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机关档案分类方案)
维普资讯
2002年7月
浙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July 2002
No.4
第4期
“梦中传彩笔 花叶寄朝云”
——
废名散文读解
蒋成璃
(浙江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 要:废名被认为现代诸作家中“第一名难懂” 他披着释道外衣,骨子里却是
个入世的儒者;曾引李商隐的诗“梦中传彩笔,花叶寄朝云”,勾勒自己的创作心迹和
人生理想?其散文的特色是率真、诚实,追求“杂树生花,群莺乱飞”的自然美,以及清
淡、朴讷和奇僻、生涩的美?
关键词:废名;散文;释道;儒者;朴讷;生涩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一6574(2002)04—0007—05
在现代作家中废名被认为“第一名难懂”。李健吾解释说:他的作品“空白最长”,“往往是
句与旬间缺乏一道明显的‘桥’。” 以诗为甚,在散文中也是空的、跳脱屡见不鲜,需要读
者摩挲、玩味,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沈从文认为难在语言,废名“按照自己的习惯,使文字离
去一切文法束缚与藻饰,使文字变成言语。” 川 。即是说他打破了语言的规则和语法的羁
绊,把书面文字变成了个体特有的、鲜活的言语,叙述有意错位、颠倒,显得奇僻生辣,致使理解
颇费周折。
但不论是结构的空缺,还是语言的陌生化,都不是废名作品难懂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他
的释道观,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使读者难以自由出入废名构筑的艺术世界。
朱光潜说:“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与道人风味。” 一语中的,点出了他的创作特征。
中国知识分子不出儒释道这个圈子,废名创作“以冲淡为衣”(鲁迅语),超脱、隐约、寂寞,有禅
者作风。这又与其出生地与后来的学习相关。故乡湖北黄梅县禅学灼热,佛缘甚深,建有宏大
的禅宗四祖寺和五祖寺。六祖慧能也正是在这里接受弘忍衣钵,创立南禅的。废名儿时常嬉
戏于寺院,成年后爱说禅宗公案和故事 ;处世行事,顿悟生慧,谈吐敏捷,且多奇思怪念,正是
禅者行为。在北大就读及工作期间,对佛经、老庄造诣更深,著有《阿赖耶识论》。他常与著名
学者熊十力论道,有时发生激烈争论,直至扭打在一起;又曾隐居北京西郊农家,趺坐人定,形
似枯木,而其内心神驰宇宙,邀游万仞,于中悟及释道真谛。读者缺乏与之相应的认知结构,理
收稿日期:2002—06—24
作者简介:蒋成瑶(1935一),男.浙江东阳人,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分院中文系教授。
维普资讯
8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解就有难度。
废名的创作始于20年代,其初主要是散文化的小说,散文创作有限,多刊于《语丝》和《努
力周报》。30年代散文创作甚夥,有随感、笔记、人物速写和读书心得等,多刊于《人间世》《世
界日报・明珠》。30年代末40年代初废名已进入不惑之年,散文体式增多,有风俗志、回忆录、
游记、故事等,多发表在《大公报・星期文艺》《文学杂志》,皆为成熟之作。读他的散文,掩卷寻
思,仿佛瞥见一位老僧,一杖飘然南山行。但他既不同于身不着袈裟,“老去无端玩骨董”的苦
雨僧周作人,又不同于身居书斋的“深闺梦里人”俞平伯。废名落落孤欢,表面上是个孤独者,
“实际上是热肠人”(卞之琳语),尽管禅者作风影响他的交往,但终究接受过“五四”洗礼,受到
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大潮的冲击。废名和同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与
使命感。“五四”运动落潮后,他厌恶北洋军阀、国民党,疏离政治,热衷于释道,从现象上看,超
脱尘世、枯寂暝坐,仿佛遁入空门,但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关注人生的人世者。他把自己的居室
命名为“常出屋斋”,以示参与现实生活的积极态度,释道外衣内裹着一颗儒者的心。
废名曾借李商隐《牡丹》中的诗句:“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表明自己写作的
心迹。他把现实人生咀嚼后“反刍”成梦,再用彩笔书写在花叶上,让人获得审美愉悦,从而彻
悟人生。他在《说梦》里直言不讳地说自己的《竹林的故事》《河上柳》等,“简直是一个梦”。但
这梦不是厨jiI白村所说的“苦闷的象征”,也非弗洛依德所说的“作家白日梦”。倒类似庄周的
