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每个女孩都有梦)
《我与地坛》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自读和老师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一定程度上能有所分析评价,借
鉴吸收。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
2、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
3、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2、作者传达怎样的复杂感受。
3、反复诵读文章、讨论与指导相结合。
[教材分析]
《我与地坛》是新教材的新课文,它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
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作者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
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
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自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对
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个人的心境内容。课文的第二部分则是有关永恒的“母爱”的话
题,作者在无尽的追思中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另一方面,写母亲,实际是写作者对
母亲的“理解”,写作者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开始,作者是不
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精神阅历的广泛,随着年
龄的增加,作者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
的生命。看来,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有些人仿佛生来就是为
了承受苦难,在苦难中默默地忍受着命运的重压。从侧重点上来说,课文的第一部分更注
重“生命”的意义,而第二部分更注重“情感”的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情感”
的理解和思考又回答了对“生命”的疑惑——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
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文章就在这样的一问
一答中浑然一体。这是文章的精髓,也是课文理解上的难点。
从以上的角度考虑,对本文的教学目的设计上,侧重点在于对这样的“感悟”的理解
上,在于通过这样的一次学习,学生受到的不光有语文能力上的训练,在情感上,在心智
上,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
从单纯的教学角度来看:本篇课文超过7000字,是本学年度最长的一篇课文之一;
教材同时将其确定为“自读”课文,在课时的安排上和文章的长度构成了一对矛盾;另外
一个不利因素是,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疲劳周期较短的现象;而课文
说的是一个相对“沉重”甚至“沉闷”的话题。怎样在40分钟里将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吸
引到课文本身上来,完成对7000字的文章的比较深刻的解读,选择一个有特点,有吸引
力的教学切入点是确保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作为自读课文,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的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2:0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208591659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必修一《我与地坛》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必修一《我与地坛》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