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电大在线)
【苏派语文备考】一文讲透高考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一、行文思路
(一)纵向式
1.时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写人记事散文和文化历史散文,写人记事散文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
人记事,文化历史散文特点是追叙史实、联系现实来抒发感慨和思考。这类散文内部结构一般为相承式。
示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思考“一个消逝山村”的“前世今生”。(也可参考古代散文《登泰山记》)
2.空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写景类散文和场景变换类叙事散文,写景类散文以移步换景、景变情迁为特点,
其内部结构关系一般为相并关系。场景变换类以在场景变换中进行叙事为特点,其内部结构一般是相属式。
示例:
《荷塘月色》作者的游踪是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空间顺序)
《故都的秋》作者通过“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凉闲人”“秋日红枣”五幅画面来表现故
都秋的“清、静、悲凉”。
3.逻辑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抒情说理类散文。作者以情感抒发或哲理思考统率全文,最能体现散文“形
散神不散”的特点。逻辑顺序通常从事物事理的不同方面展开,彼此之间没有前后关系,有主次联系、因果联
系、递进联系、总分联系,或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都可以看作是逻辑顺序。
示例:
《荷塘月色》情感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
《故都的秋》 紧紧围绕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展开描写
《记念刘和珍君》无论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还是“无话可说”,都饱含着鲁迅先生的“悲愤”。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赤壁赋》)
(二)横向式
1.总分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情理类散文。一般结构是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是感情基调、或是观点态度),
然后从不同的维度、层面展开论述或抒情。
示例:
《故都的秋》
文章开篇将故都的秋与江南的秋进行对比,点明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然后整篇文章是以“清、静、
悲凉”为中心层层递进,逐步刻画了故都的清秋景色。
2.对比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抒情类散文。一般结构是通过时空对比来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感悟。
示例: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由眼前景联想到从前景,在古今对比中体现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3.并列式:包括
示例: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把他和五位青年作家的交往作为线索,把本来散乱孤立的材料组织在一个整体中。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重点写我与地坛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写我对母亲的情感。
二、线索分析
(一)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时间的变化推移,如事情的发展、人生经历等,多用于状物类散文。
示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与上同
(二)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等。
示例:《荷塘月色》与上同
(三)以逻辑顺序(含感情变化、由实及虚)为线索: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的变化串联成文,主要用于抒
情散文中。
示例:
《故都的秋》 以“清、静、悲凉”统领全文
《荷塘月色》以作者“心情的不宁静—游荷塘排遣不宁静—喜悦与哀愁—惦着江南更添苦闷—回到现实,仍不
宁”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四)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赋予某个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围绕此物象展开行文,在记叙散文和抒情散
文中,常用此法。
示例:
《我与地坛》明线———“我”与地坛的缘分;暗线———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秦腔》中以“秦腔”为线索
(五)以人物活动为线索:以文中人物的所见、所闻作线索,引出其他材料,连缀成文。
示例:多见于写人散文
(六)以事件为线索:在叙事类散文中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一路写下去,构成文章。
示例:多见于叙事散文。
散文线索作用或效果:
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特殊方面:①物线有象征、呼应作用,增添诗意;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③时空线有层次清
晰、结构明了的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1:5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20692257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文讲透高考散文阅读结构思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文讲透高考散文阅读结构思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