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操文)
第一篇: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西华二职专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为了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尤其是
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
型人才,经过校委员会决议通过, 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要求,在教务处和招生就业办的联合组织下, 我校
派出了电子专业、机电专业、服装专业、计算机专业6个班级近300名学生于2011年3月到6月之
间分别到深圳富士康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凯胜服饰有限公司、伟易达电子有限公司、三星机电等多家公
司进行了近3到4个月的带薪顶岗实习工作,这种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在各个专业大规模的开展是我
校的一次新的探索,同样也是一个新的创举,现将实习情况及效果总结如下:
一、校企合作目的需要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
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学生的
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同学们在生产实际中学到了有关生产产品制作过程中所用到的机器设备的操作
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师傅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
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
组织观念。通过生产实习,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校企合作达成任务
1、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基本概况、企业组织、生产、管理过程;
2、较深入地了解企业产品生产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岗位要求、专业技能等相关知识;
3、较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
4、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既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全面的提高,又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尽
自己的一份力量。
5、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就业适岗能力。
三.校企合作基本规范
1、学生在实习企业实习过程中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劳动纪律,没有无故请假和擅离
岗位。
2、学生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避免了工作责任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
的发生。
3、学生在实习期间努力工作,积极完成实习单位指定的工作任务,虚心学习,主动、诚恳地向工
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求教,刻苦钻研。
四、校企合作经验收获
1、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工学结合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
学到真正的技能,学生经历了与职业人之间的沟通,领略了行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深化了学生对职
业角色、职业选择、职业实践的认识,帮助学生很好的进行职业规划。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有
以下几个方面:
(1)在品德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敬业精神,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工作中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工作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工作中要坚持,要有耐心和细心。
(2)在知识结构方面。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各门专业课的知识,从简单的识记层面过
渡到分析、应用阶段。
(3)在工作能力方面。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的综合能力,不仅实践技能迅速提升,而且还增强了
竞争意识、效益观念。
2、师资建设进一步深入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勇于创新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行工学
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和走访企业时,深入一线,
与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能手沟通了信息,了解了本专业在实践中的最新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了专业知
识信息,了解了企业用人需求,进一步推进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面向整个社会统筹教
育资源,充实和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实训实践条件和教师队伍等方面的条件,增强了
人才培养竞争力。
五、实习展望
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将比其他模式下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工学结合
充分利用了企业的优势资源,避免了机械材料的浪费,更节约了学校设备经费的投入。学生的实践内容
又与现代化生产直接接轨,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教务处 2011年8月6日
第二篇: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一、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1.我校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洽谈产学合作事宜,双方就学生实习就业、定
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达成了联合举办订单式合作协议,参加由双方共同进行的培训,
考核合格后,安排就业,目前这些学生大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的管理者。
2.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对我校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为制定人才
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做准备,另一方面与企业负责人协商新教材的改革和编制。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质
量和教材编制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希望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并表示对新教材的编制工作将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3.通过与单位合作,邀请以上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专业教学改革,聘请这些企业的专家、一线技术
骨干全过程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组织,形成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成立了以
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建设小组,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教材编
写等工作。
4.与 进行相关合作,并着手开始相关方面的合作研究。 5.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 6.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加强合作的紧
密度。
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我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了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依托他们为学生
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在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中,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使学生在
实践中获得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为学生的实习提供真实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学生通过在企业进行顶
岗实习、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科研和生产,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职业技能水平,有效地缩短了
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期,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每年学生都到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保全实习、顶
岗实习等实习、实训。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围绕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将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依据培
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培养规格所需能力要求,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企业专家充分参与构
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安排实验、实习
内容和制定教学要求。按照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零距离、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要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
岗位技能零距离的思路,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体,实施“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学习,实践,
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即“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多次
进行校外实践教学,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
2.进一步规范和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
2 系。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压缩理论学时,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
教学时数相对稳定并适当增加。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比例超过了50%,通过强化实践,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充分利
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机器的结构和机器的传动,增加学生对设备的理解。同时增加学生下厂实习
的次数,增加学生的工作实践经验,基本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专业必备的实践技能,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
100%,毕业生的能力受到了社会、企业的好评。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注重了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标准的沟通,增设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实现了培养
计划与职业资格标准逐步衔接。我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学生毕业时,均获得了1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3.加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保证实验、社会实践、顶岗
实习等各实践环节的时间及效果。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其利用率,认真做好各项实验的
