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心情英文)
法院青少年审判工作典型材料
一、〃一个中心〃让理念机构机制全面融合。
一是理念融合。利用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理念相通〃〃程序相近〃的特
点,将少年审判“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工作理念纳入涉少年民事及家事审
判维权范畴;在涉少年刑事审判中,把家事审判的公益性、人伦性、关联性、修
复性理念引入其中,从而实现了审判效果的最大化,全新构筑起“特殊保护、多
元解纷、修复感化、立体帮教〃四维工作格局,形成〃少年一家庭一社会〃靶向
诊疗式司法模式。二是机构合并。将少年审判庭和家事综合服务中心合并,挂牌
成立〃少年家事综合中心〃,中心配备
3
名法官、
3
名法官助理、
6
名专职少年
家事调查调解员,以专业化、专门化司法力量为保障,延伸拓展多元化、立体化、
社会化职能作用。同步设置圆桌式少年法庭、“客厅式〃家事法庭、少年家事调
解室、儿童观察室等,帮助少年家事纠纷当事人舒缓身心,消除心理上的抵触情
绪,充分彰显司法人文关怀。三是机制重组。为确保少年与家事审判相互融合、
相互借鉴、协调发展,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少年家事审判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司法导向,突出重点任务,综合运用圆桌审判、社会调查、情感修复、调解
前置、档案封存、心理辅导、判后回访等审理机制,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
有机统一。
二、〃两个前置〃柔性解纷巧断〃家务事”。
一是坚持亲情修复前置,拓展“全过程〃调解。探索婚前培训、婚前测试、
誓言颁证〃幸福三步走〃工作法,上好家庭家教家风〃第一课〃,从源头预防家
庭矛盾隐患。着重做好诉前诉中调解工作,设立
10
个公益性岗位,在镇村公开
选聘
149
名家事调查调解员,建立覆盖全县乡镇的调解网格,实现由“群众上门〃
到“送调解到家〃,把调解工作直接做到〃炕头〃。去年以来,共受理少年家事
纠纷案件
2674
件,其中,诉前调解
1372
件,撤诉
194
件,诉中调撤
453
件,
调撤率
75.5%,
有力促进案结、事了、家和。二是坚持心理干预前置,开展〃诊疗
式〃司法。制作宣教短片《有家的幸福》,重树当事人婚姻家庭责任。设计''优
点篇、感动篇、感情篇、子女篇、自身缺点篇〃五份情感调查表,回忆美好生活,
反省自身不足,力促双方相互包容、弥合亲情。成立“心园调解室〃,由心理咨
询师引导夫妻进行情感修复,对未成年人进行测评分析,从性格缺陷、家庭缺失、
信念误差、行为偏差等方面适时介入心理辅导和矫正。同时,坚持“法官妈妈〃
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罪因剖析、责任承担、判决心理预期
评估,确保定罪量刑、辅助帮教、社区矫正更加充分、科学、合理。近年来,先
后对
506
名离婚案件当事人和
31
名未成年被告人进行了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
果。
三、〃三个延伸〃开启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延伸家庭教育。深入贯彻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成立涉诉''家庭教
育指导工作室〃,聘请
12
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心理咨询师,运用家长课堂、人身
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跟踪帮教等措施,推动形成“党委主导、部门协作、
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格局,帮助未成年人扣好
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延伸普法宣传。在全省率先开通〃宁法护航〃网上公
众平台,微信公众号开辟“少年家事普法〃卡通漫画专栏,阅读量达
15000
余人
次。升级改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参观
4000
余人次,组织法治
讲座
100
多课时,模拟法庭
50
余次。实施〃一部微电影、一部情景剧、一个模
拟法庭、一堂法治课、一间心理工作室、一处教育基地〃“六个一〃工程,让普
法接地气贴民生。派出
22
名优秀青年干警,分别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
县域内学校普法教育全覆盖。三是延伸回访帮教。注重防范化解次生矛盾,不定
期回访心理郁结严重、后续问题持续存在的少年家事案件当事人及服刑人员未成
年子女,持续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出台《关于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
实施办法>的操作规程》,
6
月
10
日,发出全市首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
存告知书》,弱化涉案未成年人犯罪标签,帮助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回归社会。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20:5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803581641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法院青少年审判工作典型材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法院青少年审判工作典型材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