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春天的俗语)
校企合作实践经验总结
学校位于宁波市南高教园区,占地450亩,在校生5300名,教职工372人,开设有
加工制造、财经商贸、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四大类20个专业。
学校以着力打造区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先进技术培训和终身学习教育的三大基地为
目标,以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为重点,年均大专函授1500人、
社会培训14000人次,被首批列入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级重点
职校、全国中职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中职课改基
地学校和市机电特色专业学校。
一、“三联“模式为基础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时代需求,遵循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科学发展
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机制。
学校充分吸收企业、行业资源,密切联系工业园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与企业联盟、
与行业联合、与园区联结”的“三联”办学模式。具体内涵是:学校与集团等223家企业
建立合作联盟,向企业要订单,促进了教学与生产融合;与市模具行业协会等13个协会
联合,向行业要标准,强化了专业与行业对接;与投资创业中心、宁波南部商务区等5大
工业园区联结,向园区要规模,实现了学校与园区互动。
“三联”办学模式在学校层面、专业层面和教学层面得到实践,逐步形成了与企业联
盟的梯度产品、技术革新和文化融通三种范式;与行业联合的电力行业推动发展、数控行
业提升水平和服务外包行业扩大覆盖三种范式;与园区联结的官方对接、民间交流和合力
推动三种范式,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开展。“三联”模式在《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等多次被专题推介。
二、“四个阶段”的递进过程
校企合作在本质上体现了职教的鲜明特色,是当前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在操作上是
促使职教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一个动态螺旋上升的过程。
我校的校企合作逐步递进,走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级阶段,就是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提供就业岗位,基本与教学环节脱
离,是典型的人才供求关系。
第二个阶段是中级阶段,是聘请兼职教师、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形式的合作已
经部分或全部开展。企业生产与教学部分环节开始相结合,生产标准与教学内容开始有共
同的话题。
第三个阶段是校企一体化阶段。学校在不同的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开设专业课程、编写教材,部分共享师资设备,局部共建实训基地,参与共组职教集团。
该阶段的合作已全面向教学渗透,人才培养标准从企业岗位要求出发,资源得到部分共用。
我校目前主要处于该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分专业的校企合作阶段。在校企一体化合作的基础上,学校认为,不同
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应的也应该要有适合各专业内涵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
着力探索按专业细分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三、专业细分的校企合作实践
1.轻轨专业的“五同联办”合作模式
学校与宁波城市轨道交通指挥部合作,探索校企共同实施专业调研、共同确定招生计
划、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负责实习就业的“五同联办”人才培养
新模式。
共同实施专业调研。双方根据宁波轻轨设备型号,走访供应厂家;走访西南交大、北
京交通学校等相关院校,学习课程标准、教材选用、师资建设;走访上海、南京、广州等
地铁运营公司,完善人才培养规格。
共同确定招生计划。根据宁波市轻轨发展的公里里程、线路设计、开通时间等规划,
双方共同确定招生计划人数,报地方教育部门同意后,签订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培养方
式、学习学制、男女生比例和录用标准。
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和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形成培养规格,确定理
论和实训教学方案。在通用教材的基础上,公司牵头,联合南车集团、天津设计院等,共
同编写《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概论》、《供电系统的运行和维修》等教材。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轻轨公司以“123”形式全程参与教学过程。“1”是一套资料,
每学期的教师评语、学生成绩和自我鉴定等全部发公司,全程记录学生的成长。“2”是每
班2位班主任,分别是学校教师和公司选派的职工。“3”是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公司派人来校组织测试验收,中间定期检查教学情况。
共同负责实训就业。公司帮助联系,确立南车集团宁波生产基地为学校专业实训基地。
多次邀请设备厂家、设计院等单位,来校论证校内实训室的项目设置、设备选型等。目前
实训室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设。
学校与轻轨公司的“五同联办”合作,不仅仅限于学生实习、职工培训等内容,已在
