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刘向、刘歆

更新时间:2024-03-18 02:45:5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php模板)

刘向、刘歆

刘向、刘歆—中国图书校勘学和目录学的创始人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茉莉

摘 要 刘向、刘歆是我国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们在长期的图书工作实

践中,校勘、编理了汉宫室先秦至西汉的文献典籍,提出了图书分类的标准,建立起我国最

早的目录学体系。《别录》是我国目录学史上图书提要之祖,《七略》是图书编目之宗。刘向

刘歆可称为中国目录学和校勘学的创始人。

关键词 目录学 刘向 刘歆 分类 编目《别录》《七略》

刘向、刘歆父子长期的图书工作实践造就了他们在目录学和校勘学方面的成就。他们在

图书工作上的实践创新至今值得我们图书工作者学习与借鉴。为此,作者愿与同仁一起探讨

刘氏父子在图书校勘和编目方面的突出贡献。

刘向(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是汉高祖刘邦之

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西汉后期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文献学的奠基人。

刘向、刘歆父子所进行的图书校勘和编目工作是对我国古文整理的巨大贡献,其成功并

非仅仅是由于他们是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因素。就刘氏父

子的《别录》和《七略》对目录学和校勘学所产生的影响及现实意义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刘向、刘歆目录学思想产生的条件及历史背景

同历史上任何一种学术活动一样,刘氏父子的校勘编目工作也是与当时社会政治形势密

切相关的。汉代建立之初,由于多年的战乱,天下典籍散乱,于是朝廷“大收篇籍,广开献

书之路。”到汉武帝时,国家藏书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此时,大文学家董仲舒向汉武帝提

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行。”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又“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通过全国性的普遍搜

求,国家藏书更加丰富。但是,这些文化典籍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讹误,使得古书缺乏可信

性,研究者不能直接加以引用。直到汉成帝河平三年,成帝命光禄大夫刘向整理校勘国家藏

书,后令刘向之子刘歆一同整理典籍。父子工作了十九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刘向死后,汉

哀帝又命刘歆继任父职,继续完成典籍的校勘编目工作。编成堪称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

录》和《七略》。

在刘向校理群书、编制目录之前,我国的图书事业已得到发展,学科分类思想已经基本

成熟,图书整理及编目也大体略备。这些成就应归功于“中国史学之祖”—司马迁。司马迁

为了撰成《史记》,翻阅查考了大量文化典籍,“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对后世影响

很大。司马迁在学术思想和书籍的搜集审辩方面都为刘氏父子编制全国性图书目录提供了重

要条件。

二、简论《别录》和《七略》

《别录》、《七略》是刘氏父子多年对图书校勘、编目工作实践的创新成果。刘向在校定

群书时,采取了专长校书分工进行的办法,按同时的内容和性质分为六组:文艺、诸子、诗

赋、兵法、数术、方技,并指定专人负责。他们广收众书,相互补充,条别篇目,校雠讹文

脱简,对先秦以来的经卷和简策进行了校勘整理,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正式图书分类法。

在校勘古籍时,每校定完一本书,刘向都为该书作了叙录,附在书的后面,送给皇帝审

阅。叙录内容大体包括该书的名称与篇目、校雠过程、著者生平、该书的性质、学术思想与

源流、史料的真实性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各书的叙录汇集在一起,成为一书,谓之《别

录》。

刘歆集六艺群书,广猎诸子、诗赋、数术、方技等无所不究。他把《别录》所收录的图

书分为六类,外加辑略共分七大类,故定名为《七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

书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在刘向去世后,刘歆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图书文献

目录专著《七略》。

关于《别录》与《七略》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七略》

是分类之书,而《别录》是只录不分。其依据是刘向校书,“每一书已,向辄条目其篇目,

撮其旨意,录而奏之”。而刘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另

一种说法是《别录》既勘录又分类。其依据来自于吕绍虞先生的《关于《别录》与《七略》

的几个问题》(1964年武汉大学图书馆系《图书馆学目录学论文集》)。我则认同于后者,一

是从当时社会环境看,在刘向之前,学科分类早已成熟,图书分类已经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刘向已掌握分类编目应在情理之中。二是从当时的学术水平看,西汉时期,秉承前代学术分

类思想并有所发展。司马谈将当时之学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科学地分为

若干派。刘向善取百家之长,校勘群书,定能了解学术分类思想,并应用于图书编目工作。

三、校勘学、目录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刘氏的图书分类法影响深远,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沿用了《七

略》的六分法。因唐代以后,《别录》和《七略》已佚,故《汉书·艺文志》成了我国现存

最早的目录学专著。在此基础上,西晋荀勖创立了四部分类法,即甲(六经)、乙(诸子)、

丙(史记)、丁(诗赋)四部。唐初,进一步发展了四部分类法,正式确立了经、史、子、

集的名称和顺序。此即“四库”分类法的由来。后四库分类法更趋成熟,在图书古籍分类中

长期使用。

随着图书门类不断扩大,数量激增,特别是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图书管理体系,传统的图

书分类法必然面临改革。但刘向、刘歆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体系地位是不可改变的。

《别录》是我国校勘学和目录学史上的图书提要之祖,《七略》是世界第一个图书分类目录,

堪称编目之宗,就其历史意义来看,它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目录,而且对于研究目

录学的发展,研究各门类学术思想的发展及学科分类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辩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意义。所以说刘向、刘歆作为我国校勘学和目录学的创始人是不可否定的。而且

他们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乔好勤.中国目录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4.谢灼华.中国图书史与中国图书馆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5.张炳林.略论汉代的文献整理与中国目录学的产生[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4):110-111

6.潘舜琼.浅析刘向、刘歆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22

7.傅荣贤.《七略》目录学整理观刍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5):46-48

8.申畅.中国目录学家传略[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刘向、刘歆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2:4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701151289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刘向、刘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刘向、刘歆.pdf

标签:图书   目录学   编目   校勘   工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