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18 00:17:0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田忌赛马的故事)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意思

及全诗翻译赏析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诗意:艳萦的菊花静静

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这两句写长安秋色。竹篱旁边

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闲雅幽静;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

红衣脱落,只留下枯枝败叶,似觉愁容满面。紫菊半开,红莲凋谢,

时令在深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拟物作人,形象

传神。“红衣落尽”四字最耐琢磨,目睹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

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感慨,似亦

为大唐帝国衰微没落之曲折反映。“篱菊”二字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的诗意,反映出赵嘏省试落第,羁旅长安,思欲归隐之心。

两句诗意境深远,风格清新。

出自赵嘏《长安秋望》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

1

⑴云物:即天上飘拂的云雾。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

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

时候。流:指移动。

⑵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

的秋空。

⑶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

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

⑷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篱:篱笆。

⑸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

⑹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

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

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⑺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

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

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参考译文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2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翻译:

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

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

无限乡愁。

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花瓣已凋谢。

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

赏析:

《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

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

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莼鲈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

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

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

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

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3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

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

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

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意思是:晨曦初见,西半天上

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

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

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

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

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

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

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

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

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

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

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

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与李清

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

异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

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

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

4

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

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

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

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

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

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

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

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

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

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

而清新。

5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0:1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92227256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pdf

标签:诗人   长安   红衣   全诗   残星   笛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