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学习经验)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王立群读史记讲稿借刀杀人
画外音:上一集讲到,在主父偃当齐国国相时,齐厉王自杀了。加上赵王告发主父偃
同意贿赂,主父偃被投入狱中。爱惜人才的汉武帝本不想杀了主父偃,然而,在这生死攸
关的时刻公孙弘却别有用心地站了出来。他暗示汉武帝假如不处死主父偃,天下人就会认
为是汉武帝为了将齐国封地收回,有意指使主父偃逼死了齐厉王。那么公孙弘什么缘故极
力主张处死主父偃呢?汉武帝会听从公孙弘的意见吗?主父偃能躲过这一灾难吗?
事实上公孙弘的话太厉害了,假如说是个天平,天平的两边一边是死亡,一边是赦罪,
那么公孙弘所做的工作确实是在天平死亡那一边投上了最后一个砝码,让天平迅速地向死
亡倾斜。换句话说,公孙弘的这句话是主父偃下地狱的一道咒语,那个公孙弘话一出口,
汉武帝相信了,主父偃就被汉武帝处死了。那么,主父偃被杀怎么说有哪些因素呢?第一,
赵王的告状。这是主父偃翻车的诱因,导火索。第二,树敌太多。主父偃那个人八方树敌,
倒行逆施,散金断交,导致他最后无人替他说话。事实上主父偃的话是能够讲的,因什么
缘故缘故呢,事实上齐厉王和他姐姐的这种乱伦关系是完全能够拿到桌面上讲的,而且假
如查一查的话,主父偃也只是是奉公办事,并没有逼杀他。然而因为没有人替他说话,汉
武帝并不了解齐厉王自杀的全部真相。第三,公孙弘的谗言。公孙弘的谗言能够说是致主
父偃致死的一记勾手拳,这一拳确实是击中了他的要害。第四,汉武帝的冷酷。汉武帝的
冷酷大伙儿千万不要忘掉,汉武帝是个专门冷酷的人。
画外音:公孙弘的这一番话让汉武帝最终下定了决心,处死了主父偃,一代奇才主父
偃就如此死了,公孙弘借汉武帝之手除掉主父偃,借刀杀人的毒计被公孙弘运用得炉火纯
青。在公孙弘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主父偃会是唯独的刀下冤魂吗?公孙弘除了陷害主父
偃外他还陷害过谁呢?
公孙弘借刀杀人并不是初犯,公孙弘事实上是留有案底的,他事实上借刀杀人的情况
公孙弘做的不只一次,他前面还有一次,那一次是他和董仲舒。我们前面有一集叫《董生
献策》讲董仲舒在汉武帝继位以后上了《天人三策》,也确实是讲天和人关系的三道策文。
那个天人三策中间最重要的是两句话,确实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天人三策上过以后,
汉武帝专门信任董仲舒,就想重用董仲舒,然而公孙弘内心头嘀咕起来了。公孙弘嘀咕什
么呢?我们讲过公孙弘的家底,公孙弘多大开始上学?公孙弘从四十岁才开始从猪倌读书
啊,而董仲舒是从小就学习的。董仲舒的经学功底远在公孙弘之上,因此公孙弘深知董仲
舒的才学远在他之上。第一,董仲舒的才学在公孙弘之上;第二,董仲舒看不起公孙弘的
运气,曲学阿世。因此,公孙弘就想方法要把董仲舒给除掉,他如何除掉呢?他给汉武帝
提了一个建议,他说董仲舒是胶西王国相的唯独合适人选。那个胶西王是汉武帝的哥哥叫
刘端,胶西王刘端那个人是一个专门坏的诸侯王,他坏到什么程度呢?确实是他在他的胶
西国的国内任意杀人,多次违犯汉朝的法律,因此到了最后大臣们都忍无可忍,纷纷上书
要求汉武帝严惩胶西王,汉武帝念手足之情不情愿杀他。汉武帝不杀他最后想了个方法如
何办呢,就把他的胶西国的领土给他削了,给他砍了一半领土,这一砍,刘端就更火了。
刘端一火,那个胶西王刘端就做什么呢?消极怠工,他那个胶西国的仓库坏了,他也不修,
