点。他对外光表现没有兴趣,色彩的分解也不明显。他追求的是形象
的综合性和结构感,主张物象的体积要从色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提出用圆柱体、
球体、圆锥体来描绘对象,旨在建立作为独立绘画的意义,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西方现代主
义绘画,被公认为“现代艺术之父”。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9:4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487741663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析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析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