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更新时间:2024-03-19 05:53:1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张仲谋)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陈德俊 黄国珍

(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的风姿气质有着不同的特点。两广人皮肤微黑,高颧骨,

体高大多在一米七左右,两眼略内陷却炯炯有神,一接触便令你感到南粤人的精明强干;

东北汉子躯体高大,性情豪爽直率,言行干脆利索,眉宇间常流露出关东侠骨的雄风,有

虎虎生威的气息;长江流域经济文化虽发达 ,但文墨与商贾气息较重,从这里走出的人,

往往集精明与秀气于一身,有时似缺阳刚与健美之气。由此不同地域人们的气质与外表形

象,自古以来就与一方水土风俗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我国陕北地区的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历史上著名的无定河流经境内,古代常为边塞

两军鏖战之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中深刻地反映出古代征人和他们

亲人们的生死离别的悲惨境遇。就是这块地处偏僻、黄土塬沟沟坎坎、水源短缺的地方,

却是我国历史上盛出美女的“芳草之地”,大西北人称这里的年轻女子为“米脂的婆姨”。

米脂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常遭风沙侵袭,过去民间多住窑洞,着黑衣裤,头裹白色羊

肚毛巾,毛驴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米脂的婆姨们,在这一方水土的润养下,却生成修

长苗条的身段,白皙的肌肤,红扑扑的脸庞,那弯弯的柳眉下镶上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

道一口京腔塞北的侉话,听他们之间的逗趣对话,那天赋大西北的风情韵味,引人神思,

真可谓集江南女子的灵秀妩媚与边塞健美于一身。

米脂的婆姨们不仅面容姣好,身材婀娜多姿,温柔体贴,而且心灵手巧,她们天生的

一副好嗓子,在那黄土塬上旱谷地里唱出的“信天游”,有时一声声直冲云霄,响彻塬外,

有时就在自家“闺房”窑洞内低声吟唱,却似燕子归巢时的喃呢,缠绵不断。她们善于运

用“信天游”唱词中的言情内容,借以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愫,这当中隐藏在她们心中的秘

密,只有婆姨们自身清楚,局外人是很难窥测和探视出来的。

米脂的婆姨们一手绣出的荷包包或香袋袋,是陕北汉子们魂牵梦萦向往追寻的信物……

过去婆姨们身着黑色或蓝色的印花粗布,那剪裁得体的斜襟布扣上衣,脚蹬一双绣花红鞋,

身子侧坐或骑跨在小毛驴上,毛驴头饰红鬃,颈下一串铜铃叮叮当当,瞧那紧随毛驴身后,

上着黑色或白色对襟上衣,束一条长长的布腰带,扎一头前额打结的白毛巾,穿一双平底

布鞋的憨厚的丈夫,直累得气喘吁吁,小跑步似地紧紧跟随在婆姨的坐骑身后,这是婆姨们

婚后独有的人文风景一大特色。

米脂的婆姨们,在历史上也曾领过风骚。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出生在米脂的李

继迁寨,在他统领的三军中,那时米脂的婆姨们跟随李自成横枪立马,叱咤风云。闯遍天

下,进占西安,建大顺政权,为后来攻克北京,立过赫赫战功。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红军先后到达陕北,米脂的婆姨们,积极参加革命,在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今在我们党政军中健在的老一辈巾帼英雄们,不少

是在三四十年代,曾经赶着毛驴驮着小米由米脂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

历史上米脂的婆姨们,她们不仅有风姿绰约、明眸皓齿、婀娜多姿的亮丽形象,她们

也曾在腊腊的红旗下,擎枪跨马,冲锋陷阵,征战南北,叱咤过历史风云,在我国近代史

的画卷中留下米脂婆姨们一代代的风骚。

历史上流传下的“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是历史对陕北俊男倩女们青春奉献的歌颂。

刹那间的岁月已匆匆而过,如今陕北有一首“信天游”的民歌,生动而又淳朴地描绘出米

脂婆姨们的光彩形象,仍在一代代地流传着歌颂着:

蓝蓝的天空云铺的被/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弯弯的月亮风荡荡地吹/清潭般的眼

睛柳叶般的眉/绿油油的麦叶黄灿灿的穗/嫩生生的脸庞红嘟嘟的嘴/尕妹妹一见没有法子

睡/揉碎了情哥哥的肝和肺

(下)

地处延安东北与米脂相距约40公里的绥德县,自明末李自成率领这一带农民起义后,

这两地的青年男女,由于在三军中英勇作战,威猛异常,他们那青年人独具飒爽英姿的风

采,也随着闯王旗传遍天下。后来引得不少文人,从不同的角度,写文章赞誉过这黄土塬

下沟沟坎坎内的青年男女。

绥德县地处黄河西岸,无定河流经境内,古代靠近北方游牧民族。秦汉唐宋时代的隘

口要塞多分布在这一地域的东西地带,常为三军鏖战的前沿阵地。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大

