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设计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17 20:18:5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醉美的意思)

《望洞庭》教学设计与反思

《望洞庭》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唐诗都是以写秋景为主的。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

收眼底,把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地

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这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色调淡雅,相得益彰。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对词句的理解、情感的体会、引发想象是难点。可以

借助注释、插图,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从理解诗句的意思入手,启发学生想象,了解

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学为主,可借助于字典和注释自己试读试讲对不懂的地方,可展开小组和全班

的讨论。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展开想象,逐步理解诗中所表现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望洞庭》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韵律美。

3、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怀。

背诵《望洞庭》。

4、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达到深化和积累的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

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

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

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指导书

写“庭”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望洞庭》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20:1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77932256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望洞庭》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望洞庭》教学设计与反思.pdf

标签:洞庭   体会   学生   理解   诗人   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