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汉中藤编,古老技艺再现青春色彩
作者:白英
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0年第08期
冬夏皆宜的藤编坐椅,清新自然的藤编家具,田园气息的藤编工艺品……一根根山
藤和老竹子从深山里砍来后,削成细条,晒干处理,再编成各种各样精美的藤艺器物——
这就是陕南汉中的藤编技艺。千回百折间,独一无二的纹路肌理缠绕出返璞归真的自然之
美。陈良顺就是这样一位藤编手艺人,他悉心挖掘古老的藤编技艺,让它在新时代重焕色
彩。
陕西汉中藤编传承人陈良顺
黄官镇地处汉中南郑区濂水河上游的浅山丘陵间,在这里,陈良顺的名字可谓是
家喻户晓,不仅因为他生意做得红火,出品的藤制品精美实用,更是因为他把当地古老的
藤编技艺传承发扬,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藤编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小时候家里人闲时都在编藤,好像我们
这里的人生下来就会做这些东西。”生于1971年的陈良顺,记忆中的生活里也全是藤
编。陈良顺的家可以说是藤编世家,初中毕业后,他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藤编技术,心灵
手巧的他很快就掌握了藤编产品的骨架制作和编织技巧。23岁时开始教乡亲们做藤编,
26岁就已经收了58名徒弟了。
除了在传统藤编藤椅上下功夫之外,陈良顺还不断研究尝试各式各样的新式藤
椅。他经常对初步成型的椅架仔细检查,“这种我们后山上的木竹做藤椅是最合适的,因
为它里面是实心的,其它品种的竹子可就不行了,空心大,是用不了几十年的。”看完椅
架又看藤条,“我们秦巴地区的野生藤条,透气又韧劲大,采出来后还要蒸煮、干燥、漂
色、防霉、消毒,所以编出来的藤椅又透气又软,珍贵就珍贵在这个东西上。”在陈良顺
眼中,这些做藤椅的材料都是宝贝。
村民在做藤编
陈良顺为村民做示范
“一把椅子想要坐着舒服,做起来就要精细,先要做好骨架,然后造型编织,最
后还得细心打磨、上漆晾晒才能完成。”一根柔软的青藤,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变
得灵巧起来,他一边研究一边双手飞快地轮番缠绕着柔软的藤条,手指娴熟地游走在藤条
间,上下翻飞,如织毛衣一般,一会是挑一会是压,来回往复绞缠,一根根“蹦来蹦去”
的藤条,不一会就被规矩地牢牢固定椅架上。
陈良顺在编织的同时还耐心地给小徒弟们讲解着,一点也不延误手中的活,看起
来早已是熟中生巧,“藤编的花样有30多种,你看这一个椅子,就有好几种编法:靠背
上面,用的是鱼鳞编法;椅背下面是平编;扶手包边的花纹用的是三根藤编法;坐椅承重
面为了坐上去舒服受力匀称,要用席编;椅围要美观,如果想编个孔雀开屏的图案,要用
藤子组合编。”当编织椅背时,他不时用手指压一压来检查藤芯是否收紧,看一看图案的
编织是否整齐,这双因为常年与藤条“打交道”磨出老茧的手,不失靈活,一根根藤条在
手指间飞舞,幻化出美丽的图案。一个上午的时间,一把新式藤椅在陈良顺的手中经过打
藤(削去藤上的节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刨藤)、削藤、漂白、染色等
十几道工序,再加上编辫、平编、绞编、串接、串连、缠扣、盘结编花……便闪亮登场。
精湛的藤椅充满了岁月年轮的印记,古色生香更显出质朴的田园风光。藤编独有
的颜色透出浓浓乡村韵味,朴实的气质让人发自内心感到惬意,表达着简约的美感和精致
的设计感。这些古朴的材质,在藤编艺人手中,几经轮回后,带着现代时尚感重新回到人
们的生活中,成为最美的家居元素。
花样繁多的藤编手法
各式藤编产品
藤编技艺在南郑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用料青藤和木竹均产于当地,得天独厚的
资源优势和一代代勤劳、聪慧的能工巧匠,使南郑很早便成了闻名遐迩的“藤编之乡”。
在人们最初的印象里,说起藤编,就是一些老藤椅,然而在陈良顺的手中,藤编
品种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不仅有座椅类、家庭套装类,还有时尚的现代工艺品类,细数起
来有近二百种。光是椅子,就有办公椅、咖啡椅、摇椅、躺椅等几十个品种,无论是置于
室内或庭院,都能给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清淡雅致的情趣;家庭套装类,有全套的客
厅、书房家具以及花架、书架等,一改过去简陋、粗笨的制作,线条流畅柔和、造型华贵
舒适,不失纯朴自然又清新爽快,颇有豪迈典雅的气派;除了传统的椅、桌等大宗产品
外,还有筐、蓝、盒、箱以及藤编吊灯、藤编手提箱等各种设计新颖的时尚产品,件件古
雅而不乏新意,色泽素净,光洁凉爽,轻巧灵便。每一件藤艺产品都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
感受,既保持了大自然原有的天然纹路,又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
艺术性,可谓是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让手中的藤编工艺产品更有销路,陈良顺开始走出家
乡找市场,“那时候,宝鸡、西安等地都有我们的经销商,我就办起了家庭式的作坊,把
附近的20多个村民请到家里来,慢慢形成了产业。”起了步,有了销售的渠道,然而向
