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4-03-18 23:15:0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决眦入归鸟)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

哈默的尊严:一个寒冷的,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

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只有

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

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

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答复:“不,我没有什么活

儿需要您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

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

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助。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不,我

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

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

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

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

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刚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

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

“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快乐了。〞年轻人留了下来,

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二

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石油大王亚蒙·哈默。哈默发迹史:

哈默闯入养牛业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

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

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恰好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

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

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对养牛专家感动之余,也对养牛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的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

不失为化残渣为黄金之举。说干就干,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

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中,仅靠埃里克

王子就繁殖了1000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

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

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

加利福尼亚,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时机,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

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当

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

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哈默的一个远亲,是洛杉矶远

近闻名的会计师,他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

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赋闲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

但却愿意借给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双方各得50%利润,

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两口井

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

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中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

和总经理。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

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

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

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那时,世界上的大局部富饶的大油田,早已

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于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哈

默,顶住公司内外的压力,把赌注押在利比亚。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

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1966年底,终于发现了石油大矿脉,开出两个盛产高级原油

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经营下,业务蒸蒸日上,利润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围

不断扩大,从国内到国外,从陆上到,先后在中东、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国南海

等地找到了丰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区取得的成绩最为明显:他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

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

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为

了更好地适应风云变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从来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实

行多方位经营。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宝。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发现石油后

不久,哈默就以8800万元的股票先后买下珀米安与麦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与开展公

司。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时将每一老股

改为三个新股,后来每一新股的价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公司的

股票当货币使用,开展煤炭和化工制品等多种经营。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亿美

元的代价买下美国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岛溪煤矿公司。该公司年销售额1.5亿美元,

原煤蕴藏量达35亿吨。1974年,岛溪煤矿公司的净利润已近1亿美元。1968年7月,

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亿美元优先股的代价买下胡克化学与塑料制品公司,这是美国前所未

有的最大一笔兼并买卖。大学生百万富翁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

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父是移居美国的俄国犹太人。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之一,当过铸造工人,经营过药店和制药厂,后来又通过攻读医学学位成为一名医生。哈

默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创新精神。16岁的哈默在读

高中时就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笔巨额生意。他用从那借来的钱买了辆旧敞篷车,在期间为

某公司运送糖果,在两个星期内他便还清借款,除拥有了那辆车外还有剩余的钱。哈默初

露锋芒是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时期。当时,他的父亲一边行医一边经营制药厂,一心难

以二用,致使药厂面临破产倒闭。这时,他要求颇有经商才华的儿子接管这家岌岌可危的

药厂。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

条件是这位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

习的“替身〞,哈默就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

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

默终于把岌岌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开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

全国,公司开始跻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就这样,20岁的大学生哈默完全依靠自己

的努力成为百万富翁。同时,他不但如期完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全部学业,还荣获

医学院荣誉学士会授予的金质纪念章,经商和学习两不耽误。美苏贸易中间人1920年6

月,由于一次医疗事故,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老哈默对

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

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

荒和伤寒。1921年初夏,哈默到达苏联。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哈默在乌拉尔地区考察时,

看到了令人心酸的饥荒、疾病和死亡,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多少矿产急待开采,多少珍

宝急待出售,但由于出口贸易的道路不畅,人们只能守着宝山挨饿。哈默决定以自己的力

量来改变这种局面。他火速给哥哥发去电报,让他在美国购置100万美元的小麦运往苏联

的列宁格勒港,以易货方式换取100万美元当地产的毛皮和矿产。哈默的胆识受到了伟大

领袖列宁的赞赏,但因为当时党内争论不休,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

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联第一个

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接着,哈默联络了福特

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设备机械公司等30多家美国公司共同与苏联

做生意,他被推为这些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同时,在列宁的过问下,他还担任了苏联对

美贸易的代理商,这使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一次,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报纸上

看到苏联即将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这那么新闻看过后,他并没有往心上去。

但是,当他准备回国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苏联商店中的铅笔很少,而且价格很贵。这就

是身边的财富呀!他决定兴办铅笔厂,尽管这个想法遭到了周围的强烈反对。但他向来坚

持自己的想法,虽然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通过对当

时老牌铅笔制造商法伯铅笔公司的调研,哈默了解到法伯家族实行封闭严厉的管制,于是

他用高薪和自由平等来吸引其精干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

生产,结果第一年就到达了250万美元的产值。1926年,该厂铅笔年产量接近一亿支,

钢笔猛增至9500万支,这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百分之二十的产

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

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哈默的巨大成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一个年轻妇女为了在哈默

