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更新时间:2024-03-19 16:49:4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东风着意)

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美与实际人生存在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是心理的距离,也可以是时间空间的距

离。要有审美态度,进而发现欣赏美,就必须抛弃实用、功利的态度和科学、理性的态度,

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发现并欣赏美,跳出主客二分的框框,达到天人合一的相融相通。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审美态度的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的第一节就谈及审美态

度,他举了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的例子,说明形象随着审美主

体的经验和情趣的不同而改变。古松于木商是实用性的木料,可以架屋制器;于植物学家

是科学类的物种,需要归类查异;于画家是美感的意识,有苍劲的气概。这三种不同态度

只有第三种是美感的态度。画家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上,眼里心里都只有古松,不去

想实用功利和科学理性的问题,这种孤立的“形象的直觉”,就是美感经验。

就像樵夫,可能天天在泰山上砍柴,他穿行于其中,只看到了小路、行人、树木,并

没有产生发现特殊的美感。而诗人却吟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丽美景和豪

气胸怀。可见,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

美为最高目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倾向于先考虑事物的实用功利性,这也就遮蔽了人的

生活世界的本来面目。这就要求我们要跳出既定的框框,培养审美素质,通过适当的距离

看事物,以审美的眼光发现美。

接下来,我们主要从心理的距离谈审美距离。1912年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在英国心理学

杂志第五卷第二期发表了《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一文,首先

提出了“心理距离说”。布洛认为 “心理的距离”,指的是审美者把实际需求与审美意象

分开,通过把个人的身份与审美对象脱离开来而得到的特殊心理态度。朱光潜先生在《文

艺心理学》中举了海上迷雾的例子来介绍布洛的“心理的距离”理论。乘船的人在海上遇

到迷雾,头晕目眩,行程耽搁,实为不爽。可是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海雾何尝不是一种

美景?所以说,实用经验严重限制了我们的审美视野,我们见到越多次的事物,其美感越

容易被我们忽略。因此我们应该“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暂时性地脱开实用生活的

约束,把审美对象放在适当的距离之外,这样会发现一些意外的美。

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对审美态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实质上,这还是和实用功利性联系在

一起的。

以时间的距离为例,朱光潜先生在《谈美》里举了“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的例子。

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视为千古佳话,是因为我们已不受当时的实际利益的牵绊。但是在当

时人眼里,卓文君不好好守寡,却搞私奔,是一件伤大节的秽行丑迹。我们小时候经常和

小伙伴玩老鹰捉小鸡等各种游戏,当时只是一种娱乐性活动,现在回忆起来却无比美好。

所以说,时间的距离有助于美感的产生。

以空间为例,朱光潜先生说: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都会很震撼,但

是在当地人眼里,这些奇景也不过如此。我想起了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季先生

说后来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月亮,但至始至终都觉得家乡小水塘里的那个小月亮才是

最美的,当时却不觉得。这就是在不同的空间会发现不同的美,在此空间发现彼空间的美,

在彼空间发现此空间的美。当然,这也可以说是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总的来说,人不能总是站在实用性的角度看人生万物,而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来审美。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的牵

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能使人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只有在审美过程中对显示出来的事物在感情或心

理上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使人们对客体超越实用价值的判断,产生美感的体验,从而照

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6:4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3818557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适当的距离产生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适当的距离产生美.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距离   审美   态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