“蝴蝶梦”,一个披着释道外衣的儒者人生梦。读完废名的全部散文,你会感受到他对人道、人
性和人情的关怀,虽有别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却同样期
望人间能够“缘树成荫”。若用这4个字概括废名的人生理想,也是十分合适的。
读废名散文你会发现他爱写树,更爱写绿荫下的逍遥。《陶渊明爱树》寄托着他对理想人
生的向往。历代文人读陶爱陶,但所得各异。闲者见其“悠然见南山”,侠者见其“易水咏荆
轲”,隐者称颂“酷似卧龙豪”,读陶每每读出了自己。陶渊明爱菊,用它酿酒以延年益寿,此已
成定说。废名偏说陶氏爱树,旨在表达自己思想。他在文中说:“大树荫下,遇凉风暂至,不觉
景与罔两俱无,惟有树影在地”,有大遮荫,人生就能得到大快乐。谚云:大树底下好乘凉。老
圃老农喜欢在大树下消暑纳凉;常人也爱在树荫下成梦成仙。释迦牟尼正是在菩提树下慎思
静虑,大彻大悟而成佛的。废名解读陶诗《读(山海经)》,所关注也非陶氏性格中“金刚怒目”的
一
面,却落在“途迹寄邓林,功竞在身后”诸句上。追溯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作邓林,
为后人造福。语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体现了废名的人间关怀。废名说陶氏“爱好庄周”,又
说读其诗又觉出“仍孔丘之徒”,其实说的正是自己。行径若老庄佛陀,心灵深处藏的却是儒者
的济世思想。
树荫是废名一片爱心的象征,体现着他造福人类的愿望。但这大遮荫并非现实世界,不过
是梦中的一个伊甸园。它以作者儿时的故乡为蓝图,通过梦的“反刍”展现出来。试看《桃园・
菱荡》中一段:
太阳底下更有一种光泽,表示陶家村总是兴旺的。屋后竹林,绿叶堆成了台阶的样子,倾斜至
河岸,河水沿竹子打一个湾,潺潺流过。
这陶家村建在形似花篮的菱荡圩上,村舍掩映在茂林修竹的绿色海浪中,围着一条潺潺流动的
绿带子,恍若天上人间。春天荞麦花和油菜花怒放,陶家村又成了花的世界。在这和平、宁静
的村落里,人们澹泊名利,乐善好施,各安其业,不欺凌,无争斗,“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这虽然
不是现实中的乡村,而是废名心目中的乌托邦。它给远离故土的游子,带去遥远的美好记忆,
维普资讯
第4期 蒋成璃:“梦中传彩笔 花叶寄朝云” 9
与当时军阀混战,农村萧条,农民破产的现实相距甚远,也反映出废名人生理想的虚幻性,以及
自身疏离现实的局限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磨难。废名开始舍弃乌托邦,对人生有了较深
邃的思考。散文《树与柴火》,回忆儿时“拣柴”“采松毛”,联想到这些柴火原是春之花、秋之果,
忽然一下子被火毁去一切。由此悟及人生不该迷失自我,要保持自性和本真,更应该以诚待
人。他的散文不写恶的蛮横,多写善的至爱、至诚。《桥・沙滩》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生得
十分俊秀的帅哥,嫌媳妇长得丑陋。媳妇出于爱心,为满足丈夫娶个酷妹的愿望,一日主动出
走,从此消失踪影。不知过了多少年,帅哥也成了老汉,终于幡然悔悟。他跋涉三天三夜跑到
一
座深山古庙,向佛祖忏悔自己的罪孽:“真星不恼白日,真心是松柏长青,世上惟有真字好。”
他的行为感动了寺庵里的一个老道姑,原来她就是当年出走的丑媳妇,两人抱头大哭。他们的
哭声,是对自性、本性的呼唤,是对真诚的礼赞。
儒者反对虚伪,主张诚信。《论语・颜渊》中说“民无信不立”。废名写的读《论语》笔记,不
视孔子为政治家、思想家,而有意把他写成德行高尚的教师,强调为人师表,首当立诚。如《陈
亢》一文,通过记叙陈亢与伯鱼的谈话,写出孔子有教无类,以诚待人的无私品质。接着议论
说:“孔门真是诚实切实。陈亢这个人很老实。伯鱼亦殊可爱,不愧为孔子之子,孔子亦不愧为
其父。”散文折射出废名自己对待师友的诚实态度。周作人曾是他敬慕的老师。《枣》中这样描
写周氏:
豆棚瓜架雨如丝,一心贪看雨,一旦又记忆起了一个过路人,走到这儿躲雨.到底天气不好也。
1927年4・12政变后,周氏被血雨腥风吓破了胆,躲进苦雨庵作《雨天的书》,听雨、喝茶、看
花、闻香,姑妄听之言之。“到底天气不好也”,险恶的政治环境,使他说话也闪烁其辞。其时周
作人虽然身在苦雨庵,但“叛徒”精神尚未脱尽,还有一把幽情,一股牢骚,便站在十字路口看看
风景,放放红绿灯,既参与现实政治,自己又很安全。废名颇欣赏这种以出世的态度去干预世
事的做法。在散文《知堂先生》中一语道破个中的处世哲学:“ 12,情与行为都有一个中庸之妙”,
且评述说:“犹如鸟类之羽毛,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也白也,都是美的。”意谓智者当
处处合乎中道,毋过、毋不及,犹之“不日浴而白”“不日黔而黑”,自然成章,“冷暖自知”“近渐自
然”。对周氏行为的褒扬,正是对中庸之道的肯定。在激剧的阶级斗争中推行中庸,寻找避风
