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20个拟声词)
试析《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梦意象
不管文学界对“80后作家”的态度如何,至少从市场
的角度来讲,“80后作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单单以其代
表作家郭敬明而论,他的小说《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
右手年华》、《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同时登上全国文学
类畅销图书排行榜,其中《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的
销量均达到百万册以上,而07年4月《悲伤逆流成河》推
出之后,10 天之内,销量便突破百万册,打造了中国图书
销售史上的又一次神话。文学评论界对于“80后作家”更多
的是凭借社会视域,从生产――消费这个角度对此进行整体
的评价,却很少对文本进行细读,从微观的角度评价其优劣
得失。毋庸置疑,郭敬明的成功有着商业化的成分,但其小
说之所以畅销,作品内容本身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本文
从文本的角度对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进行分析是很
有必要也是很有价值的。
曾有论者提出郭敬明的作品中都有一个“梦”的意象,
其中最典型的是《梦里花落知多少》。[1]郭敬明在小说中多
次指出生活就是一场梦:“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又一个
的梦,有时候我们沉溺在梦里面不愿意醒来,我们在梦里哭
了笑了难过了开心了,当梦醒了我们又开始另外一个梦;我
觉得一切似乎都是一场梦,那些曾经鲜活的人,根本就没有
存在过,这场梦我做了二十年;梦里我和一些人从幼儿园手
拉手地走到了大学,然后突然有一天,梦醒了,我再也看不
到这些人了……” 既然作者本人一直认为生活就是一场梦,
那么如果我们用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进行分析的话,也
许能发现某些隐藏在作品深处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揭
示小说受青年读者喜爱的原因。主人公林岚与顾小北拥有美
好的童话般的爱情,也与姐们闻婧、微微和火柴有着铁一般
的友谊,可以说昔日林岚生活在晴朗的蓝天之下。作品一开
始就把林岚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与顾小北分手,即将毕业
走向社会。这种情境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无疑深有体会,一
方面对于未来有着强烈的恐惧;另一方面毕业就意味着劳燕
分飞。这就容易使读者与主人公产生共鸣,与其同时沉浸在
“梦境”之中:虽然顾小北已经和林岚分手,并且要为因他
“流产”的姚姗姗负责而与姚姗姗交往,但正如闻婧质问林
岚时说的,你呢?你还留在顾小北的梦里吗?
作品从一开始就写满了林岚对顾小北的回忆,并从第一
到第四部分都有对这段感情的怀念。事实上顾小北代表的并
不仅仅是一段感情,而是整个单纯的校园生活的最后一根
“救命稻草”。姚姗姗对林岚的侮辱、嘲讽(用白酒猛灌林
岚、打了她几个耳光)并没有让林岚走出顾小北的梦境,反
而出现了陆叙这个顾小北的“替代品”,陆叙的出现实际上
是“满足愿望的梦”的开始。弗洛伊德曾提出,梦的引起的
目的是在于保护睡眠,不使刺激惊醒梦者而采取行动,如果
愿望的强度较弱,则“满足愿望的梦”往往能达到目的。[2]
文中多次提到陆叙跟顾小北的相似之处:我看到陆叙的笑容,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他的笑容里有一些我看不见的忧
伤在荡来荡去,这让我觉得很恍惚。我甚至觉得眼前的人是
那个爱了我六年离开了我六个月的顾小北;我恍惚地觉得自
己像在看着曾经的顾小北,我忽然发现他们居然那么相
似……也就是说,陆叙可以让林岚继续呆在自己对昨日的幻
想之中,而一旦“顾小北已经不再让我感到忧伤了”,“我现
在突然觉得我不恨小北了”,当林岚走出顾小北这个理想之
梦时,“满足愿望的梦”已经达到目的,也就是它的破灭之
时:这也就可以解释陆叙的死亡(因林岚而死)。作为顾小北
的“替代品”的陆叙的死亡再次强调了童年的“理想”之梦
的破灭,让林岚及读者面对现实。
小说中,林岚、闻婧、顾小北、白松这四个“孩子”都
受到了身心的伤害。白松被李茉莉骗了一大笔钱后,父亲气
的生病住进医院,自己染上了毒瘾;姚珊珊以自己流产的谎
言欺骗了顾小北的感情,在顾小北没有利用价值时又攀上一
大老板,甩掉了顾小北;闻婧则在李茉莉的设计下被流氓奸
污;而林岚则始终沉浸在悲痛之中:朋友的受伤、顾小北的
离开。一切的噩梦都可以归结到姚姗姗和李茉莉身上,文中
也提到:我一直在扮演着小丑的角色,而姚姗姗、李茉莉那
种,就是伟大的高高坐在楼层上的看客,她们看着我在灯光
下挣扎来挣扎去,笑得手舞足蹈,我越较劲她们越欢乐。而
姚姗姗和李茉莉都是欲望的代言人:姚姗姗代表了名利,李
茉莉代表了金钱。姚姗姗追逐名利,她趁顾小北喝醉酒的时
候和他上了床,并假装怀孕来欺骗顾小北,后来和顾小北分
