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早上好短句)
【有关生态平衡的例子】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事例
1 衡水湖湿地的概况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境内,在京津以南200公里处,原为一片古老的自然洼地,旧称
“千顷洼”。自1958年筑堤建闸蓄水后改称衡水湖。湖区周边河流均属海河水系的子牙
河系,主要有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以及冀码渠、冀吕渠、卫千渠、盐河古道等河流。
1985年卫千引水工程建成后,衡水湖成为衡水市一座大型平原蓄水工程,现已投入使用的引
黄济冀(津)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包括衡水在内的邢台、沧州、天津等地区
严重缺水的状况。“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每年至少可为衡水湖提供2亿m3的水量。
将为衡水及周边地市提供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并
使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系以调蓄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城郊型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包括衡水湖及周边地区、滏东排河及滏阳新河的部分区域,总面积187.87平方公里。有
着华北平原保存相对完好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具有独
特的自然景观和草甸、沼泽、水域、滩涂、林地、农田等多种生态系统,是北温带野生动植
物的聚集地,是众多珍稀鸟类南迁北徙的重要中转站,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
2 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
2.1 生态资源减少,环境被破坏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近年来,在湖区中心的浅水区域
多次出现大面积臭水死鱼现象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由于过量的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
衰退,地笼捕鱼使小鱼全部被捕获,使鱼类不能得到正常的补充。而被电过的鱼几乎都失
去了繁殖能力。这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过度捕捞,不仅会导致鱼类资源萎缩,还会影响鸟类
的食物来源。衡水湖湖区沙地多,林木少,水位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位于衡水湖自然
保护区北部的滏阳新河滩地,原来就是湿地,多年来不断退化。有关专家测定,从20世纪
60年代到目前,衡水湖湿地面积减少了60多平方公里。相关机构、村庄、服务业等建筑
物不断增多,
破坏了湿地的自然环境,加上人为的活动影响,使湿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
此外,湖区内以及周边居民、养殖厂、农业生产、工矿企业排放的生活和工业污水严
重威胁着衡水湖。有关专家指出,衡水湖作为内陆封闭型汇水湿地,湖水自净能力差,一
旦污染,很难恢复。
2.2 水系封闭,无稳定的生态用水水源 衡水湖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水系统,由于冀南
渠、冀吕渠、冀午渠、冀枣渠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自1994年引黄入冀工程实施以来,已
关闭上述河道入湖口。水源主要由其周边河流汇集当地自然降水和引黄济冀补水。目前,衡
水湖没有专用于生态环境的水源。由于水源缺乏等因素导致西湖、滏阳新河滩地等湿地严
重退化。
3 关于维系衡水湖湿地生态平衡措施建议3.1 综合利用 保护湿地水资源保护衡水湖
湿地的水资源是首要任务。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除通过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外,还要与衡水湖上游和周边地区搞好协调,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
平衡,合理利用和调度水资源,保证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需要。3.2 防治水
污染的方法
衡水湖水体污染治理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1)防治引水河道入湖口生态修复,可以通
过沉积作用、植物生长等生态过程,增强河口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使入湖水质得以净化。
(2)加大上游污染源治理力度,如建立滏阳河排污导污工程,将湿地处理剩余污水得以排
泄;对于工业排污等要规范排污口管理制度,实现达标排放。(3)加强对衡水湖水质的检测
和污染的综合治理。(4)加大农业水源污染治理控制力度,保证入湖水质清洁。(5)积极开
展湖内生物治污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6)压缩湖内人工水产养殖面积,
充分利用湖外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以减轻因渔业生产对湖水的污染。3.3 保护生物多样性
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的区域,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逐
步恢复其生态功能,同时要严禁毁坏莲藕、芦苇等挺水植物。控制捕捞量,避免过度捕捞;
严禁随意捕猎鸟禽,保护水域的生物多样性。3.4 实施生态补水效益建立的必要性及原则
作为急需补水的重要湿地,衡水湖已被纳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XX年-
20XX年)》且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跨流域引水经验,上游有岗南、黄壁庄、朱庄、东武仕、
岳城等十余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能力近50亿m3通过多年的水利建设,衡水湖在本流
域引水已具备了基本条件,统筹水资源调度,实施生态补水需建立一个客观、全面,适用
于衡水湖流域内的补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科学预测生态补水,从系统良性循环的角度评
价已实施补水项目的综合效益,对促进衡水湖区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衡水湖作为受水区,生态补水工程产生的效益涉及多个方面,要制定出具有科学性、
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1)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衡水湖受水区的资源、
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从而体现其科学的意义。
(2)适用主要体现在具有广泛的空间适用性,对补水项目实施前后,都能运用所选指标
对生态补水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3)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要充分考虑定量化指标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定性化指标的科
学界定,便于检查考核,提高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4)可持续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其评价指标也应该是一个相对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具体
指标都应体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敏感性,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
定、调整和实施提供参考。
因此综上所述的特点建立健全有效的生态补水工程不仅可以缓解湖区缺水的危机,保
护生物的多样性,遏制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维持湖区水生态的基本平衡,
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湖区及周围地区科学、平稳、持续的发展。
3.5加强监管举措加固堤防,完善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积极搞好上游的水土保
持工作,减少入湖泥沙淤积;利用枯水期积极进行湖底清淤,保持和提高湖泊蓄水调洪能
力。严格保护现有的湖滨带,严禁围湖造田,对影响和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农田要退耕还
湖还湿,防止湖泊萎缩、湿地破坏。对散布于湖边的零星湿地,要加快合并建设,增加湿
地面积。
3.6需要加强的几点建议
(1)本着“建得成、管的好、用的起、长效益”的目标,积极探索有效的建后管理体制
及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形成一套科学的水利建设规划、水资源维护体系,使衡水
湖湿地生态环境更加完整。
(2)建立衡水湖湿地长效补水机制,保证湿地生态需水。尽快开辟黄壁庄水库~衡水湖应
急引水工程、岳城水库~衡水湖应急引水工程、南水北调衡水支线等多条引水线路,需国家
有计划地每年向衡水湖提供生态用水,以确保华北平原唯一保持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结构
稳定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社会、生态效益。
(3)维护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不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整治与管理,宣传与教育等多种
政策的实施,还要靠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自觉维护,只有社
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和合作才能使湿地的生态环境得以平衡、稳定、持续的保持下去。
例如可以在湖区多设立一些宣传栏及警示标语等来提醒大家注意保护环境。或是安排湖区
巡逻员加以监督,并派人员不定时的打捞湖面上漂浮的垃圾等废弃物,减少水系的污染从
而更好的保持湖区的生态环境。
4结语
衡水湖是衡水人民的母亲湖,是即白洋淀在华北地区的又一璀璨的明珠。20XX年~
20XX年衡水市举行了两届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带动了衡水市的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使
得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湿地,因此多措并举创造衡水湖良好的水系、水环
境,对提升湖城形象,保持衡水湖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8:2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43945578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有关生态平衡的例子】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事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有关生态平衡的例子】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事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