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举人-进士-(解元-会元-状元)

更新时间:2024-03-18 09:02:4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咏石灰)

秀才-举人-进士-(解元-会元-状元)

………………………………………………最新资料推荐………………………………………

秀才,举人,进士,(解元,会元,状元)

秀才是古代中国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

士大夫中的最基层。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在汉朝使用举察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材称

之为“秀才”。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试的

一种。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朝时,凡经过

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故此当时有“不第秀才”之称。

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

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

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

见知县等等。秀才中部份人是贫穷家庭出身,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只

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很多秀才

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这些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

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被称为“穷秀才”。在明清时的中国,秀才是地方士绅阶层的

支柱之一。在地方乡村中,他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因为他们在地方官吏前所

有的特权,故此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

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而一般平民家中遇有婚丧事,或过年过节,

亦有请村中秀才帮忙写对联、写祭帐等习惯。

状元是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此称进士

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

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1 / 4

………………………………………………最新资料推荐………………………………………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

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

名为状元。状元虽亦被称状头,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

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

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

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北宋陈若拙并无文才而取中第二名,人们都嘲笑他是「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

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太祖以后,学校与荐举变得有名无实,科举考试却日益受重视。

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学校生员(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参加会考,

教做乡试,录取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在隔年春天到礼部应考,称为会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

元。

同年再由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测验进士,称为殿试或廷试,把会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

一甲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传胪。

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

2 / 4

………………………………………………最新资料推荐………………………………………

进士一词始于隋炀帝之设进士科进士第一名称状元,又称“魁甲”第二名称榜眼第三

名称探花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

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

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

三名都可称状元。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宋哲宗时,将进士

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宋代

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

性质。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

科出身。

秀才用现在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小学毕业的人,而举人就应该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的,进

士那就是大学毕业(前30名可以说是重点大学毕业的)

而这些称呼只是对他们学识的称呼,要做官的话最低标准要进士,前30名的进士是

可以看到皇帝的,一般三甲留在翰林院做个编修,正七品,但也有直接外放和在京师做其

他工作的,30开外就直接外放做县令,也是正七品,等你被吏部注册了,那时候你就是官,

也就有了官职。所以说秀才.举人.进士是封建时候对读书人学位(也可以这么说),或是一

种荣誉

解元是中國唐代,科举中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試,故相沿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

宋代以前稱解頭

明朝、清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3 / 4

………………………………………………最新资料推荐………………………………………

得第一名者即是解元。同得解元、会元(会试第一)、状元(殿试第一)者即称为连中三元

或三元及第。

唐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后世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如世称明代唐寅为

唐解元。亦称“解首”。宋洪迈《容斋四笔.责降考试官》:“[天禧二年]十一月,解一百四

人,解元郭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姊妹易嫁》:“秀才宜自爱,终当作解首。”清李

调元《制义科琐记.会元解元入翰林》:“伊翕庵举进士,引见南海子,上顾学士曰:此人

山东解元也,遂改庶吉士。”

亦称“介元”。对士人的敬称。唐制,进士由乡而贡称解。金、元时因以为对士人的

尊称。明代始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四出:“先生少待,男女请

出那解元来。”又“那张介元教请过员梦先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刚

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解元,请满饮此杯。”

状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

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

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

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

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

二、三甲统称进士。

4 / 4

秀才-举人-进士-(解元-会元-状元)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9:0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23768572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秀才-举人-进士-(解元-会元-状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秀才-举人-进士-(解元-会元-状元).pdf

标签:秀才   进士   殿试   状元   称为   名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