港,几乎成为中国许多知识分子所倾心的人生态度,认为啜苦茗,发牢骚,再看看虾蟆戏水,也
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废名也所难免,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道德人格。周作人在《怀废名》中
曾自惭说:“余未能如废名之悟道。”隔年下种,这句话正好为周氏后来所以会沦为汉奸,自己作
了一个小小的注脚。抗战之后,废名与周氏断绝往来,然而对周氏的叛逆又始终未置一辞,也
许正是中庸之道所致。
废名的散文在思想上以立诚为本,在艺术上则追求自然美。读他的散文如在山阴道上行,
有应接不暇之感,可用“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形容之。读者认为他的散文太“obscure”(模糊不
清),而他自己疑心太“Clear”(清楚)了。创作不是生活的翻版,不是实用产品,而是一种精神的
审美形式,需要保持距离,朦胧、模糊,所谓“妙在含糊,方见作手”(谢榛语)。但废名散文的模
糊,并非笼着轻纱似的朦胧,也非玉盘盛雪,明月藏鹭、山色空漾一类的隐约,更非鲛绡帐里的
美人,青丝一缕、玉臂一弯的那种撩人美。这是他在《说梦》中所主张的“a continual slight
novelty”(一种持续的轻微新奇)的美,一种自然、生涩、朴讷的美。
废名散文多奇思异想,但仔细推敲又觉熨贴自然。他有一联送挚友俞平伯:“可爱春在一
维普资讯
l0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正
古树,相喜年来寸心知。”说出俞氏散文的古色古香以及两人的友谊。又在散文《(古槐梦遇)小
引》中说自己的文章是睁开眼睛做的,平伯的是“梦文学”,把“枕边之物移在纸上”。“有一天我
看见他黎明即起,坐在位上,拿了一支笔,闪一般的闪,一会儿就给一个梦我看了。”既写出俞氏
率尔成章的自然天韵,又折射出废名推崇“闪一般”的新奇与生涩。废名称赞另一位挚友梁遇
春的散文是“辞藻玲珑透彻,纷至沓来”。又借辛稼轩的词:“倩谁唤流莺声住”,说出梁氏散文
的特色,以及燕语呢喃,风度翩翩的人文气质。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谢世后,废名在散
文《今年的暑期》里特作一挽联悼亡:“高山流水不朽 物是人非可悲”。此联很自然会使人忆
起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既说出了刘天华的音乐才华,又抒写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废名回忆
师友的散文大多触手成春,水到渠成,文字却生涩、新奇,需细加赏玩才能得之。
废名散文的源头甚广、甚远。他在北京大学外文系学习期间,接受了西方文学的熏陶,在
《中国文章》中说:“我喜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喜读哈代的小说,喜读俄国梭罗古勃的小说,他们
的文章里都有中国所没有的美丽。”但对他影响最深的还是六朝文,晚唐、五代诗词的冶艳与美
丽。他在《谈新诗》中说晚唐李商隐的诗好像是“玻璃缸里的金鱼”,晶莹剔透而美丽。又在《中
国文章》中说晚唐的诗,直至南宋的词,“俱系六朝文的命脉”,认为“中国文章,以六朝文章最不
可及。”为什么不可及?因为“生香真色人难学”,特别爱好六朝的庾信,说其诗文词藻丰赡,文
采富丽。庾信由梁出使北周,后羁留北方,悔恨失节,文字苍凉、沉郁,语言精致、奇特。犹之
“群莺乱飞”,或简直就是“乱写”。譬如废名在自己散文《三竿两竿》中提到的庾信的四句山铭:
“树入床头,花来镜里,草绿衫同,花红面似。”四句话有两个“花”字,岂非乱写?却又显出庾信
文字的“生香真色”,不刻卉斫葩,以奇特取胜。废名也在自己的散文里追求这种奇特、生涩之
美。散文《北平通信》向上海朋友述说北京的风土人情。行文不讲布局,不论条理,随意乱写,
却有许多神来之笔。如说:“北平之于北方,大约美人之有眸子,没有她,我们大家都招集不过
来。”道出历史名城的诱人魅力。又用“天篷鱼缸石榴树”,写尽北京居所特色,再用“负重举步”
“摩肩接踵”,却还能在“那里打瞌睡”,说尽北京人的闲暇。文字十分闪眼、奇僻。
废名借鉴庾信《小园赋》“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之类的笔法,于极简单的事物中发
现美,然后以清淡、朴讷的文字加以表达。如散文《五祖寺》,记登山游寺,上“二天门”的途程。
作者不叙二天门及其周围的景致,反而对极简单的数目字发生了兴趣,试看下面一段文字:
我记得小时候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起初是唱着和着罢了
有一天忽然觉着这里头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字.乃拾得很大的喜悦,不过那个喜悦甚是
繁华。虽然只是喜欢那几个数目字,实在是仿佛喜欢一天的星,一春的花。这回欢喜“二天门”,乃
