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波兰经济)
江西九江红色革命故事5分钟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
有着显赫地位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提出的。然而,
您可能不会想到,这一创造性的游击战争理论的提出,竟来自“山大王”的启示。
清末民初至革命根据地建立前,井冈山曾是土匪出没之处、绿林栖身之地。1912年
12月,驻湖南的粤军连长朱孔阳因不满上司克扣军饷,曾率部进入到井冈山做起了“山大
王”,成为井冈山有名的一支绿林武装。
为对付官军的进剿,朱孔阳利用熟悉地形环境等有利条件,机动灵活地在莽莽群山中
与官军周旋,使官军疲于奔命,对他奈何不得。他有一句对付围剿的名言:“不需能打仗,
只要会打圈。”廖廖数语,蕴藏着极其朴素的游击战术道理。
井冈山根据地初创时期,敌强我弱,四面白色恐怖。为了战胜强敌,扩大并巩固革命
根据地,红军迫切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对敌作战的战略战术。为此,兼收并蓄的毛泽东注意
从过去井冈山绿林武装的游击战术中吸取营养,学习优长,为我所用。1927年12月,他
对攻打茶陵的部队说:“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
下,抛掉旧的一套,来个战术思想的大转变。”他还告诉大家:“从前,井冈山有个‘山
大王’,叫朱聋子(朱孔阳绰号),和官兵打了多年交道,总结的‘打圈圈’是个好经验。
当然,土匪‘打圈圈’是消极的。我们工农革命军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打圈是为了
避实击虚,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总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
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
原则。”
1928年5月,朱毛两军会师后,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联合“会剿”。
红四军主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南下黄坳,直奔五斗江,迂回拿山,
第一次攻克永新县城。几天后,毛泽东召开干部会议,会上他广引古今中外战例,结合红
军这次战法,再次谈到了战术问题,并首次正式提出了“十六字诀”,他说:“白军强大,
红军弱小,我们以弱斗强,只能采用游击战术。什么叫游击战术?简单说,就是‘敌进我
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从此,“十六字诀”成为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井冈山红军连队有一位外国人*
中国的革命斗争,得到过许多外国和朋友的支持帮助,许多重大事件都曾有外国
人参与。红军井冈山斗争时期,也有一位担任过红军连长的外国,他就是朝鲜人陈龙
鹤。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使正在中国求学的朝鲜青年陈
龙鹤倍受鼓舞。1926年1月,他投考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4期学生。在校期间,他先
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卫戍广州、警戒黄埔、驻防虎门和惠州等行动,在斗争实践中受到锻
炼和洗礼。同年10月,他与伍中豪、林彪、陈毅等同期毕业,投身北伐。
1927年6月,我党协助国民革命军张发奎部组建总指挥部警卫团,卢德铭任团长,
陈龙鹤受党的委派也成为该团的一员。1927年8月1日,卢德铭按党组织指令,率警卫
团赶往南昌准备参加起义。但到武宁时,得知南昌起义大军已经南下,部队只好折回修水、
铜鼓一带休整。9月9日,陈龙鹤随部参加了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后,陈龙鹤随部上了井冈山,任毛泽东兼师长的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一营一
排排长。他先后参加了著名的五斗江、龙源口、三打永新等战斗。
1928年8月,毛泽东亲率三十一团主力前往湖南接应红军大队,一营留守井冈山。
湘赣两省敌人乘虚而入,用4个团的兵力进犯。陈龙鹤率领全排凭借险要地势,配合袁文
才的三十二团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1929年,陈龙鹤任红三十一团三连连长。长汀整编时,三十一团改编为第三纵队,次
年与赣南地方武装合编为红十二军。1934年4月,红十二军参加攻占福建南部城镇的漳
州战役。激战中,陈龙鹤不幸壮烈牺牲。
*《真理报》曾向世界介绍井冈山斗争情况*
许多人认为,延安时期来华的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是最早向国外介绍井冈山的外国
人。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苏联最具权威的《真理报》,就对井冈山斗争情
况作了真实客观的报道。
有关历史档案文献中记载着以下珍贵史料——1928年2月9日至25日,共产国际召
开执委会第9次全会。3月1日,《真理报》在一篇题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全会讨论中国
问题》的报道中提到:“在湖南省,除南部以外,茶陵、永兴和酃县地区也都举行了农民
起义。在江西省,根据地方的来信,永新、莲花和全南县组织了苏维埃政权。”文中
提到的茶陵、酃县、永新、莲花,正是井冈山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1929年7月2日,《真理报》发表社论《中国统一的“假象”》。社论指出:“彭
德怀、方军敏(方志敏)、王佐、袁文才,特别是朱德和毛泽东的红色游击队运动……在两
年之间辗转战斗于许多地区和省份,占城夺池,到处闹起了革命,其史诗般的英雄行动是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01:2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82918165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江西九江红色革命故事5分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江西九江红色革命故事5分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