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及第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4-03-18 09:03:5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冷眼旁观的意思)

三元及第是什么意思

三元及第是什么意思

“三元及第”的意思是: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科举制

度中分别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三元及第”出自清代李渔《笠翁对韵》:“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

万钟。”

翻译:科举考试时,连中三元的人,肯定是才华横溢,就像千顷田野一般博

大精深;在朝中官居一品,俸禄高达万斗粮食。

1、乡试:

定义: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

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

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

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

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试称为“举人”,第一

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

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应试对象:

乡试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包括未仕者和

官员未入流者)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

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

考生均可以应试。但有过失而罢黜的官吏、街头艺人、妓院之人、父母丧事未满

三年的,均不准应试。

应试内容:

乡试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乡试,考试主

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各省的学

政是不能主持乡试的,学政负责主持院试,选拔秀才,并督察府、县的学官。

例定:八月初九为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

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3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

200字以上,4道经义题则需要写300字以上。十二日为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

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后又有变通。十五日为

第三场,试以5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从考试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儒家经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核心内容。

结果影响: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

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乡试是科

举制在省区范围内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会试、御试的必要阶梯,还在内容、规

则、程序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

2、会试:

定义: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

试或春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会试,科举考试名目之一。

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

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裁,以进

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由部都请派充。

考试流程:

另有同考官18人(明代初为8人,以后有所增加,多时曾达20人),多

由翰林充当。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手续与乡试一样。参加

会试的举子应先行复试,道远不及者,得于会试后另行复试。会试分三场举行,

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

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

历史变迁: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即丑、辰、

未、戌年春季,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

可应考。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考中者均称贡士,第一

名称会元。会试後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择优取为进士。殿试试期一天,

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后释褐授官。清朝规定,每逢辰、戌、丑、

未年,即乡试的次年举行,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考

期初在二月,乾隆时改三月,亦分三场。考中者称贡士,经殿试合格后称进士。

3、殿试:

定义: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

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

的是对会试合格进行区别、选拔官员等。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

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历史沿革:

①雏形:

晋武帝亲自诏问阮种,亲自审阅试卷提名第一是殿试的雏形。

②创立:

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

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

始。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

③成制:

宋朝正式成制,明、清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

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明清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

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

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

改为三年举行一次。

宋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仿知贡举,主持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

会试。经过各场会试,共录取进士、各科及第者38人。其中有2人在召对时因

“材质最陋,对问失次”而被黜落。落第进士徐士廉击登闻鼓,控告李仿“用情

取舍”,要求殿试,以求公道。宋太祖下诏从落第者中选出195人和已中的36

人,在讲武殿进行复试,由宋太祖亲自主持,结果又有127人及第,而原录取

的人中又有10人落选。张榜后,朝野大哗,李仿降职。这次科举案,不仅成为

殿试的发端,而且自此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三级考试制度。

宋初,殿试属于淘汰性考试,淘汰的具体比例不固定,录取率从三分之一到

三分之二不等,这样就会出现多次省试合格的考生,到殿试的时候总是被淘汰的

情况。但此后出现了一些殿试屡次落第的举人愤而投奔与宋朝分庭抗礼的西夏的

情况。因此,北宋朝廷也认为殿试实行淘汰确实不好。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殿试,宋仁宗亲自主持,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

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这一年参加殿试的388名进士、388名诸科举人全

部被录取。从此,殿试不淘汰,只是根据考试成绩给考生排名就成为定制。

④明清:

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

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从唐朝唐高宗时期起创立的

(由于武则天进行发展多数人认为是其创立),在宋代成为常制。

三元及第是什么意思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9:0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238361647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元及第是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元及第是什么意思.pdf

标签:殿试   会试   主持   乡试   举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