让仓库里的东西就露天堆放随意地烂,然后他把他的王宫的大门给堵着,开了个小偏门,
他经常还玩什么呢?玩失踪,一弄国王就失踪几天,谁也找不到了,他跑到其他的国家改
变姓名到处胡窜,确实是这么一个人。而且胶西王刘端还有一个特点,那个家伙专门聪慧,
因为按照汉朝的规定,一个诸侯国的国相和高官是中央政府给它任命的,中央政府任命的
高官呢那个胶西王总想方法把他除掉。两手,他就找你的毛病,找着罪名一上奏,杀。找
不着罪名如何办呢?下药,把他毒死。因此胶西国尽管是个小国,两千石的高官在胶西国
被杀的一下子几十个人。就在这种背景下,公孙弘说董仲舒服合做胶西王的国相,汉武帝
一听挺好啊,董仲舒是个大儒啊,是个大知识分子啊,是个大专家,好了,让董仲舒去了。
事实上公孙弘的主意是什么呢?两条,第一,不能让董仲舒留在中央政府,因为董仲舒的
才学,董仲舒的能力,一旦留在中央政府可能是公孙弘庞大的威逼。再一个,你给他派到
胶西国去,没等多少时刻,胶西王就会把董仲舒给做掉,这不就借刀杀人了吗?他是如此
想的,结果汉武帝就把刚刚上了《天人三策》的董仲舒一下子就给派到了胶西国。然而人
算不如天算,那个胶西王刘端尽管作恶多端,然而他对董仲舒却是格外尊重,这倒是奇了
怪了。他不但没有杀董仲舒,而且对董仲舒是毕恭毕敬,只是董仲舒倒是专门聪慧,他明
白那个不被杀只是临时的,因此董仲舒在胶西国待了没多长时刻,董仲舒辞官不,官
辞了,因此董仲舒确实是躲过了一劫。主父偃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主父偃是被他杀掉了。
画外音:依照《史记》记载,董仲舒一直看不起公孙弘的为人,因此公孙弘专门大方,
从此便对董仲舒怀恨在心,然而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并没有记载主父偃曾经对公
孙弘做过什么失礼过分的事,那么主父偃到底是如何得罪了公孙弘呢?主父偃和公孙弘到
底如何结怨的呢?
主父偃曾经向汉武帝提过专门有名的两个计策。第一,建朔方郡。是主父偃提议在河
套地区建朔方郡,朔方郡建了以后能够减少从内地向它运粮草的困难,那个建议大臣们反
对,公孙弘坚决反对,只有汉武帝支持主父偃。主父偃那个建议是多数服从少数,通过了。
这是公孙弘和主父偃唯独的一次冲突,而那个事从他俩看差不多上为了国事,本来是为了
国事,但在公孙弘的内心他不如此想,他觉得主父偃抢了他的风头,这是第一件事。主父
偃做的第二件大事,确实是行推恩策。这是汉武帝时期专门有名的一个政策,叫推恩策。
什么叫推恩策呢?主父偃觉得他说古代的诸侯国它专门小,方圆几百里几十里确实是个小
诸侯国,它人口少,兵力少,它不能造反。现在的诸侯国动不动几百里甚至方圆上千里,
那么大的一个诸侯国它实力专门强大,那么到一定的时候它就可能造反,像七国之乱。主
父偃建议啊,他说你最好采取什么方法呢,他说现在诸侯王少则十几个亲小孩,多则几十
个亲小孩,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的亲小孩一点儿没有。他说你如此,你下一道命令
让诸侯王把他的土地平均分给他的亲小孩,他十个亲小孩分十份,二十个亲小孩分二十份,
然后亲小孩再以后呢有了孙子再分给孙子,让每一个诸侯的后代都有自己的封地,表面上
是给他们恩惠,实际上是把大诸侯国变成中诸侯国,中诸侯国变小诸侯国,如此任何一个
诸侯国都不可能再有实力对抗中央政府。这是主父偃一生中间最有名的一个谋略,汉武帝
专门快乐采纳了。然而有一点,主父偃越聪慧越能干,公孙弘越是恨他越要杀他。这就像
我们上公交车,我们在那儿等车,看到第一班车来了以后大伙儿都想抢上第一班车,未上
