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更新时间:2024-03-18 02:04:0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外国诗二首)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

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

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

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 adjust

and u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 pay attention!

第 1 页

共 11 页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邴原泣学这篇文言文出自《初潭集》,讲述了主人公邴原贫不丧

志、刻苦学习的故事,他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哦,这次本店铺为

您整理了《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

一些参考与帮助。

译文及注释 篇一

译文一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

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

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

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

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

付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译文二

邴(bǐng)原是三国魏国人。小时候,他经过学堂,听到清脆响

亮的读书声,于是忍不住哭泣。老师说:“小孩子你因为什么哭啊?”

他说:“凡是能入学堂学习的人,都有父母。”老师询问他的缘故,

邴原说:“我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一是羡慕他们不是孤儿,二是羡

慕他们能够学习,我心中十分悲伤,所以才哭泣。”老师哀伤了很久,

说:“如果你想要学习,不需要付学费。”邴原于是进入学堂学习,

第 2 页

共 11 页

最终成为了国家杰出的人才。

译文三

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开始哭,书塾

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了什么哭?”邴原回答说:“凡是能够

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子。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

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哀怜地

说:“孩子如果你想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注释

书舍:书塾。

中心:内心里。

恻然:怜悯,同情。

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

就学:开始学习。

何以:为什么。

少孤:年少失去父亲。

就书:上书塾(读书)。

孤:幼年丧失父母。

过:经过。

泣:小声哭。

恻:心中悲伤。

亲:父母。

羡:羡慕。

第 3 页

共 11 页

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得:能够。

中心:内心里

感:伤感。

伤:悲哀。

苟:如果,要是。

愿:仰慕。

书:学习。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资:费用。

遂:就。

卒:终于是。

诵:背诵。

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

凡:凡是。

以:用。

故:原因;缘由。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篇二

这篇文言文的原文如下,请同学们自己欣赏。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

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

第 4 页

共 11 页

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

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凡得学者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吾徒相教 ④徒以有先生也

2. 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5、读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①能够 ②得到 ③白白地 ④只是

2、

①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②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③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不计报

酬地教书,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

第 5 页

共 11 页

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5、我的感言:我们要像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

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注释:

1、少孤:幼时丧父。

2、书舍:书塾。

3、泣:小声哭。

4、何:为什么。

5、孤:幼年丧失父亲。

6、。伤:悲哀。

7、感:伤感。

8、亲:父母。

9、羡:羡慕。

10、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11、得:能够。

12、中心:内心里。

13、故:所以。

14、恻然:忧伤的样子。恻:忧伤。

15、苟:如果,要是。

16、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17、资:费用。

18遂:就。

第 6 页

共 11 页

19、就书:上书塾(读书)。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

书:读书。

20、诵:背诵。

翻译: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住

哭了。(书塾的)老师对此感到诧异,问邴原说:“孩子,你为什么

哭泣?”邴原回答说:“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的孩子)。(我)

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

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

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做你的老师教

你,不收一分钱。”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

诵《孝经》和《论语》。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也应向文中老

师学习,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篇三

保留法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等,可保留不

变。例如: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勾践灭吴》)

——“越王”是官名,“勾践”是人名,“会稽”是山名,翻译

时保留不变。全句可译为“越王勾践退守在会稽山上”

第 7 页

共 11 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是时间,“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

地名。全句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补充法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省略现象,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份。例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动词“告”的后边省略了代词“之” ,全句可译为“项伯

于是连夜骑马奔驰到刘邦的军营,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动词“逼”后边省略了介词“于”,全句可译为“荆州的百

姓依附曹操的原因,是被他的兵势所逼罢了”

删除法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夫”是发语词,译时应删去。全句可译为“晋国,有什么

满足的呢”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

——“之”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应

删去,句可译为“鹏鸟飞往南海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

替换法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第 8 页

共 11 页

——“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全句

可译为“你 爹回来,自会和你再算账的”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将伐颛臾》)

——“邦”应换成“国家”。全句可译为“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

好好把守“

调整法

文言文中变式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

置等)较多,翻译时,这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不余欺”调整为“不欺余”。全句可译为“古人没有欺骗

我啊。”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

人墓碑记》)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调整为“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全

句译为“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吏,中国这

么大,能有几人呢 ?”

选择法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为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

翻译,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去今之墓而葬焉,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去”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四条:a.离开;b.废除;

第 9 页

共 11 页

c.距离;d.前往。这个句子用C项最恰当。全句可译为“距现在修墓

并将他们安葬在这里,那时间只有十一个月罢了。”

灵活法

遇到活用词时,应灵活地译出该词的活用意义。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译为“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全句可译为“借助

船只远行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一”译为“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 全句可译为“六国

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固定法

文言文中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译法。例如: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无乃……与”是固定格式,译为恐怕……吧”全句可译为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之谓也”是固定格式,译为“说的就是……吧!”全

句可译为“大概说得就是李将军吧?”

意译法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如:

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第 10 页

共 11 页

——举起马鞭子驾御天下。(直译)

——用武力来统绐各国。(意译)

后记:很多还不明白的同学们,可以多看几篇文言文。并且自己

试着去总结,查漏补缺,肯定可以的。到时你会发现,文言文翻译也

并不难

《邴原泣学》原文 篇四

明代:礼赞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

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

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

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第 11 页

共 11 页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2:0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986441643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翻译   文言文   学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