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豫园灯会)
《望洞庭》教学设计(15篇)
板书:望洞庭
湖月观察
和
山水想象
人景《望洞庭》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望洞庭》,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二首其一,本单元的文化
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
途径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诗篇。第一句从水光月色
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
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
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
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
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些积累,本诗并无生僻之
字,学生基本可以通过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诗的表面之意,
在头脑中模糊出现诗中之景。但这画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描
第 1 页 共 22 页
绘出来,可能对他们难度稍大。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与作
者经历及相隔年代遥远,所以很难将诗人与诗联系起来,将想象
中的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为本诗教学时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螺”,掌握“庭,潭,镜,磨,螺”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
歌的意境。
4、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和谐之美”,体会诗的静态美,
为下一首《望天门上》的动态美做好铺垫。
设计理念:
学古诗注重积累,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语言的
精炼,意境的优美。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
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让学生
对课本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
课前交流: 背诵积累学习过的诗,(用相机照下原课文图片,
大屏出示,模糊古诗字迹,帮助回忆。)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些写景的诗吗?
《江南》《春晓》《离离原上草》《游园不值》《春日》《咏柳》
《春游湖》《泊船瓜洲》《绝句(杜甫)》《山行》《望庐山瀑布》
第 2 页 共 22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20:0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771031641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望洞庭》教学设计(1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望洞庭》教学设计(1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