的铅笔厂工作,把自己的求职申请递到了最高苏维埃主席那里。但是树大招风,报纸上也

开始公开谴责哈默和新经济政策,哈默隐隐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也要离开

了。哈默在苏联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美国青年从百万富翁变为亿万富翁的发

迹地。玩转各行的传奇商人1930年,哈默回到美国,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活泼的日子,他

得心应手,点石成金,涉及了许多领域,赚得了巨额财富。当时,苏维埃政权对沙皇皇宫

里抄出来的大批古董和精致的艺术品并不看重,贫困的人们也往往低价出卖家中的艺术品

换钱糊口。哈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收购工作,时间一长,他竟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

当哈默把这些艺术珍品完好无缺地运到美国时,美国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人都认为,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老古董不会有人愿意购置。哈默非常自信,他先后投资在纽

约和洛杉矶建造艺术馆,并挑选精美的艺术品在国内各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很大轰动。他

还精心印制了艺术品存货目录,分别寄给美国各著名百货商店的经理,并诚恳说明,愿以

零售价40%的折扣将这些艺术品委托商店出售。随后,他又大张旗鼓地举行拍卖会,让自

己的艺术品名扬天下,引来了无数顾客。哈默从来都不会把自己局限于一个领域,在集中

精力推销艺术品的同时,他捕捉到一个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

旦中选,那么,1919年公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

增,酒桶也将会供不应求。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新泽西州

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

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乘胜追击,进军制酒业,开始经

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置了多家酿酒厂,将这些酒罐装成瓶并取得“丹特〞等商标。

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哈默很快就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只用了两年,“丹

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可以说,没有人知道

哈默下一步要干什么,他随兴而为,但却百发百中。因为爱吃牛排他进入了另一个领域,

即养牛业,并大获成功。有一次哈默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

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

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交代人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正巧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

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

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有了这一的启发,哈默头脑

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岂不是化残渣为黄金之举吗?哈默

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10万美元买下了20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

——“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里,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上千头牛犊,其中

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

领袖人物。后来,他还介入了播送事业。这些他都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哈默的直觉和魄力,

加上他天才的经营能力和学习本领使他无往而不胜,成了商界的传奇人物。巅峰超越成石

油大亨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

算从商界隐退,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时机,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又把他吸引住了,

他又一跃成为扬名世界的石油巨子。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

司,其实际资产只34万美元,还有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

卖18美分。有人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

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想退休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

还借给了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利润由双方对半分成;

如果不出油,哈默投入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意想不到的是,两口井

都出油了,而且含油量还很丰富。哈默喜出望外,抓紧时机购置了大量该公司股票,成为

西方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从此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石油事业。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

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起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聘请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

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油田。西方石油公

司的股票价格一路上涨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

庭抗礼了。那时,世界上大局部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

司的天下,哈默却另辟蹊径,他把眼光投向了利比亚。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

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终于在利比亚打出了一口日产原油7.2万桶的丰产油

井,使利比亚人民为本国能出产石油而无比自豪。利比亚国王亲自接见了哈默,对他表示

衷心感谢。在石油行业内,哈默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

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

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有人向哈默讨教致富的秘诀:“为什么

你从制药到制造铅笔,从酿酒到经营艺术品,从饲养奶牛到开采石油等都能经营?〞“生

意有其内在的联系,一件连着一件,抓住时机,把握时机,努力奋斗,你就会取得成功。〞

哈默同时解释,他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人要有特别敏锐的商业嗅觉,能把握商业良机,能

在不熟悉的领域内抓住关键问题并善于处理。〔编辑/李云霞〕世界公民——阿曼德·哈默: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们家是犹太人后裔。父亲

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阿曼德拥有一颗“点石成金〞的聪明头脑。与

红色苏联“亲密接触〞,与多国首脑情感甚笃,毕生致力于和平事业,世人皆敬。1990

年11月12日,这位百战百胜的“经营之神〞、走遍世界各地的公民因病逝世,享年92

岁。他是一位万能富豪,有点石成金之功,有海纳百业之术。他更有远见卓识:1921年,

他同列宁做生意;1979年,他又同邓小平搞贸易。阿曼德·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

事长,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也是第一个与十月

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经过30年苦心经营,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美国第八大

石油公司,第12名最大的工业企业。1986年,公司收入160亿美元,业务普及五大洲,

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23:1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749032904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pdf

标签:公司   石油   苏联   美国   经营   铅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