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1[001]

更新时间:2024-03-18 18:12:2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描写春天的词句)

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1[001]

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1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杂诗》

唐·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

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

有家归未得,杜鹃

休向耳边啼。

【注解】①著:吹入。②等是:等于。③杜鹃:鸟名,即子规。

(1)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写诗的时节。

(2)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

有力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3.古诗文阅读

春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

唐 钱起

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 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

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4.(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欲”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之景,下面哪个选项中的诗句也是描绘初春景色( )。

A.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

B.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

C.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

(3)从这首诗中的颔联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初”、“暖树”两个词中任选一个词作解释。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

在何处。

6.古诗文阅读

(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

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这首诗在形式上可称为(体裁)诗,从内容上是 (题材)诗。

(2)诗的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请说说本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

【明】孙蕡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

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为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请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欣赏本诗。

①动与静 ②虚与实③留白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

有力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4.诗歌赏析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 结合全诗,说说“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③惨惨:幽

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

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1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

书山家屋壁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睛。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①春晚,即晚春,此时正是山家农忙春耕季节。

(1)贯休的诗善用叠词,请你说说第三句“蒙蒙”、“泠泠”两个叠词妙在哪里。

(2)结合注释和诗句,说说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山民怎样的心情。

1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液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双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诗歌首联中的“压”字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个字的妙处。

(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9.诗歌鉴赏

有寄

[宋]苏轼

为向东坡

传语,人在玉堂

深处。

别后

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

春雨。

(注)①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②玉堂:指翰林院,专门起草皇帝诏书的

机构。写作此词时苏轼在翰林院任职。③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

州。④一犁:形容春雨的深度。

(1)根据你所积累的词的知识推断,这首词的“词牌名”应是()

A.浣溪沙

B.如梦令

C.相见欢

D.采桑子

(2)你吟诵“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时,会把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诗人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C.诗中的三、四句没有直接描写双方交战的激烈场面,“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了塞上的泥

土在晚霞的映照下凝成胭脂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

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画面感极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进行简单的描写。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寒食

(2)这首诗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的游子思乡之情。诗中提到“近寒食雨草萋萋”,寒食

节、清明节将到,风雨凄迷,春草萋萋,但诗人客居在外不能返乡,却又听得杜鹃悲泣,

更为伤感,于是生出“杜鹃休向耳边啼”的责怪。

2. (1)慷慨从军、英姿勃发、大义报国、视死如归、可歌可泣、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

义精神的形象。

(2)纵;犹

【解析】【分析】(1)这首诗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他们蔑

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诗中描写一位英雄少

年、慷慨从军、大义报国、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形象。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生

动的表现了英雄们不惜为国捐躯、其精神永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

(2)最后一句写人人都知道戎马生涯的艰苦,然而为了保卫祖国,纵然战死疆场,也能

闻到英雄侠骨的余香。 孰知:即熟知、深知。此二句说这些游侠少年明知不宜去边庭受

苦,却情愿赴死于边庭,以求流芳百世。

故答案为(1) 慷慨从军、英姿勃发、大义报国、视死如归、可歌可泣、充满豪侠气概和

英雄主义精神的形象。

(2) 纵; 犹。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这首诗写游侠的出征边塞。这首

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

事喻唐,塑造少年慷慨从军、英姿勃发、大义报国、视死如归、可歌可泣、充满豪侠气概

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形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词语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

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这种借

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

涵。

3. (1)暮春;早春

(2)《春兴》中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寄托着作

者的思乡之情;《春郊》中,东风好象非常乐意充当温暖的春天的使者,表达了作者对美

好春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春兴》开头两句,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

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

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

画。《春郊》根据“水绕冰渠渐有声”,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色。

(2)《春兴》根据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

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可理解为春风寄托着“我”的思乡之梦。《春郊》最后

两句诗的意思是“东风好象非常乐意充当温暖的春天的使者,向花草汇报春天的到来”,由

此可知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与赞美。

故答案为:⑴暮春;早春;

⑵《春兴》中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寄托着作者

的思乡之情;《春郊》中,东风好象非常乐意充当温暖的春天的使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春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4.A

解析: (1)想要

(2)A

(3)围绕“通过莺燕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回答,意对即可

【解析】【分析】(1)句意为:鲜花缤纷,几乎要迷人眼神。欲:想要,即将。

(2) A.描写了初春的阶段。从“梅”“初暖”“柳尚青”,等词可以看出,因为只有初春的时

候梅花才在,柳叶还没有开始变青。 B.描写的是暮春时节。诗句中“桃花红欲燃”,三月

时,桃花怒放,绮丽芬芳,称“桃月”,可以看出写的是暮春。 C.写的是暮春时节。诗句

中的“杨柳阴阴”写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残花落尽”写枝头的

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可以看出写的是暮春时节。 故选A。

(3)本诗的颔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一联中,“几处”是好几处,甚

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

衷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

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

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

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由此,表

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⑴ 想要

⑵ A

⑶ 围绕“通过莺燕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回答,意对即可 。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句中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这句诗的的句意,然后根

据句意来揣摩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诗句,结合诗句中具体的词语来分析

所写之景,根据景物推断所写时节。

⑶本题考查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诗句,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

或所描写的景象,来具体分析是人的思想情感。

5. (1)初:刚刚。暖树:向阳的树。

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1[001]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18:1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567472572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1[00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1[001].pdf

标签:诗歌   作者   诗句   诗人   本题   表达   结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