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互动,完全从技能岗位需求出发,深入到课堂
环节。
2.数控专业的“四位一体”合作模式
先进制造业是区域主导产业,数控是我校的拳头专业。学校与北京FANUC机电公司合
作,建立了FANUC应用中心。学校以建设区域的数控专业人力资源、技术咨询、技能提升
和信息交互四个中心为目标,四位一体发展。
建设区域的数控人力资源中心。在专业上,相继开出了数控装调与维修、加工中心等
专业,提升专业品质;在师资上,承接省数控专业师资培训,引进省特级教师等一批名教
师,进校带徒弟、促教学;在教学上,编写出版数修类专业教材二本,启动了专业资源库
建设。
3.动漫专业的“三业合一”合作模式
学校所在的区是国家级动漫原创产业基地,400多家动漫企业集聚产业区,其中不乏
迪斯尼、乐盛文化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学校的动漫专业是宁波市重点发展专业。
乐盛文化发展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集影视后期制作和多媒体展示服务为一体的
综合性文化企业。公司的国际顶级制作团队,承担《2012》、《爱丽丝梦游仙境》、《龙
门飞甲》、《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大片的影视后期制作。学校与乐盛文化牵手,在校内
共建专业实训室,引进动漫设计专业软件,引进公司的国际化制作团队,从事2D影片到
3D的转换。
通过与乐盛文化的合作,学生实训完全是真实的产品,学生实训过程就是企业的生产
过程,实现了学生实训作品就是企业生产产品、同时是市场流通商品的一体,形成了产业
发展拉动就业需求,就业需求促进专业发展,专业发展助力产业提升的专业、产业、就业
“三业合一”校企合作模式。
去年暑假3名教师、1名学生在乐盛文化北京分公司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现在
3名外籍专家、30位组班学生已陆续进驻校内实训室,开始专业实训(生产)。根据协议,
下一阶段待学生制作能力提高后,设在工业园区的企业工作室将以这一批次的员工为种子
员工,专业生产经营。而设在校内的工作室,将继续以孵化基地的形式,提供实训作品的
同时训练学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动漫专业“三业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引进企业产品、依靠企业技术支持真实
加工生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专业技能,零距离接触企业文化,创新动漫专业
人才培养方式。
4.电工专业的“二个无偿”合作模式
学校依托优势的专业设备师资,联手宁波市电业局,合作共建宁波市唯一的进网作业
电工培训基地。电业局向学校无偿提供价值2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学校提供场地,无偿
为供电局职工培训。
学校与电业局共同调研,开设了进网作业电工、电网配电工、农电营业员等五个类别
的培训项目,双方共同选派教师培训,组织专业培训。该合作项目每年培训进网作业电工
2000名。同时学校培训的模式也不断创新。如在暑期用电高峰期,电力从业人员维修任务
急、用工紧张,学校组织专门培训力量到宁波的象山、宁海等周边县市,直接上门在当地
培训,促进行业优质发展。
在参与行业培训的同时,双方师资团队合作编写《维修电工》、《进网作业电工》等
培训教材,并逐步推广到教学教材。现在行业培训的资源库建设也在不断充实。
此外,学校的专业建设得到长足进步。首先是优势的专业品牌得到了延伸,专业内涵
得到了丰富,如我校与供电局合办的农网作业电工班,40名学生被定向录用为电业局线路
班职工,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其次是师资队伍更进一步得到了锻炼,电工电子组教师
已有15人次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7人次加入行业协会,1人被评为市优秀双师
型教师。最后是电工培训项目被宁波市教育局、劳动局、总工会评为“宁波市优秀培训项
目”,实现了培训的集聚优质发展。
学校与电业局的“二个无偿”合作模式,实现了实训设施的专业教学型与行业培训型
对接,获得了校局双赢。
四、推进校企合作深化
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合作双赢。推进专业细分的校企合作实践,重点是做好三
方面工作:一是拓宽项目渠道,要培育合作项目;二是促进合作双赢,要深化模式创新;
三是强化职业素养,要形成合作氛围。
拓宽项目渠道。面向全体教工,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引进。学校对
报送的项目组织答辩、评审,入选项目分别给予0.5万元到2万元之间不等的奖励。并对
立项引进项目视取得成效,继续予以奖励。全员参与的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理念,内容落
脚在课堂,项目不断涌现。
促进合作双赢。以轻轨“五同联办”合作模式为雏形,在成功组织“双元制模式的实
践与探讨”主题座谈会基础上,在2012级新生中选取8班推行双元制教学。以企业为主、
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企业人员全程参与教学环节,打破学科体系框架,启动多学期制
的教学,推进双元制模式的新一轮本土化实践
强化职业素养。重点抓好“鄞职大讲堂”、专业德育、专业社团三个载体建设。以企
业文化、创新创业、职业指导为内容重点,企业老总、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制度化,完善
“鄞职大讲堂”模式。专业德育是指,根据专业首岗,分离出各主要专业岗位的职业素养。
对共性化素养,启动校本教材编写;对个性化素养则针对性制定实践活动。全校每天最后
一节课改为社团课,引进企业产品,规模化开展专业社团活动,把校企合作全面推向全校
师生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6:0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13035164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校企合作实践经验总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校企合作实践经验总结.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