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18 18:12:0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decide名词)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2.请你参与小雨和小王的学习过程,帮他们完成对话。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

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

洛阳。

(1)小雨说:我觉得这是一首律诗, 不是很严谨的律诗,从句数、字数、对偶、押韵可

看出。

小王说:我来印证你的话:

(2)小王问: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多,说说描写笛声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吧。

小雨说:好吧!

3.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宋]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 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

绿,清夜子规啼。浮客

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浮客:游子。诗人自

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为线索,融情于景,抒发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的意境,谈谈诗人最爱湖东白沙堤的理由。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妇姑相唤浴蚕去”中“唤”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请说说本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诗歌赏析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 结合全诗,说说“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古诗阅读

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

眠。

笑摘园蔬漉

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①牸(zì):母牛。②漉:滤。

两首诗都写“雨”,所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

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尘暗旧貂裘”用了(人名)想立功封侯,却只落得一场梦幻的典故。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年”两句再现了词人早年满怀豪情壮志慷慨从戎的情景。

B. “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的遗憾。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痛苦与不甘。

D. “此生”三句表明词人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洲终老此生。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诗人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C.诗中的三、四句没有直接描写双方交战的激烈场面,“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了塞上的泥

土在晚霞的映照下凝成胭脂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

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画面感极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进行简单的描写。

16.品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和

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

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

“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

决心。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

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①倩:请人代自己做。②扬州:当时为南宋杭击金兵的前线。

(1)词中一个“________”字,概括了国土沦丧的现实;“簪缨”一词运用借代手法,代指

________。

(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借物抒情,读来催人泪下,请简要赏析。

18.诗歌鉴赏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渔翁

[元]周权

转棹收缗

日未西,短篷斜阁断沙低。

卖鱼买酒归来晚,风飐

芦花雪满溪。

注:①缗:mín,网鱼的绳子。②飐:zhǎn,风吹物使其颤动。

(1)用原文填空:采莲人因为________而“羞”,渔翁因为________而“醉”。

(2)有人说“采莲”“打渔”都是临水而居的一种生活方式,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

度”。结合这两首诗,请谈谈你的看法。

1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平”写出湖水已与堤岸持平的情形。 B. “争”“啄”写出了莺燕们争斗的样子。

C. “乱花”表明诗人被繁花竞相开放迷惑。 D. “不足”表明诗人对所见景象感到不满。

2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

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

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的首句中的“夜有霜”与下一句中的“_______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

________。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中的“杳”的理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

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

变得开阔了。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

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2. (1)这是一首律诗,共8句,每句7个字,是七言律诗。押eiing韵;又不是很严谨

的律诗,没有一韵到底。而且2,3两联要讲究对仗,它也没有

(2)此诗运用夸张修辞,描写笛声穿云振林,树叶尽落和蕴含千秋万古之浓情来表现笛声

强烈高亢、悲伤沉郁。(或:此诗二联描写音乐效果声振叶落,从侧面表现笛声的高亢强

烈;三联则正面描摹,笛声中蕴含的感情悲伤沉郁)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分析律诗的韵律特点。这是一首律诗,共8句,每句7个

字,是七言律诗。押eiing韵;又不是很严谨的律诗,没有一韵到底。而且2,3两联要讲

究对仗,它也没有。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此诗运用夸张修辞,夸写笛声穿云振林,树

叶尽落和蕴含千秋万古之浓情来表现笛声强烈高亢、悲伤沉郁。(或:此诗二联描写音乐

效果声振叶落,从侧面表现笛声的高亢强烈;三联则正面描摹,笛声中蕴含的感情悲伤沉

郁)。在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故土,萋萋秋草让人产生无限惆怅之情,今夜斜射的月光同样

照耀着过去在北方所住的楼房。七、八两句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家国之思的沉痛、孤寂之

情。

故答案为:⑴这是一首律诗,共8句,每句7个字,是七言律诗。押eiing韵;又不是很

严谨的律诗,没有一韵到底。而且2,3两联要讲究对仗,它也没有。

⑵此诗运用夸张修辞,描写笛声穿云振林,树叶尽落和蕴含千秋万古之浓情来表现笛声强

烈高亢、悲伤沉郁。或:此诗二联描写音乐效果声振叶落,从侧面表现笛声的高亢强烈;

三联则正面描摹,笛声中蕴含的感情悲伤沉郁。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律诗的韵律特点。答题时应注意,七言律诗格律严密:八句,四

韵或五韵(压四个韵或者五个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

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

联、颈联和尾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

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

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3. (1)“惊回”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万籁无声之时,鸥鸟被突然响起的鱼板敲击声惊

醒,成片地竞相飞回的情景,产生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意对即可)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18:1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56724574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pdf

标签:诗人   描写   笛声   表达   诗歌   作者   分析   表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