车之前都期望机会均等,不要尽早关门,也上我能够挤上去。一旦上了车,看见门口挤的
人方法就不一样了,车门早一点关,车早一点开,我早一点到,一个在在站上和在车内他
的方法不一样。这说明什么呢?车内,车下,两种不同的位置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立场、两
种不同的思想,车内的既得利益者总想保持自己的利益,这确实是人性的自私和偏狭。而
公孙弘现在是差不多坐上了东方快车,你想想公孙弘现在差不多是做了副丞相了,差不多
上了东方快车了,假如那个时候让主父偃上了东方快车,那么那个东方快车内的谋杀案谁
杀谁专门不行讲啊。而就在公孙弘琢磨着如何算计主父偃的时候,机会来了,确实是齐厉
王自杀了。
画外音:主父偃提出的两个重大建议被汉武帝欣然同意,主公孙弘深深感受到了主父
偃对他的威逼。然而当时公孙弘担任御史大夫,他的出道比主父偃早,职位也比主父偃差
专门多,这种官阶上的明显差别不是刚刚得势的主父偃一时半日能够赶上的。公孙弘作为
御史大夫,一朝的副丞相,权倾一时,他什么缘故会介意一个小小的主父偃呢?到底是什
么缘故让公孙弘下定决心一定要置主父偃于死地呢?
主父偃跟公孙弘他俩那个地位关系专门微妙,论资历,论官品,论声望,公孙弘作为
外朝的副丞相都在主父偃之上。然而论权力,公孙弘反而还没有主父偃的权力大,这是因
为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可怕丞相的权力过大,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这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专
门有名的内外朝制。确实是汉武帝把外朝的丞相、御史大夫副丞相原先这一帮人叫做外朝
的官员,本来汉武帝是和这一帮人商量国家大事的,现在汉武帝反过来了,他把主父偃,
把给他写了一道奏章得到擢升的这一帮人加了一个官衔叫侍中,然后就留在自己的周围,
就和这些人商讨国家大事。这确实是专制制度的产物,皇帝和谁商量国家大事谁的权力就
大了。你尽管是个丞相,然而我不找你商量国家大事,他尽管是个一般的一个侍中,然而
我和他商量国家大事,他有参与权他有知情权,等我们都商量好了交给你丞相执行去吧。
丞相一下子就从决策人降为执行人,决策人确实是内朝,执行人确实是外朝,因此主父偃
他的资历,他的声望,他的官品,都不及公孙弘,然而,主父偃是内朝之人啊,公孙纺是
外朝之人啊。这种内外朝制的区别导致主父偃事实上权力专门大,公孙弘在某些程度上还
没有主父偃的权力大,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公孙弘要杀主父偃确实是势在必行的了。因
为杀掉一个就能够减少一个政敌啊,他差不多把主父偃看成是自己的政敌了。因此公孙弘
借齐厉王自杀事件一定要置主父偃于死地,这确实是公孙弘和主父偃结怨的开始。
画外音:主父偃表现出来的才气逼人一方面让他觉得汉武帝的宠爱,另一方面也给他
招来了杀身之祸,最终公孙弘借汉武帝之手除掉了主父偃。然而,汉武帝是位聪慧绝顶的
君王,他确实没有看出公孙弘借刀杀人的阴谋吗?
公孙弘表面和善,背地里却阴险狠毒,是个妒贤嫉能的伪君子,因此在他借刀杀人的
阴谋下,董仲舒被降职,主父偃旗息鼓被杀。以汉武帝的眼皮底下上演了一出公报私仇的
好戏,汉武帝是少有的一代英主,难道他就没有看穿公孙弘借刀杀人的阴谋吗?尽管有公
孙弘的谗言,然而生死大权依旧在汉武帝的手中掌控着,汉武帝到底出于什么考虑非要处
死一个他专门观赏的人呢?
