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周作人《故乡的野菜》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19 04:59:3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预算执行率)

(完整版)周作人《故乡的野菜》教案

《故乡的野菜》教案

一、作者简介

1.学习多种语言

鲁迅的二弟,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与鲁迅差不多。少年时代,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受海

军教育,侧重英文,因而广开接触外文的窗口;及去日本留学,前后六年,除对日本语文

和人情有高深的研究外,同时受章太炎指导,中文更为精进。此外,又学俄文,翻译俄国

著名作家作品,后对基督教圣经中文译本不甚满意,因而学习希腊文,立意重译,其后虽

未重译,却得以一窥希腊古典文学。在日留学六年间,计独力翻译五种中篇长篇小说,共

三十余万言。

“五四”前后,与鲁迅、陈独秀等人一起,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他最早从西方引入

“美文”的概念,提倡“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地。他自己也

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写下大量叙事抒情散文。

2.学习范围广

我的杂学一文明载作者学习的范围包括:非正轨的汉文、非正宗古书、非正统的儒家、

欧洲文学、希腊神话、神话学、文化人类学、生物学、儿童学、性心理学、蔼理斯的思想、

医学史与妖术史、日本的乡土研究、写真集与浮世绘、川柳、落语、滑稽本、俗曲、童谣、

玩具图、外文与译书、佛经与戒律,足见其读书的趣味与选择背后,隐藏着治学道路与人

生道路的根本抉择,既宽博通达,又不拘泥于正统正宗。

1

3.发表文章所用的别号:

周作人发表文章所常用的别号,有岂明、启明、知堂等。一般文人则喜欢用他书斋的

名字,称他苦雨斋老人或苦茶庵主。因为生活上,嗜喝苦茶,写苦竹,居「苦雨斋」,文

章总也夹杂苦涩味。

“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同时有两类不同风格的散文:一类颇有“凌厉浮躁之气”,

一类则表现出平和冲淡的韵味。

周作人散文艺术的主要成就,不在于“浮躁凌厉”的这类散文,而在于创造了“平和

冲淡”的这种独特的散文艺术风格。影响所及,形成了与鲁迅为代表的战斗杂文相对峙的

另一散文流派。

二、创作背景

《故乡的野菜》由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写于1924年2月。19世纪20年代的生活

为周作人演绎出了许多人生的风雨。当时的岁月并不能给作家以平和的生活,总让他羁于

现实生活,苦于人生多事。1921年9月,周作人在西山养病后,下山回家。这时“五四”

高潮已过,周作人感到梦想破灭的悲哀,他的思想和艺术情趣开始发生变化。在他的一些

诗文小品中,他坦露了自己思想中的矛盾和悲哀,表述了自己在矛盾中挣扎的苦闷心情。

1923年9月,因为日籍妻子羽太信子的关系,周作人与鲁迅断交,要鲁迅以后不要再到

后边院子里去。从此,怡怡兄弟,成为参商。从“五四”高潮过后,周作人思想上充满着

幻想破灭的悲哀,并感到走上歧路的矛盾。在战斗的同时,他又常常产生避退的思想,并

创作了不少充满着恬淡、闲寂韵味的随笔小品,显示出周作人创作风格的开始转变。显然,

周作人希望通过对情感的抑制,在平和冲淡的文风中去寻求内心的平静。

2

三、主题思想

《故乡的野菜》由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撰写。《故乡的野菜》的主题思想体现在作

家的思乡之情。作者一开始便极力地掩盖自己对故乡满怀的深情,紧接着又用理性观照的

方式尽力拉开自己与故乡——浙东的距离,然而,在外生活得越久,思乡的情感就越浓烈,

故乡的一切为周作人筑起了一个“自救”的精神家园,经过回忆洗涤后的故乡的野菜在作

者那平淡无奇的言语中甚至在作者长久以来的心中早已幻化成了美丽、有趣的形象。《故

乡的野菜》从溢出的情感——理性的观照——无言的平淡,为周作人铺设出一条走向平淡

冲和的路,那已遥不可及却又清晰可见的故土的一切安抚了他那颗羁于现实的心。总之,

到此结束吧,任何语言只会更加拖累情感的表达,到此作者实现了情感的冷却处理,在平

和冲淡中完成了对故乡的野菜的追忆。

四、文学特色

1.主张文学以人道主义为本

五四运动前后,周作人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系列杂文,主张文学以

人道主义为本,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具人性化的特征,故文学创作不仅

表现人的生物欲望,也表现人精神世界的「内面生活」(艺术与生活人的文章)。

2.文学以表现自己为主体,所以要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

主张「文艺以自己表现为主体」之「个性的文学」(自己的园地文艺上的宽容)。而个性

的文学,则建基于「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思想革命)。

3

3.推崇晚明的小品散文

由于尊重个性,强调心灵自由,故而十分推崇晚明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的小品散文,并编

选明人小品集。

4.文学内容:

在家常絮语中,纵谈文史,描摹风物,细究人情物理,针砭社会时弊,兼具知识性、哲理

性、生活性与趣味性。

5.文风:具体表现出一种耐人咀嚼的「闲话风」与「简单味」。

6.文学语言:融文言、白话、方言及外语于一炉而极雅致。

五、作品赏析

1.简析《故乡的野菜》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故乡的野菜》通过对故乡几种野菜的介绍,描绘了浙东乡间的民情风俗,表达了对故乡

的怀想和对童年的眷恋。

第一段先用淡淡的笔墨掩盖起浓浓的乡情。表面看,作者对故乡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情

分”,其实,“故乡”、“家乡”界定,已经撩起故乡之思。第二段由妻子说西单有荠菜,

引起对故乡的追忆。小儿关于荠菜的歌谣,极富地域特点。吴地与浙东风俗不同,凸现了

“故乡”的与众不同。第三段介绍黄花麦果时,既写了黄花麦果糕的制作过程和浙东用茧

果作贡的独特风俗,又写出了多年不见黄花麦果的惆怅,表达出一种追怀过往的故园深情。

4

第四段写紫云英的白花可治痢疾的传说,这种知识得之于乡间,“故乡”二字隐含期间。

调皮小孩听到上坟船鼓吹声或发现棚窗下的紫云英(还有杜鹃),就带着好奇和新鲜的冲

动去追看,生活情趣非常浓郁,对故乡的怀想和对童年的眷念可见一斑。

全文淡笔浓情,意味深长。巧化野趣为雅趣

2.简析《故乡的野菜》一文中引用的作用

《故乡的野菜》一文主要谈的是野菜,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既有野趣也不乏雅趣,这得益于

作者在文中的广泛引用。

全文虽不过千二百字,引文却占了近六分之一。引用《西湖游览志》和《清嘉录》,以古

证今,把吴地和浙东一带民俗提高到了文化史的层次,从而古今打成一片,增加了文章的

雅趣。由于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喜欢以东洋的习俗与中土比照,如说到黄花麦果时便以

日本的“御形”作比较,“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

糕了。”在记叙紫云英时又引用《俳句大辞典》里的有关记载,强调了紫云英的可爱,充

分体现了作者渊博的常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又把浙东的民俗放到一个横的文化比较

层面上,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和品位。

5

(完整版)周作人《故乡的野菜》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04:5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95577290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完整版)周作人《故乡的野菜》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完整版)周作人《故乡的野菜》教案.pdf

上一篇:故乡的野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故乡   周作人   野菜   作者   生活   散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