是喜欢数目字而已,至多不过旧雨重逢的样子,没有另外的儿童世界了。后来我在二天门休息了
不少的工夫.那里等于一个凉亭,半山之上,对于上山的/、好像简单一把扇子那么可爱。
忆及儿时生活好比“旧雨重逢”,雨丝润泽心田;又把“二天门”比作行旅中的“一把扇子”,想象
出奇,更给人凉爽的快感。作者议论生花,一个“二”字,就引出一大篇繁华的文字,犹之“一天
的星”“一春的花”,但行文之美不在文字的华丽,而在那些出俗的比喻激发你产生朴讷的美感。
文章把唐代无名氏的诗句:“一望二三里”,误作“…去二三里”;“门前六七树”改为“楼台六七
座”,说明它是儿时所记的歌谣,无须润色、考证正误,反显得朴实、自然。
苏轼《答张文潜书》中说,“文如其为人”。废名文体简洁,奇僻、生涩、朴讷,与其性情、形貌
颇相类似 周作人《怀废名》中说:“废名之貌奇古,其额如螳螂,声音苍哑,初见者每不知其云
何。”又卞之琳为《冯文炳选集》所作《序》中说:“废名是僻才,相貌‘奇特’,面目清癯,大耳阔嘴,
维普资讯
第4期 蒋成璃:“梦中传彩笔花叶寄朝云”
发作‘和尚头’式,衣衫不检,有点像野衲,说话声音存点眇嗄,乡土气重。”据此描述你会忆及
佛殿上坐着的某个罗汉,粗看相貌奇特,细看则甚惬意,因为他有性格,卓尔不群。废名的散文
也似其状貌、性情,初一看拙朴、野衲,不知所云,及至玩味、咀嚼,便有许多惊喜。如这样一类
句子:“晚上,一颗颗的星不啻一朵朵的花哩。”“草是那么吞着阳光绿,疑心它在那里慢慢的闪
跳,或者数也数不清的唧咕。”我们知道鲁迅用8灾眼写星星,朱自清用嫩绿、绵软写草,未见过以
花写星,以“闪跳”“唧咕”写草。“阳光绿”的说法更是别出心裁,却出奇制胜地写出了阳光下绿
色的闪耀。废名散文的美是深藏不露的,朱光潜曾用“高华简炼”四字概括,或庶几近之。读废
名的散文,也要似其悟道一样,“堕肢体,黜聪明”,忘却自身的存在,以虚静体语状态进入,心机
就能豁然洞开,发现其幽深孤峭、奇僻生涩之美。
参考文献:
[1]李健吾.文学评论选[Cj.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2]沈从文.沈从文文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3]朱光潜.编辑后记[J].文学杂志.1937,(6).
[4 冯健南.废名与家乡的文学因缘[J:.黄冈师专学报.1993,(3)
“Writing Freely in the Dream,Decorating the
Morning’S Cloud with Flowers’’
——
The Elucidation of Fei Ming’S Prose
Jiang Cheng—yu
(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Hangzhou 3 1 00 1 2.China)
Abstract:The works of Fei Ming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obscure writings among the modern Chinese authors’creations.In
appearance.he believes in Buddhism.but actually he is a Confucian.To outline his life’S ideal and his writings’true
intention,Fei Ming once cited the poem of Li Shang—Yin,the ̄mous poet of Tang—Dynasty.“Ⅵriting freely in th dream.
decorating the morning’s cloud with flowers”.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i Ming’ prose is straightness and cordiality.His prose
is al ̄ays in pursuit of natural beauty and a childish and plain beauty.
Key words:Fei Ming;Jing Wen;Buddhism;Confucian;plain;obscure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10:1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280891647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梦中传彩笔花叶寄朝云”--废名散文读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梦中传彩笔花叶寄朝云”--废名散文读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