那么下面还有一个问题,确实是汉武帝看穿了公孙弘借刀杀人的用心吗?汉武帝专门
聪慧啊,一代英主,一代明君,汉武帝看穿公孙弘借刀杀人的用心了吗?从理论上看两种
可能,第一,看穿了。第二,没有看穿。那么到底是看穿依旧没有看穿,以我来看,没有
看穿。什么缘故?汉武帝是个个性专门张扬的人,他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他要是
明白公孙弘要利用他来杀主父偃的话,那么汉武帝早就把那个公孙弘先宰掉了。汉武帝岂
能被他人所利用啊,这是决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汉武帝看穿公孙弘的可能性专门小,而
且我们从后来历史来看汉武帝一直宠信公孙弘啊,他没有看穿。这么一代明君,反而给公
孙弘给忽悠了,太可悲了,一代明主,一代明君,反而被公孙弘给忽悠了。那么还有一个
问题,在杀主父偃的问题上汉武帝什么缘故不出面爱护主父偃呢?他既然那么信任他,把
他作为一个内朝的大臣,他什么缘故不爱护他,他完全有能力爱护他,他说不杀就不杀了,
他什么缘故非要杀他呢?我想那个地点最要紧的一个缘故确实是齐厉王的自杀、赵王的告
状,代表了一种势力、一种舆论,确实是齐厉王自杀以后那个诸侯王啊纷纷动荡不安起来,
可怕一个一个被汉武帝收拾掉,因此诸侯的不满让汉武帝感到了是一种威逼。因此那个时
候汉武帝就想借一件东西,借什么呢,借主父偃的头。中国历史上当皇帝的借大臣的头太
多了,这一次确实是汉武帝要借主父偃的头平息诸侯王的不满。大伙儿明白唐玄宗什么缘
故要杀杨皇妃?唐玄宗在逃蜀的路上遇到他的御林军要造反,那个时候为了自保他只有借
杨皇妃的头才能平息御林军的叛乱,这种情况太多了。事实上那个时候汉武帝考虑的不是
主父偃该不该杀,而是主父偃要不要杀,这确实是汉武帝不爱护主父偃而要杀主父偃,他
一方面受了公孙弘的蛊惑,另一方面,他也要借他的头来平息诸侯王的不满,两个缘故导
致他全然不出手相援。如此一来,主父偃就必死无疑了,非死不可。皇帝想借你的头,你
敢不借?你不借也不行啊。因此从这件情况我们看出来,主父偃最大的奉献确实是他献了
一个推恩策,解决了诸侯王的问题,而最后主父偃死也就死在诸侯王动荡不安不中意了。
可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确实是历史的规律了。那么司
马迁是如何看待这件情况的?司马迁作为一个历史的真实的记录者,司马迁对这件情况看
得太清晰了,因此司马迁在《平津侯主父列传》里,因为在《史记》中间公孙弘和主父偃
两个人是在一个传记,这叫合传,在一个传记中间司马迁写了这么几句话,“杀主父偃,徙
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杀那个主父偃,把董仲舒迁到胶西国做国相,这差不多上谁
的力量啊?公孙弘的力量。司马迁确实专门伟大,这两句话确实是历史的审判,是正义的
宣判。至于主父偃是不是小人,该不该杀,这件情况既难回答也好回答。主父偃确实是小
人,那么公孙弘就不是小人了吗?再说,小人在武帝一朝何止主父偃一人啊,况且小人和
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判定,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判定。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
也不一定就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也确实是说一个人在那
个时候他可能是小人,换一个环境他确实是君子,我们专门难说因为主父偃是小人他就该
杀。至于主父偃本人,大半生啊,主父偃是北漂四十多年了,专门悲伤啊。他从齐地跑到
北边的燕国、赵国、中山,北漂四十多年,大半生受穷受苦,谁也不看重他,谁都要欺负
他,谁都厌恶他。因此他认为自己受苦太多了,一旦得志他就太张狂了。即使是因为自己
的张狂被杀他也在所不惜,主父偃是如此一个人,而人一辈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接力赛,
有时领先有时落后,但你只要在路上你就有机会。及时行乐就像是一支兴奋剂,它能够点
燃你幸福的华彩,但也能够加速你生命的衰败,因此人依旧应当有一些克制,像主父偃如
此一旦得志毫无克制,因此主父偃他的下场专门惨。
画外音:从主父偃的惨死我们会发觉汉武帝对待人才有着专门惊奇的态度,他一方面
千方百计地招揽人才,同时又毫不犹疑地残杀人才。然而冷酷的汉武帝偏偏对公孙弘一直
专门偏爱和宠信,公孙弘为人处事有什么专门的地点?什么缘故他能觉得汉武帝的宠爱
呢?