手找了一个可以让她拍广告出名的广告公司大老板,最终成
了一广告界明星;李茉莉追逐金钱,先以欺骗的方式换得白
松的真诚爱情,在白松面前特别淑女,但背地里因为钱和男
人鬼混,最后利用白松对她的爱骗了一大笔钱后逃之夭夭。
正如文中提到的:你以为这世界真有神仙啊,这世界上真正
的神仙只有金钱和权利。他们这些还沉浸在大学生活回忆之
中的孩子当然不是“神仙”的对手。弗洛伊德提到,我们曾
把梦比喻为睡眠的看守者或监护人,以保护睡眠使不受骚扰
为目的,这个保护人现在的力量如果不足以单独抵御干扰物
或危险物,就会和梦一样,不得不唤醒睡者。[3]虽然他们还
沉浸在那个单纯而没有世故的校园梦境里不想出来,但面对
姚姗姗和李茉莉噩梦般的打击和伤害,使得他们不得不从梦
中惊醒,面对现实。
不管是作者郭敬明还是笔下的林岚、顾小北、闻婧、白
松,他们实际上代表了一个群体,一个目前非常重要、在未
来代表中国的一个群体。这个“80后”群体可称“独生子女
一代”,又是极富标志意义的一代。他们一出生就歆享着现
代社会带来的丰裕的物质,体味着家庭的温情和社会的关注,
但是他们成长于国家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90年代,这
就是说他们离开校园生活就意味着接受市场的考验。他们是
横冲直撞的“纸老虎”,貌似坚强,实则软弱;在伤害别人
的同时伤害着自己。虽然被父母称为“事精儿”,但知道总
有人帮助收拾残局,就像林岚的妈妈说的那样:“岚儿,其
实妈这么多年看着你和小北走过来的,我知道你和小北都是
好孩子,虽然有时候你挺能惹事儿的,看上去也很要强,可
是妈知道,你其实一直都没长大。”而他们也拒绝长大,尽
管他们知道“不可能在蜗牛壳里躲一辈子”,但是大学毕业
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成人礼”,不管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
他们都要接受。正如文本中所提到的,“每个人都会变得世
俗,这没法子改变,那些不愿意接受社会改造重新做人的所
谓的理想小青年们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苏州河边仓库里那些
所谓的艺术家们,看上去挺牛B的,一开口就跟你谈弗洛伊
德问你是不是想杀了你爸娶你妈杀了你妈嫁你爸的那些小
傻B,其实还不是一样被蹂躏也不能反抗?”在大学生失去
了“天之骄子”的光环,在“遍地都是大学生”的口号下“自
主择业”的今天,他们再也不能像“蜗牛”、“鸵鸟”那样逃
避,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必然会产生深深的恐惧,这样就会
形成他们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而作品以“我”(林岚)的第
一人称的限制叙事视角,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同走进花
落的梦境:与“我”一起疯、一起哭、一起笑。这样就使他
们的情感得以宣泄,恐惧得以缓解,压力得以释放。随着那
让人怀念的没有世故的“校园梦”破碎之后,在想象的“噩
梦”的打击之下,林岚自然而然的将生活引入现实的轨道之
中。
《梦里花落知多少》有着很广的读者群,它不仅深受“80
后”的热爱,而且必将流传于以后的符合此心态的毕业生。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那些曾经流逝的日子我想用一种没
有出现过的方式来悼念。所以有了《梦里花落知多少》。”[4]
它不仅是一篇祭奠青春的诔文,更是一条迈向成人生活的通
道。通过这条通道,走过心灵的坎坷,直面现实的未来,这
与鲁迅先生的“直面惨淡的人生”蕴含着同样的哲理。这也
是《梦里花落知多少》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注释:
[1]刘希云.中国后现代时期的青春叙事――兼评郭敬明
的小说.德州学院学报 2006.05。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4.11-93。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4.11-158。
[4]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M].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
韩宁利,女,三峡大学文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2:4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011951644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试析《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梦意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试析《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梦意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