开出记录,详细记录实验室人员工作日记、值班情况。每年都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中各项实验和实训课
程的开出,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4.我们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方式上和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向校外,
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带学生去企业,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让学生在实战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检验学习成果。
3 5.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生产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
积极推进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开展科技咨询,我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担任了企业技术顾问,
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较弱,针对我校教师的专业技术优势,我们着力服务中小企业,多名教师担任企业的
技术顾问,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承担横向科技项目。
经常有已毕业的学生就本单位的技术难题向我们咨询解决办法,我校教师都会尽力提供技术支持,
部分教师等厂技术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校与企业长期合作,多次为该企业举办培训班,在学员不脱产的情况下,教师去企业上课,为其
培养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人员;同时企业也分批选送人员来校跟班上课,目前这些人已成为企
业各部门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能素质,适应了纺织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教师在参与企业横向科技服务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更加充
分地了解了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学
生实习等方面,得到了合作企业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企业生产案例,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等
教学法得以使用,使专业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三篇:校企合作经验
校企合作经验
学习南方经验 开创实习就业新局面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 胡云平
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与此同时,
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
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这次南方学习和考察,并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发展的趋势与学生实习就业的优势,坚定了我校“以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创了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
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意义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
和历史任务。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
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全国人大十届五
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道路。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
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
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
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
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
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职业学校办学目的
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职业学校与
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
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情况
我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成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规范学生实习
就业程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县幼儿园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并且在西平县职业教
育中心校园内建立了较高标准、固定的幼儿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信宜通公司、利达公司的合
作为学校电子电器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2008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美
的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我校开设了“美的班”,采取“1+1+1”的培养模式;2011年,学校
与上海英业达集团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英业达集团委托学校为上海英业达集团人
才培育基地,开办英业达人才培育班(电子电器专业);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
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此红色部分需要学校进行修改,尤其是划线部
分)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
实习的工作程序,即:搜集招工信息—筛选招工企业—班子集体确定后选企业—征求学生意见—考察
相关企业—召开家长会议—护送学生上岗—专人跟踪服务;近几年,学校分别与青岛海尔集团、山东
恒星基电子厂、常熟达富公司、上海英业达集团、苏州和硕集团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共有
700余名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
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
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中职学校的社会声
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
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
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
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设立了办事处,有一名中层领导坐阵负责,解决学生
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
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校全体思想上的
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
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三、学校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思路
中职学生实习就业是一项既重要又面临诸多困难的工作,我校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54321工程”,即提升“5”个
“共同”——在过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础上,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
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推进“4”项合作——明确以“合
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3”层对接——
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建好“2”种“课堂”——学校建到企业中,企业建在
学校里;最终实现“1”个目标——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合作办学、合
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地展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抓好五个方面的共
同合作作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三层对接,建立两种“课堂”等举措,
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最终达到彰显中职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
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实施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设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胡云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
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积极
的尝试,并在此模式下努力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设。
一、做法与不足:
学校在合作条件成熟、合作要求满足的前提下,将电子电器专业、幼儿教育专业、分别与利达洗煤
设备公司、多智管模公司、三佳新材料(有机硅)公司等企业实行合作办学。合作企业提供实训设备、
部分专业教师(如西平县幼儿园)把专业幼儿教师派往学校,给学生讲授幼儿教学的实践经历)、学生
实习岗位,并接受优秀毕业生就业。与此同时,所有专业学生都实行了工学结合,改革以往“2+1”培
养模式(2年的文化专业知识学习+1年的专业顶岗实习)为 “1+0.5+0.5+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
学校学习1年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到实习基地进行半年的实践操作,再回到学校学习半年
的专业知识,再到企业进行1年的专业顶岗实习。
办学模式的改变势必会带来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增加了学生专业
实践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那么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也就应运而生。我们主要
的评价方法是:记录平时表现,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加阶段(单元)考试,注重发展性评价;改变考试
方式,注重能力性评价;拓展评价主体,实行多元性评价。
尽管我们在努力去实践,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
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
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
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
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
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近几年,通过工学
结合加大了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但没有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学校评价时
随意性大,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
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也不曾跟随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指导,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
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教师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影响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有利
