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贩子的女儿》的会话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19 11:35:0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被偷走的时光)

《马贩子的女儿》的会话分析

《马贩子的女儿》的会话分析

丁宁曹荣平

摘 要:《馬贩子的女儿》看似是一个死亡—重生的拯救故事,女主

人公玛波却在结尾时变得退缩懦弱。这一奇怪的结局成为许多读者心中的

疑问,却一直未得到合理的解释。小说中,对话占据了一半的篇幅,应是

全面解读人物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关键,而很少有人注意。基于语用学的会

话分析,通过运用隐性话语策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玛波和三兄弟的话

语策略,运用合作原那么剖析医生的深层心理,并对传统解读中关于玛波

形象的观点提出质疑。

关键词:《马贩子的女儿》;会话分析;隐性话语冲突;言语行为理论;

合作原那么

《马贩子的女儿》是20世纪英国小说巨匠D·H·劳伦斯的著名短篇

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玛波在家道中落之后选择投水自杀,被乡村

医生菲苟生所救;玛波清醒后,两人产生了似是而非的爱情;最终却以玛波

的退缩与菲苟生没来由地许诺结婚而匆忙收场。在以往的研究中,大都将

玛波的形象构建为两个阶段:一是投水前受兄弟欺凌、压制的可怜女性,

二是被医生救起后勇敢追求爱情的新女性。近些年来,学者们又把故事的

基调归结为标准的死亡—重生模式,不约而同地回避了玛波最后的苍白与

恐惧。少数学者对其结尾进行了推断,认为是劳伦斯担忧女性力量太强会

威胁到男性[1]〔P89〕,但总体上女权救赎仍为主导观念。喻萍芳从生态

批评角度出发,认为主人公投河自杀是接受圣水的洗礼,在医生救起后,

她本能的爱欲蓬勃生发,冲破了工业文明下束缚人性的藩篱[2]〔P78〕。

梁园园从童话原型角度出发,认为玛波在投水前是和灰姑娘相似的被压迫

形象,被救后那么突破了灰姑娘中英雄救美的传统模式,用自己的血性力

量拯救了男主人公[1]〔P86〕。不过,这些结论大都是基于猜想,很少有

人以此为研究目标加以剖析。

一、隐性话语冲突

得益于其社会学背景,ack等人的会话分析突破了语言学原有理论框

架的局限,将话语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关注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境与社

会环境中的语言行为及互动,思考说话人的发话目的、听话人的理解效果

等[12]〔P36〕。这就为我们探知会话背后暗藏的权势博弈、力量比照、

身份构建等动态过程提供了钥匙。一般来说,处于较高地位的一方掌控话

轮转换的主动权,而弱势一方那么处于被动。

所谓“会话”,是指构成一个在话题上相当完整的单位的一连串语句,

表现为单人连续发言或多人间会话。话轮是指说话人在单位时间内连续产

出的话语,话轮转换即话轮在不同说话人之间的转换。参与会话的多方都

对会话负有一定的责任,会话顺利进行需要各参与者共同努力协调。为了

保持会话顺畅,在话轮更替中交际者应遵守“不重叠、不冷场”的规那么。

如果会话参与者蔑视了这条准那么,那么一定另有原因[5]〔P34〕。许多

学者认为,三兄弟对玛波的未来走向不停地指手画脚、不容她说话,严重

失衡的话轮分布表达出玛波早已被剥夺话语权,是个终日生活在兄弟们压

迫、欺凌和嘲笑下的可怜人。不过,这些研究者却忽略了沉默的力量。如

前所述,当有一方打破“不冷场”规那么时,那必然是另有深意的。在会

话分析中,“沉默从来就不是毫无意义的”,它甚至是“无中生有”的意

义传达手段[6]〔P321〕。姚晓东认为,沉默是一种“隐性话轮”,它强

迫说话人调整会话,并推动话语进程[7]〔P321〕。

小说的前半局部,在三兄弟与玛波商议未来的规划时,玛波一直以沉

默的策略参与对话,全程只简短地答复了一个问题:

《马贩子的女儿》的会话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1:3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1930357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马贩子的女儿》的会话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马贩子的女儿》的会话分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认为   分析   话语   行为   女儿   说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