将蒙恬二人的坟墓就葬于绥德的城郊。

绥德的地貌属黄土高原,一棱棱的黄土塬犹如鱼脊一般,分布在绥德境内,就在这水

源缺少贫穷偏僻的地方,却养育出绥德男子汉特有的气质,他们天生的高挑身体,多在一

米七五左右,那三角形宽阔的胸膛和直挺挺的腰板,配衬着明显的二肱肌和胸腹部发达的

肌肉,一束束地隆现在皮下,走起路来有虎虎生风的男人气魄。这里由于常遭风沙侵袭,

即使是从窑洞内走出的汉子们,你注意瞧他们的面庞,多呈黑里透红,那棱角分明的脸庞

上方,生就一双炯炯的双目,显得格外有神,他们笔直鼻梁下的一张大嘴中露出的整齐牙

齿,虽然显得不够洁白,这是由于多年饮用含高氟的水,但还是飘逸出一股北方男子汉的

俊秀之气。早几年有人说影视界缺少男子汉,如果我们的导演肯去一趟绥德的话,那里中

国男子汉刚毅挺拔的威武形象随处可见。即便这些汉子们人到老年,脸上布满了沧桑岁月

的皱纹,身着反羊皮或黑色衣裤,手擎羊鞭,站在那黄土塬上,唱出一两声《信天游》的

高腔板眼,而当今学声乐的男孩子们是绝对不敢从那高八度音阶发声的。倘你与这里的老

者们交谈,很少见到他们当中有弯腰驼背或大腹便便呈痴呆老态龙钟状态的老人形象。

绥德的汉子们不仅在历史上能征善战,勇猛彪悍,而且在务农时也能吃苦耐劳,不论

是在农活中的挑驮推拽还是耕耙收种,样样精通,自尊自豪心极强,这也是在那陕北艰苦

环境中磨炼出来的难能品格。

我国历史上早在两千年前铸就黄河文化的敲击礼乐,演绎成如今的腰鼓和威风锣鼓,

在大西北人文文化中最具有典型意义。每逢盛大庆典节日,绥德汉子们组成的锣鼓表演队

总能吸引众多的围观人群。瞧他们一个个头扎羊肚白毛巾,光着上身,裸露出宽阔的胸膛,

束一根红腰带,两手擎着鼓棒锣槌,不时地变换出跨、蹲、马、弓步的姿势,将他们的腰

肢上下翻腾旋转地扭动,从不同的角度,敲击出铿锵有力、合着节拍的鼓钹锣声,振颤得

那黄土地上狼烟四起,随着这一大群汉子们“嗨”的一声高呼,那锣鼓钹声戛然而止,此

时凝固了周围的一切,表露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凛凛威风。

农闲时节,在那塬下的村子里,最露脸的当数那些汉子们,在那打谷地上摆开练武的

场子,他们脱去上衣、扎紧腰身,将那百来斤重的石担石锁玩得上下翻腾飞舞,他们使出

抛、接、转、变的技艺,耍出阵阵惊险场面,逗引得四周围观的人群无不拍手称好。

大西北人爱吼秦腔,犹如现代年轻人爱唱流行歌曲一样。绥德的汉子们有时站在那塬

上苞谷地里,吼出的一声声秦腔,能将正在行走的羊群喝住。细听他们唱来,那腔调低沉

婉转时如泣如诉,断若游丝尚存,又像金石吟鸣,忽地转调;高亢激昂时又犹如一声惊雷,

金戈铁马暴风骤雨般地铺天盖地而来,那吼叫声才真正体现出绥德汉子们英雄豪情气概。

他们吼出的秦腔内容,大都是汉唐时代,男子应征杀敌、保卫疆土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故

事。

绥德的汉子们实可谓大西北男人形象的一个代表,他们独具修长健美的身材、英俊的

脸庞、潇洒的风度以及他们的文才武艺,使得他们成为大西北少男少女们追求和崇拜的偶

像。

一方水土养育出一方人的风姿绰约,历史造就绥德汉子们特有骄健俊逸的外形和豪情

侠骨的内涵,这也是大西北黄士塬上酿就成他们的天赋禀性,又何尝不是我大中华民族炎

黄子孙中历代遗传基因在绥德人中的再现。流传在全国“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的民谚,

是民间对那里俊男靓女们青春光彩形象的歌颂。在陕北地区,仍能不时地从那黄土塬的苞

谷地里飘逸出《信天游》的歌声中对绥德汉子们的传颂:

额(我)那次露水地里穿红鞋/被额娘骂额不成才/还不是为你馁德的哥哥走到这塬上

黄灿灿的谷穗儿迎风摆/你那汗湿湿的脊梁额递给你花毛巾揩/黄土塬上的苞谷地/额

送给你的荷包包不知你可忘记

红红的高粱那叶子哗啦啦地吹/把绥德的哥哥你吹到额的心肝里

本文作者陈德俊黄国珍夫妇,系苏北江都二姜塘头人,退休前长期在企业基层从事党

务宣传工作,现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为弘扬陕北历史人文特色,今将他们的作品屏现读

者,请指正。

2019年1月27日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05:53: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98790575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汉子   米脂   婆姨   大西北   历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