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籍组词语)
《我的1919》观后感3000字(十)
篇一:《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一九一九,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一九一九,中国人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一九一九,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向了绝望的边缘,也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出了抗议的第一步。
《我的一九一九》,苦难的一九一九;耻辱的一九一九;振奋人心的一九一九。因为中国最广
大的青年走向了抗争奋斗的道路,不论工人学生,不论贫穷富贵,不论民族地域,于是五?四
成为他们不朽的丰碑。
当肖克俭跪在英美法的国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将自己燃烧的那一瞬,那是愤怒的火焰;
那是四万万同胞的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更是在弱国无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国,
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不能收回本国应有的主权,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在巴黎和会上划分给了
日本,中国的主权变成了列强的盘中餐,成为他们相互交易的砝码,赠送的礼物,他们完全无
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的愤怒。这一切只源于两个字:贫弱。
一九一九,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国内军阀混战,各地拥兵自重相互争战,国
外则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他们正在中国掠夺交通权,经济财政权,进而提出了更为
苛刻的领土主权要求,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在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大
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耻辱的历史使我们悲愤,耻辱的历史更应该使我们铭
记责任、吸取教训。
眼前依然难以忘怀的是他在烈火中的视死如归,他坚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诉世界:中国
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终有一天会洗刷今天的耻辱,沉睡的东亚之狮一定会站起来。恍惚
间,泪水已经充满了我的眼眶,一个人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样
的一股力量,怎样的一份坚毅使他远离故土,使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富足面前他选择
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选择了冒险,在一己之爱面前他选择了祖国之爱,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气
魄,只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
今天,世界正处于总体和平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各国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它
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领域,展开着更为激烈的斗争。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也带给了我们新的威胁。
而我们是青年的一代,先辈的努力使我们有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我们应该无愧于我们所享有的
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应该使我们丧失斗志和迷失最起码的信仰。
画家之责在于尽显自然之美,歌者之责在于谱写生命之音,青年之责在于壮祖国之强大。
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八周年,八十八年一晃而过,也许肖克俭的尸体已溶解在深厚的泥土
中,也许他的尸骨正滋润着一株幼苗,也许正如这株幼苗一样,他的精神正感染和带动着新的
一代人。
还记的他留给自己妻子的那句话“梅,回祖国去吧,那里正在燃烧我们这青年的一代,挺
1 / 7
起我们的脊梁,抬起头,将这样的精神传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里正需要我们,那
里正期待着我们的燃烧。
影片《我的1919》深沉厚重,哲理精邃,充满爱国主义思绪。影片以沉重的笔锋,拨开
历史尘封,重现了1919年风云激荡的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没能收回权益,反而
蒙受屈辱。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凭着爱国良知和外交才能,顶住压力,坚持公理,拒绝在和约
上签字。面对列强,公然说不,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第一次,而表现这段历史的鸿篇巨制,在
中国电影史上也是第一次。
忆昔思念,中国人虽历经战乱、饱受苦难,但始终坚持公理,自强不息。我们坚信:公
理必胜。
巴黎和会的行径,自然激起中国人民维护公理、爱国反霸的高度热情。影片《我的1919》
着力渲染甚至张扬的正是包括顾维钧在内的所有中国爱国志士的这股激情。不过影片的精到
之处,不是煽情式的强烈宣泄一种朴素甚至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冷静地站在公理高度,
运用艺术刻刀,看共性更看个性地勾勒出不同中国人爱国行为的不同轨迹,从而使情节更加合
理,人物更加鲜活。
顾维钧是位外交官,特定的身份,确定了他的爱国热忱和机智才华必然要通过外交途径
才能充分体现和抒发。他见识广、阅历多、站得高、看得准,视野开阔、焦点集中。所以在外
交斗争中才能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坚持正义立场,又不失外交风度。影片中精彩的一笔,是
那场在和会辩论会上的慷慨陈词。他先以日本代表失落的一块怀表为契机,对日本代表欲擒故
纵,引蛇出洞。待日本代表发怒上套,然后根据事实真相,据理痛斥,后发制人。引得会场一
片掌声,使日本代表尴尬万状。影片这种颇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不禁令人吐气扬眉,拍手称快。
且不论怀表细节是否属实,但这篇演说却非虚构。根据史料记载,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
在辩论会上即席发表的影响全世界的阐述中国立场的演说,被誉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经典
的发言载入中国外交史册”。而他顶住列强和本国政府的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则被历史
学家誉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画下最光辉的句号”。毛泽东生前曾说:“我很敬佩顾维钧先
生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当然,影片中表现爱国主义最宏伟、最鲜明的抗争轨迹,还是当时国内外千千万万愤怒、
呼号的中国群众。像在巴黎和警察搏斗的中国人;像在北京“五四”运动中游行集会的中国人??
因剧情需要,影片虽淡化了他们的形象个性,却张扬了他们的精神共性。
因为他们的行动轨迹表现了当时的中国人由受压迫到反抗,由懵懂到觉醒。开始,美国
首相乔治说顾维钧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1后来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不得不惊呼:“是一
群,一群剪掉辫子的中国人1甚至当时在公理的感召下,连救助顾维钧的法国姑娘让娜和为了
正义而向总理开枪的法国行刺者,也都进入了维护公理的抗争行列。
巴黎和会结束了,棕红色的漆封里,掩埋着死难者的尸骨,掺和着中国人的血泪,为列
强们的分赃画上了句号。影片沉重地向观众又暗示了一条历史规律:弱国没有外交,落后就要
挨打。
篇二:我的1919观后感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
曾有人说,这是一部流于表面的民族主义情绪超过了理性的历史主义,煽情渲染掩盖了
2 / 7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21:2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68300165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的1919》观后感3000字(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的1919》观后感3000字(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