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思考与对策:
1、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
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
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
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
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
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
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
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
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
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
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
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
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
结合,平时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
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
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
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
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
聘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实训指导能力的兼职教师优化学校教师队伍。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
用基础课教材,鼓励专业课教师编写工学一体化实训教材,形成以实践技能培养培训为主的实用性课程。
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几点建议:
1、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一个复杂过程,仅仅靠一个学校很难建立科学、合理、规
范的学生评价标准与体系,建议由市局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制定。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建议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进行管理与考核。
第四篇: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添加时间:2010-10-25 作者:刘勇求 来源:自动化教研室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职业适应能力,加强自动化专业与企业的双向合作,教学与生产的
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高等职业教育
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培训,走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
将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专业与企合作的方式 (1)定单培养
为了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我专业早在三年前办学之初就开始
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追根溯源,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初级形式就是“定单培养”模式。企业
根据用工需求向相应学校提出培养数量和规格,委托学校进行培养;学校按企业的要求招生和安排教学
计划,双方以签约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毕业生一般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这样的结合,一般来说
主动权在企业:企业选择学校,企业确定委培人数和规格,企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生
产需要确定录用与否。
这样的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解决了用人之需;但同时企业往往强调特定生产岗位的技
能要求,与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也难免发生矛盾,因此,学校往往只在原有专业设置框
架内接受“教育定单”,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按照企业特定要求适当调整教育计划,这种结合更适宜于
“短平快”的职业培训,但从长远来看,未必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学生毕业后的社
会适应面也相对狭窄。
(2)松散型专业和企合作
另外一种相对松散的合作形式有我校与晋恒企业公司的校企建教合作,这是一种在台湾比较流行的
合作模式,类似此类型的合作亦有我专业与东莞市横沥鸿图医疗器材制造厂、东莞市通盛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金隽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学生见习、参观、勤工俭学、校企师资的共享与交流、学生实习、就
业等多方位松散型合作。但与后期的学生实习就业的关系不够直接、紧密,实习时主动权在学生,企业
用人还是无法得到真正保证。
第五篇:校校企合作总结
校校企合作总结
近年来,学校为了与企业深层次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实训室,走出学校,在职业环境中进
行现场教学,提升学生就业途径,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资源共享等形式,积极探索校
企合作办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组织机构:学校于2010年3月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办),在“学
校招生就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了学校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拟定学校校企合作规划和校企合作计
划,对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实行定期考核,及时总结,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拓宽学生就业视野。
二、运行方式:
1.企业提供实训设施设备,参与招生宣传和教学计划制定。 2.企业派专业人员到学校任教,学板
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3.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提供适合学生实习的场所,毕业后双向选择就业。
4. 学校每学期至少一次到企业检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三、具体模式:
(一)“订单培养”培养模式。学校在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订单培养。根据
企业用工需求,以“冠名班”的形式进行招生。企业的知名度和学生具有畅通的就业去向并能得到学校
+企业的培养教育,增强了招生的引导力。
订单培养操作过程是:1. 签订“订单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企业对学生在校就读期间进行生活
补助;2. 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新生进校后.企业派人来校共同面试考核后,组建“订单培养班”。
3.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课程开发中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融合到课程设置中;校企
双方共同培养学生: 企业按照协议录用毕业生。
学校先后与4家企业共同开设定向班,签订了三方自愿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其中,×
×××××有限责任公司已毕业安置“物业管理”××人,××××××有限公司已毕业安置“客户服务”×
××人 。
(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即学生第
一、二学年安排一次到企业进行6一12个月专业见习,使学生加深专业认识,了解企业文化,掌
握相应岗位的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学校先后与“深圳××××××集团”、“广州××××××集团”等企业
进行“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半,到以上三家集团安排学生进行
6-12个月的实习见习,然后,学生回到学校再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增加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接受
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感悟力。
从2010年开始,学校已先后有1000名左右××××××专业的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形式,到
以上三家公司安排的企业进行实习见习。
(三)“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学生通过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按教育部对中职学生的培养目
标和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感受就业的压力和动力,探索就业方向,
明确职业追求目标。并将企业文化编入课程体系,企业专家来校开设专业技能和企业管理讲座,深化学
生对岗位技能和企业管理的理性认识。
学校通过多年实践,与一大批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并为本地经济建设和沿海发达地区输送
了大批中职毕业生。其中,与本市企业达成协议并输送了学生的企业有:××××××高速公路营运管理
中心、××××××房地产开发公司、××××××车辆有限公司、××××××商品有限公司、××××××酒店
有限责任公司、××××××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输送了学校各专业的顶岗实习学生3500余人。
(四)“校校合作”培养模式。学校与发达地区学校举办了“校校联合”办学,提升学校的办学质
量,拓展学生视野。
“同心温暖工程”项目的校校合作。毕节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合作省(市)职教社特别
是直接参与项目实施的学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参与的部门与单位突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
任意识,克服困难,扎实肯干,形成了统一计划、统一招生、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的职业教育联合办学
新模式,打造了“同心温暖工程”毕节品牌。我校自2010年起,便参与了项目的实施过程,通过近五
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改进教学和管理方式,在坚持不懈地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积累了一些经验,推动了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学校先后与“山东××××××学校”、“广州××××××学校”、“上海××××××学校”进行联合办学。
五年来,已送达北京、山东、上海就读的学生××××××人,全部是农村及贫困家庭学生。
四、学校校企合作的未来设想
学校未来校企合作发展的主题“产教融合,示范引领”。学校将 依托行业优势,打造品牌专业,坚
持示范引领,高端带动,品牌共建,内涵发展。并致力于专业重构,着力建设具有交通特色的产业系,学校会
计、计算机应用等类专业已经建设成为省、市级示范专业。 学校将实施高端引领的多元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学校在长期以来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根植于企业,不断深化校
企合作内涵,创新合作形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并力争成立由学校、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
人员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牵头组建“校协企职教集团”、“政校企培训联盟”、“产学研创新
联盟”,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和培训中心、共建人才资源库、共建专业和课程、共同开展技术研
发、共同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形式,探索校企双制、品牌共建的办学模式。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6:0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12838289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校企合作经验总结[修改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校企合作经验总结[修改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