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不以为然的拼音)
故乡的野菜赏析
周作人说:「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余秋雨说:「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我们也曾读过
许多与故乡有关的作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与乡情有关的成语:「落叶
归根」; 谚语:「人不离乡,鸟不离枝。」
一、 作者简介
1.学习多种语言
鲁迅的二弟,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与鲁迅差不多。少年时代,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受海军教育,侧重
英文,因而广开接触外文的窗口;及去日本留学,前后六年,除对日本语文和人情有高深的研究外,同
时受章太炎指导,中文更为精进。此外,又学俄文,翻译俄国著名作家作品,后对基督教圣经中文译本
不甚满意,因而学习希腊文,立意重译,其后虽未重译,却得以一窥希腊古典文学。在日留学六年间,
计独力翻译五种中篇长篇小说,共三十余万言。
“五四”前后,与鲁迅、陈独秀等人一起,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他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
念,提倡“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地。他自己也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写
下大量叙事抒情散文。
2.学习范围广
我的杂学一文明载作者学习的范围包括:
非正轨的汉文、非正宗古书、非正统的儒家、欧洲文学、希腊神话、神话学、文化人类学、生物学、
儿童学、性心理学、蔼理斯的思想、医学史与妖术史、日本的乡土研究、写真集与浮世绘、川柳、落语、
滑稽本、俗曲、童谣、玩具图、外文与译书、佛经与戒律,足见其读书的趣味与选择背后,隐藏着治学
道路与人生道路的根本抉择,既宽博通达,又不拘泥于正统正宗。
3.发表文章所用的别号:
周作人发表文章所常用的别号,有岂明、启明、知堂 等。一般文人则喜欢用他书斋的名字,称他
苦雨斋老人或苦茶庵主。因为生活上,嗜喝苦茶,写苦竹,居「苦雨斋」,文章总也夹杂苦涩味。
“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同时有两类不同风格的散文:一类颇有“凌厉浮躁之气”,一类则表现
出平和冲淡的韵味。
周作人散文艺术的主要成就,不在于“浮躁凌厉”的这类散文,而在于创造了“平和冲淡”的
这种独特的散文艺术风格。影响所及,形成了与鲁迅为代表的战斗杂文相对峙的另一散文流派。
二、文学特色
1.主张文学以人道主义为本
五四运动前后,周作人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系列杂文,主张文学以人道主义
为本,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具人性化的特征,故文学创作不仅表现人的生物欲望,也
表现人精神世界的「内面生活」(艺术与生活人的文章)。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05:01: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95710575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赏析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赏析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