前发展时却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由于作坊式的藤编家具产品单一又没有品牌,逐渐失去了
市场。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去,2007年9月,陈良顺成立了公司,打造了属于自己
的品牌,對藤编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管理,还从外地专门请来技师做产品设计造型,将藤编
从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入正规化的公司运营模式。
那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他,认为传统手工艺费时费力,最终都要被机械化大批量
生产所替代,没有发展前景。可陈良顺并不那样认为,他觉得只要打开销路让它良性循
环,不断创新就可以永葆生命力。慢慢地,随着“汉中藤编技艺”成功申请列入陕西省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良顺的藤编家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8年,陈良顺组织成立了藤编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
的发展模式,建立了青藤种植基地,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椅架和藤条,派出技术人员到各个
藤编家庭给予现场指导,农户在家就可以完成产品编织,之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到目前
为止,黄官镇的水井、朝阳、桂花、双喜等村从事藤编生产的近2000人,加入合作社的
农户多达1800户。
做藤编的老人
“那时候周围的村民都来支持我,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藤编这一传统技艺发扬
光大,也一定要让这些乡亲们富起来。”陈良顺这样说的,也这样做的。水井村村民赵太
忠从小就有一手藤编的好手艺,因腿部有残疾出门不方便,在陈良顺的带动下,利用空闲
时间编织藤椅,有了稳定的收入;村民们还可以一边照顾家一边做藤编,就连70多岁的
老奶奶在家照看孙子的同时,也能编编小物件……陈良顺的藤编公司对黄官镇及周边农户
藤编工艺起到了广泛的带动作用,推动了“一县一产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传统手工藤编产品的销路越来越好,而陈良顺却没有止步,他大胆接触互
联网,向年轻人学习新思路,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挖掘非遗产品的价值,与时
代接轨,让年轻人看到前景,也愿意来学,最终才能让古老技艺真正传承下去,这就是我
们现在正在做的,将来也要继续做下去的事情。”
藤椅藤几成品
从自己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跑渠道,到坐在家中就能接到来自全球的订单,陈
良顺深切感受到线上平台对于传统手工艺的赋能。这一切的改变,还要从儿子陈凌凯带回
的实习课题说起——2016年,学习市场营销的儿子要完成实习任务,于是让自家的藤编
“上网”成了他给自己找的实习课题。很快,陈凌凯开设了网店,在悉心经营下当年就有
了可观的盈利。
儿子的成功“试水”给了陈良顺极大的信心,在儿子大学毕业后,陈良顺积极鼓
励他搭建了自己的销售团队,“以前一直想着怎么把货卖到更远的地方去,网店一开,海
外的订单好像自然而然就来了。”陈良顺很是欣慰,他看到了与自己早年间完全不同的经
营模式,互联网让藤编这项古老技艺焕发出了更大的生机。“我跟藤编有深厚的感情,把
藤编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给乡亲们带来幸福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除此之外,陈良顺还有个心愿,他希望能和主管部门或者学校取得联系,看能否
为藤编技艺制定专门的标准教材,“藤编技艺现在还没一个标准,我会的这些技法,现在
做没问题,可是只有制定了教材,以后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据陈良顺了解,诸如羌
绣、苗绣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有教材的,他希望在多方的努力下,为藤编也制定一
套这样的教材,将巴山人口耳相传、世代相承的藤编技艺系统地记录在册,“这样不论多
少年过去了,后人还是可以知道我们的藤编是多么的神奇。而且有了教材,大家学习藤编
也会更加容易。”
(编辑 鲍琦)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12:2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357342571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汉中藤编,古老技艺再现青春色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汉中藤编,古老技艺再现青春色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