西汉一代政权并非天授,而是从战场上冲杀得来。因此,皇帝为了确保自己的皇位,
一方面承认大臣的功劳,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残杀大臣,这种适应一直连续到了汉武帝时
期。武帝对大臣的冷酷无情和他的求贤若渴一样有名。公孙弘是武帝十三位丞相中唯独善
始善终,最后老死在丞相之位上的宠臣,伴君如伴虎,公孙弘的为人又高超在哪里?为何
他能够独得善终?
至于公孙弘就比主父偃高超得多,公孙弘最大的本领,两个字:固宠。公孙弘最大的
本领确实是他能够保住汉武帝对他的宠信,这是大本领啊,这是专门不容易的。我们大伙
儿都明白伴君如伴虎,你待在那个皇帝的周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句话说错立马确
实是死罪。而公孙弘难道能八十多岁老死在丞相的位置上,始终能得到汉武帝的宠信,这
是专门不容易的。因此,公孙弘过去吃过亏,我们过去讲过,公孙弘第一次被选进来的时
候出使了一趟匈奴,汉武帝不快乐就把他打发走了。第二次再被选进来的时候,他同意教
训了,第一次被打发走是他没处理好,因此第二次他处理得就巧妙多了。我们能够举一个
例子,公孙弘晚年,确实是他死前一年,汉武帝这一朝显现一个重大事件,什么事件呢?
确实是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两个人先后叛乱,淮南王跟衡山王的叛乱是武帝之朝的一
个大事件。当那个事件发生的时候,公孙弘因为有病正在家里养病,和他事实上毫无关系,
然而公孙弘却想得专门多。他说我身为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朝政的,现在难道显现了叛乱,
他就赶快在病中哆里哆嗦给皇帝写了个奏章,提了两件事的要求,第一,辞封,确实是把
封我的那个平津侯我辞掉吧。第二,让位,我那个丞相的位置让出来,找一个有能力的人
去干。这确实是公孙弘专门高超的地点,公孙弘真情愿辞封让位吗?绝不是,姿势。这是
个姿势。结果那个章表上去以后啊,汉武帝专门感动,赶忙回了一道圣旨,不但不同意他
辞封让位而且赏了他专门多东西,还给了他一个长长的假期,你好好养病,养好病连续上
班,这一下子公孙弘才完全放心了。因此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病好了连续上班,第二年,八
十岁的公孙弘病死在丞相的宝位上。这是汉武帝一朝五十四年十三位丞相唯独的一位善始
善终者。事实上要说起来汉武帝犯了一个专门低级的错误,汉武帝是专门能够识别人才的,
然而他没有能够看穿公孙弘,你作为一代皇帝连自己的丞相都看不清不是个专门低级的错
误吗?什么缘故呢?道理也专门简单,汉武帝太自负了。越是自负的皇帝越是自以为是,
越是自以为是就越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确实是一代明君的悲剧。因此汉武帝被公孙弘
忽悠了十几年,那个情况的过错就在汉武帝性格上的自负,一点意见都听不进。因此啊,
齐厉王的事件最终的结果是齐厉王死了,主父偃也死了,公孙弘保持了自己的地位,然而
武帝朝像公孙弘如此的重臣是专门少见的,比如有一个文人,他的名气绝不比公孙弘小,
然而汉武帝没有把他当作一个重臣来看待。那么那个人是谁?请看下集《琴挑文君》。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2:5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017221644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王立群读史记讲稿借刀杀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王立群读史记讲稿借刀杀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