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昨日的世界)
又是一年端午时养生重在吃食辟邪驱五毒
端午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迄今约有两千年的历史。
因是节正值夏季,是夏季最大的节日,因此,端午又称“夏节”;因节
日中有用兰草汤沐浴之举,又称“沐兰节”、“浴兰节”;因节俗活动
中有装饰小儿女及请嫁女归宁(回娘家)之俗,又称“女儿节”……此外,
还有“蒲节”、“五月节”、“粽包节”、“龙船节”、“女娲节”
等多种相关称谓。
与丰富多彩的端午起源说同样的,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至今仍在
全国各地流传、延续着。然而,无论称谓为何,端午时节所反映出来
的意义却是一致的。贺学君副会长认为,这个节日本是对人身体健康
的一种爱护,对生命的爱护。端午时节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调和、平
衡,以安然度过夏天。
端午吃食驱邪 保健
吃粽子、“五毒饼”、绿豆糕,喝菖蒲酒、雄黄酒等,是不同地
区流传的端午吃食。在闽南、台湾地区还有煎米饧、麦饧,说是为女
娲补天之用;在武汉,民间有“吃了绿豆糕,一年不生包”的谚语。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如水族会在端午节吃素,纳西族会在端午吃
糖枣糯米饭等等。不论吃什么,每样食品除了本身具备药物功效外,
也都具有象征意义,与避瘟禳灾、驱邪保健的需求有关。比如,浙江
象山渔岛民众端午有送鹅、吃鹅的习俗,据说鹅与鲨鱼是世界上目前
被认为不得癌症的两类动物。“五毒饼”,是用面或绿豆粉做成五毒
(五毒指蛇、蜈蚣、蝎子、蛤蟆、蜘蛛或壁虎)的形状,人们认为吃了五
毒形状的饼就是把五毒消灭了,这是早期巫术观念的表现。“粽子”
又称“角黍”,用菰叶裹粘米(糯米、江米)包扎成型。剥食粽子,象征
释放阴阳之气,以“辅替时节”。雄黄酒与《白娘子传说》相连,更
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
所有这些象征意义,都与端午要驱毒、辟邪有关,因此端午节也
是保健的饮食节。
采、挂、拴、穿避五毒
采艾草、菖蒲、石榴花、百草是不少地区端午时节的习俗。石榴
花给小女孩戴,采百草是因为端午节又是药王神的生日,因此这一天
也被称为“送药节”。在福建晋江地区,有炒午时茶的习俗,用少许
盐与茶一起在端午中午时炒,炒好的茶叶被认为能治夏天的中暑、腹
泻等疾病。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8:3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447651663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又是一年端午时养生重在吃食辟邪驱五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又是一年端午时养生重在吃食辟邪驱五毒.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