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民间故事作文)
作文的写作八法 如何写出优秀作文
第一条:虎头猪肚豹尾----头抹摩丝鞋擦油蜡。
1、头,作文开头,一定要开门见山、开卷有益、开宗明义。
开头的头,是头脑的头。一个作文,精神面貌好不好,首先看头。
不要搞花拳绣腿、也不搞弯弯绕。
开门见山,一定要养成作文的开头第一句话里,就要有提到标题
(主题)的意识。比如写一篇题目是《母亲》的作文。如果头一句话
里,这个“妈妈”不出现,那这个写作文的小孩(的思想)就让人拐
跑了。
第二条:借古论今,谈天说地----上识天文下知地理。
好的作文,一定要谈古代论今朝!看一下历届高考的满分作文,
哪个不谈古论今?哪个不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引经据典,
天南海北,既可以充分展示孩子平时深厚的积累,又可以体现出作文
主题的深度及广度。
第三条:结构扎实,对称体美----盖好房子。
关于对称,我们在第一部分中讲的很充分了。一言以蔽之:对称
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用这四个对称,把房子盖好,再立上
一块醒目的霓虹灯----立意,就达到了这一条标准。
关于文章的文采,也就是词藻。不少孩子学作文从抄词抄句入手,
讲究好词好句,过分的突出了词藻的华美艳丽,这不是学作文的根本。
既要讲辞而达意,也要讲文理漂亮。文质彬彬,文与质相得益彰,才
是好作文。
第四条:六根六尘,生动丰富
孩子的作文,不生动,这是一大问题。怎么办?解决之道:通过
“眼耳鼻舌身意”写出“色香声味触法”。我们不仅要动用孩子的眼
睛,还要动用孩子的耳朵、鼻子、味觉、触觉以及想象。这样写出来
的东西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声、言之有味、言之有香、言之有意。
第五条:对比鲜明,写冷以热
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风雪交加可斩百草,本来讲的是寒冷环境恶劣天气,但作者反其
道而写,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却写出了春天的气象。
写冷以热,写黑用白,写动以静,写大以小,反其道而行之。红
烧肉好吃,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写红烧肉之前先写写白菜梆子,有菜有
肉,更有营养。
第六条:驴头不对马嘴----语不惊人誓不休。
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边枫树、渔火点点与对愁而眠有什
么关系?
《荷塘夜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怎么会有旋
律?
朱自清的《春》: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泥土气息、青草味还
和各种花香,怎么能在空气中酝酿?
以上,名家们的句子单从文字的逻辑上讲,似乎不搭界,但在文
中把这不搭界的“驴头”与“马嘴”放在了一起,合理的存在,又体
现了一种新的美、新的妙。
第七条:意境深远,有画面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意是虚的,境是实的。意是无的,境是有的。
什么叫意境?把这两个字拆开来理解。一是意,意识,是思想。
成语“言外之意”的意就是意境的意。二是境,这个境是景,是存在。
如果我们把这个境当成是真实的,那么这个意就是虚无的,是我们意
识里想象的。看到一个苹果,这是有形的存在的,在思想意识里就会
有香的、甜的、美的念头,这是无形的,想象的,这叫意。通过对有
形的、存在的东西进行描写,让人在头脑中产生联想,叫意境。
第八条:注意秩序,变换角度----远近高低各不同。
最后一个标准,注意秩序,变换角度,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色到声,由议到论,如此等等。秩序很重要,这是逻辑。我们通常讲,
要让孩子多观察,但观察不是看热闹,观察要有顺序,要附合人的观
察习惯。
观察是什么?六根六尘全部动用才是观察。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是观察的横向顺序。
眼睛总是先看到大的、粗的,然后才看到小的、细的。
耳朵总是先听到大的声音,然后再听到细小的声音。鼻舌声意,
同样如此。这是纵向的顺序。写作文要入微入细,关键是要在纵深处
去刻画。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11:3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819067165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作文的写作八法如何写出优秀作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作文的写作八法如何写出优秀作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