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教师节邮件)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文从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
导学生准确的解题步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生动有味的小学应
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
象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来说,对如何运用立体
引学式教学理念,提升小学生应用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有一定的体会
和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在做题是往往不是对题目进行实
质性综合分析,而是单一的联系代替运算分析,孤立地以题目中一些
表面的个别的外部因素为依据进行解答;遵循机械的联系,按固定的
习惯思路,套用以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运算定势,思维不能随
题目性质的变化而灵活地转移;思维只能随着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的
发展顺序,由原初条件推向结果,而不能由结果返回到原初条件;思
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综合活动,注意力容易被
情节所转移;思维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能准确审视自己的运算结果
以及依据题目的本质联系来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对小学生进
行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是老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掌
握题目的结构,在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来理解题目的具体的数量关系,
从中选择准确的运算方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坚
实的基础。具体来讲要做到“三启发三促进”:
一、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
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水准所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
语言,对小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
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因此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要会读题,读题必须认真、认真,通过边读边想
掌握题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经过怎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的条
件。结果怎样,则是所讲的问题。要想弄清晰题中给定的条件是什么,
要求问题是什么?不仅要边读边想,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实
物图或线段图来辅助理解,这样能把题目里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
概念简单化,具体化,把抽象的东西摆在眼前,便于让学生容易理解
和掌握其题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中
有这样一道题:鸡有24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问鸡和鸭一共有多
少只?题中哪些数据与问题有直接联系,哪些没有直接联系,假如在
边读边想基础上再加简单的线段图关心分析,学生就更容易知道条件
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了,否则对于抽象概念能力较差的部分学
生就难以理解了。实践证明,学生不会解答某一应用题,往往就是对
该题的题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
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启发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就等于解答应用
题中完成一半的任务。
二、启发引导学生准确的解题步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概括地说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应用题时才进行的,但在开始
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按准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
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
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
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
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不
过许多小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
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启发引导学生验算的方法,如:
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化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
渡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在教学中还经常遇到学生不重视写答案,只写“是多少”就算完
了的现象。答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束。我们做事强
调有好的开端,也得有好的结束,那才是一件完整的事,我们做题就
同做工作一样,应该有完美的结束。因此,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写答案,
还要使学生学会写答案。
三、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
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应用题
的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
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他们提供观看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
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数学应用题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要让应用题的情节具有现实
性,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除应用题本身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外,
还要扩大联系实际的范围,如在百分数应用题中增加利息的计算,以
及一些保险、纳税等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应用题的自主能力。
例如:三(1)班今天要进行植树活动,要求分两组进行植树,
即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预备了40棵树苗,你认为怎样分较合理?
学生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样多的树苗;二
是按人数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树苗多,人少分到的树苗少。通过讨
论、争议取得共识:按人数分较合理。然后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男、女生各分到多少棵树苗?当然,题中还缺少男、女生人数的条件,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的确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从
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学校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
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时,让学生先摆出12只“白兔”,7只“黑
兔”,使“白兔”和“黑兔”一一对应。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说出白兔
跟黑兔相比;白兔多,黑兔少;白兔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理解从12只
白兔中去掉和黑兔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
的只数,所以要用减法计算。通过这样的操作和分析,学生在大脑中
形成关于这种应用题中较大数与较小数的数量关系的表象,理解为什
么用减法计算,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
在小学学习期间,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途径之
一。为此,数学应用题教学应成为能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教学。虽
然中国的国情使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举定终身”的考试制度,
但我们更应从提升全民的素质入手。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喜爱数
学”、“让学生自觉学习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数学”、“大至天文、地理、环保问题、
生态平衡问题,小至利率计算、古代测定法等均可在数学中寻到其应
用的踪影。”要达到这些目标,教师的善于启发引导是离不开的。
总之,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
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
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
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启发引导,启发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数学应用题的
能力。
【篇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对于打造高效课堂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实践中要从课堂节奏、教学情境、教学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创新,
以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应用创新思路服务教学,全面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品尝学习乐趣,让他们在数学课堂学
习过程中培养并锻炼个人动手动脑能力与数学思维,在创新课堂中积
极合作,实现个人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下面对小学三年级数学
教学中教法创新做简要的探讨。
一、节奏张弛有度
小学三年级学生不同于高年级孩子,学习思维受感性认知主导,
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爱打闹、活泼好动等情况,课堂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节奏,做到张弛有度,结合小学生心理与
行为特点组织教学内容与活动,通过合理调整教学节奏限度地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中的相辅相成,
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一节数学课基本为40分钟,对于三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
间短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开始前要迅速利用各种趣味方法吸引学生
的兴趣展开教学,授课过程中要做到重难点分配得当,将主要知识压
缩在15分钟之内完成教学,其余时间通过穿插各种问题、任务或教学
活动关心学生巩固知识、延伸并锻炼能力。比如,学习《时间的换算
以及计算》这一章节内容时,课堂引入教师可使用相关时间单位的猜
谜语活动进行快速引入,或者出示直观的钟表表面模型让学生进行观
看,通过对不同指针的观看与分析了解秒、分、时等单位代表的意义
及互相之间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之后,教师可组织一
些应用到时间单位换算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
程中收获知识与不同情感体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
二、营造趣味教学情境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还未形成明确的学习思维,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营造趣味教学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
性,通过利用学生自主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激发其学习动机
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对个人思维、能力等数学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
锻炼。
比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法》这一章节内容时,为关心学生更
好地进行理解与计算,教师可提供多种趣味导入,结合学生熟知的各
类情境来调动其积极性进行主动探究实践。比如,将学生日常进行消
费的生活实践组织为各种趣味活动进行模拟演示,或者让学生将自己
日常生活中做两位数加减计算的一些有味经验进行分享,通过现场模
拟、实践操作、趣味总结等方式在各类情境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与
知识应用体验,这对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与应用有重要意义,
也有助于引导他们形成长久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学习除法运算时,教
师让学生结合本班级人数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究,比如,分为4人一组
时是什么情况,分为5人、6人、7人一组时又是什么情况,通过提供
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两位数除法的应用,通过
这种具体实践的方式掌握除法运算的相关法则,实现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设计教学问题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巧妙设计各类问题鼓励学生积
极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运用个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解决各类数学
难题,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建立起个人
学习信心,实现趣味、高效数学课堂的打造。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提升问题含金量,以便限度地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实现
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正方形与长方形周长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问题的
设计可从二者的图形特征入手,突出两种图形在边长方面的异同。如
“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若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的
周长相等,长方形的边长会有几种情况?”让学生探讨一些更为简便
的算法或者趣味计算经验,从而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其进行思考与探
索,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思维,在个人创新意识与探索实
践能力的引领下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与换算这一
知识点时,教师可应用生活化思维设计一些趣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
考,比如,硬币的厚度用什么单位表示、大葱的长度用什么单位表示、
学校操场的长度用什么单位表示。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
长度单位的准确认知,在了解不同单位代表概念的基础上,针对长度
单位的换算进行活动实践,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如课本教
材的厚度如何用不同单位表示、课桌的高度如何用多个单位进行描述、
学生个人的身高的描述有几种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探究实践活动让学
生进一步掌握该知识点的应用,达到提升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立足于学生学习心
理与需求,在合理把握教学节奏、营造趣味情境的基础上,配合巧妙
设计的数学问题实现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全面打造小学数学高
效课堂。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2:1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995032570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