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说之名再考辨--兼论“鸢”字及其他

更新时间:2024-03-17 07:29:4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三角形体积)

傅说之名再考辨--兼论“鸢”字及其他

傅说之名再考辨--兼论“鸢”字及其他

王辉

【摘 要】《清华(叁)·说命》描述傅说外貌时说“厥说之状,鹃肩如锥”,“鹃”

当从虞万里、胡敕瑞读为“鸢”,“鸢肩”即双肩上耸;“傅说”之“说”在《上

博(五)·竞建》简4中写作“鸢”,在《清华(叁)·良臣》简2中写作“”。基

于这两点,傅说之名“说”本应写作“鸢”,或用“说”、“兑”、“敓”者,均

为“鸢”之假借字,并取义于尖锐之“锐”。睡虎地秦简《日书甲》“诘咎”篇

“为刍矢以之”等处的“”非“鸢”字,当释为《说文》训作“缴射飞鸟也”的

“隿”。《诗·小雅·四月》“匪鹑匪鸢”,《说文·鸟部》“鷻”下引“鸢”作“”,

此“”很可能就是“鸢”字的讹写,非见于《说文》之“”。

【期刊名称】《文史哲》

【年(卷),期】2016(000)004

【总页数】3页(P98-100)

【关键词】傅说;鸢;隿

【作 者】王辉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 文

《文史哲》2015年第1期刊载了虞万里先生《清华简〈说命〉“鹃肩女惟”疏解》

一文,主要观点是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

国竹简(叁)》,北京:中西书局,2012年。中的《说命》篇里,描写武丁时重臣

傅说外貌的“鹃肩”读为“鸢肩”,意即双肩上耸之状* 胡敕瑞先生在《读〈清华

大学藏战国竹简(三)〉札记之一》一文中亦持相同观点,见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

保护中心网站,2013年1月5日。,其说甚是。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傅

说之名的由来及相关问题。

据古书记载,商王武丁时重臣傅说于“傅岩”*《史记·殷本纪》“岩”作“险”。

之中被发现从而举用,因此姓“傅”。《清华(叁)·说命》亦言“得说于傅岩”,可

见此说当有根据。但傅说何以名“说”,由于典籍缺乏记述,历来讨论者极少。伪

古文《尚书·说命上》孔颖达《正义》引皇甫谧的说法是“武丁悟而推之曰:傅者,

相也;说者,欢悦也。天下当有傅我而说民者哉”,显系无根据的推测,《正义》

并不信从这种说法,谓“其言非实事也”。出土文献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线索。

“傅说”,在《上博(五)·竞建》简4中写作“”,“”,陈佩芬先生释作“鸢”,

读为“说”(yuè)*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5年,第170页。,显然是正确的。“鸢”、“说”上古音声纽同

为余母,韵部元月对转。正因为语音可通且文例确定,所以此后似乎很少有学者再

对这个用字发表看法。《清华(叁)》收录《说命》三篇,上篇简23在谈到傅说的

外貌时说:“厥说之状,鹃肩如锥。”“鹃”,整理者读为“腕”,未作解释

(《清华(叁)》第123页)。“鸢”、“鹃”古音相近,可以通假,前引虞文对此有

详细论述,曰:

“鹃”,《广韵》古玄切,古音在见纽元部。“鸢”从“弋”声,《广韵》与专切,

古音在喻纽元部。韵同部而声纽有见、喻之别。谐声字与故书异文,于见溪群疑与

晓匣影喻之间,多有通转与假借……就“肙”与“弋”之声符而言,鹃是见纽,

“涓”、“狷”、“焆”、“睊”等一批字固读见纽,然“肙”声本读影纽,“”、

“”、“剈”等字同读影纽,“捐”字读与专切在喻纽,“鋗”、“駽”、“梋”

三字火玄切在晓纽,“琄”、“”二字胡畎切在匣纽,一声符而读成四纽。更有一

字而兼两读者,“弲”,乌县切,又读许缘切,影而兼晓;“鞙”,古玄切,又读

胡犬切,见而兼匣;“埍”,姑泫切,又读胡畎切,见而兼匣。

用“鸢肩”来描摹人物外貌古书多见,鸢即鹰,鹰翅收拢时两边会凸出来,很像人

的肩部上耸。简文又将“鸢肩”比作锥形(如锥),也是很合适的。所以这种说法在

音义两方面都无疑很可靠。

傅说的这一特征还可以从传世文献中得到印证。《清华(叁)》整理者指出,《荀

子·非相》在描述“傅说之状”时说他“身如植鳍”,杨倞注曰:“植,立也,如

鱼之立也。”这一解释并没有把傅说的特征说清楚,因此不少学者另作别解* 如郝

懿行曰:“鳍在鱼之背,立而上见,驼背人似之。然则傅说亦背偻欤?”于鬯曰:

“‘鳍’盖当读为榰。《尔雅》云:‘榰,柱也。’植榰者,植柱也,谓直立不动

之状。”日本学者帆足万里曰:“植榰,谓身广如立鱼也。”王天海谓“鳍”为

“鳞”之讹,“身如植鳞”指身上如同布满鱼甲,犹今鱼鳞病也。以上各家之说均

参见王天海:《荀子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67页注[一

七]。。其实“植鳍”也是就傅说的肩部特征而言。“植”是竖立,“鳍”是鱼鳍。

因为鱼背部竖起之鳍与所谓“鸢肩”的形状十分相像,所以都可以用来形容人肩部

耸立之状。或谓此处只说傅说“身若植鳍”未言其“肩若植鳍”,其实这点不难理

解。《荀子·非相》说“周公之状,身如断菑”,“断菑”指将断的曲折死木,是

就周公背部佝偻这一特征来说,亦未言“背如断菑”。事实上,比戴震略早的日本

学者物双松在《读荀子》中就已经指出“植鳍”当就肩部而言,他说:“《正字通》

‘鳍’注‘鱼脊上鬣’,《荀子》云云,言‘如鱼脊之立’。以此观之,恐脱‘脊’

字。意翅亦鬣类,当通呼鳍。岂谓肩轩然欤?”* 参见王天海:《荀子校释》,第

167页注[一七]。可谓卓识。

基于此,傅说之名“说”本应写作“鸢”,本于其肩部上耸即鸢肩。以“鸢”为名

也符合古人取名象物的习惯,《史记·秦本纪》中就有人名作“暴鸢”。特别需要

指出的是,傅说之“说”,《清华(叁)·良臣》简2又写作“”,从兑从鸟,可见其

名确与鸟类相关。或用“说”、“兑”(《礼记·缁衣》)、“敓”(《清华(叁)·说

命》)者,均为“鸢”之假借字;并取义于尖锐之“锐”,也与简文“如锥”相合。

接下来谈与“鸢”相关的问题。“鸢”音“与专切”,上古为元部字。王念孙认为

其所从之“弋”应是“戈”的讹写,“戈”也在元部,用为声符,并列举不少从戈

与从弋混用的字例* 王引之:《经义述闻》,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第734页。。古文字材料也能证实这种看法:甲骨文中的 “不其呼多射,

获”(《合集》5739)、“呼多射,获”(《合集》5740),商代晚期铭文中用作族

徽的、(《集成》01123、01124等),上戈下隹或鸟,于省吾先生认为均当释为

“鸢”,前者即用其本义*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第325页。;楚帛书丙篇的,从鸟从戈,学者多释为“鸢”*参见徐在国:

《楚帛书诂林》,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05308页。;秦瓦印文

原隶作“”* 参见袁仲一:《秦代陶文》,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第449

页;高明、葛英会:《古陶文字征》,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71页。,

陈伟武先生认为当释为“鸢”* 陈伟武:《古陶文字征订补》,《中山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上文将“傅鸢”之释为从弋,主要是因为横下一笔与“弋”作

(天星观)、(《上博(二)·容成》简50)、(《上博(四)·曹沫》简64)等更似,而与“戈”

有所不同。可见在战国时期“鸢”上之“戈”已有讹为“弋”者。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诘咎”篇“为刍矢以△之”(简24背贰)、“△以刍矢”(简

30背贰)、“以刍矢△之”(简37背叁),“△”作形,从弋从鸟,整理者释作

“鸢”,读为弋*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

出版社,1990年,第217页。,从形体和意思上讲是没有问题的。但“鸢”(歌

部)、“弋”(职部)古音差别较大。疑当释为“隿”,《说文·隹部》:“隿,缴射

飞鸟也。从隹弋声。”《诘咎》篇另有“”字作形,表示“鸢”一词,见于简51

背贰:“以广灌为以燔之。”“”即“鸢”之异体,古书多见,王念孙认为所从之

“”是“戈”之增讹* 王引之:《经义述闻》,第734页。。

“鸢”不见于《说文》,但与“鸟部”的“”字有纠葛。《诗·小雅·四月》“匪鹑

匪鸢”,《说文·鸟部》“鷻”下引“鸢”作“”。后人多根据此处异文认为

“鸢”、“”是一个字,如《玉篇·鸟部》谓“”同“鸢”,《说文·鸟部》“”下

徐铉曰:“今俗别作鸢。”不过“鸢”从戈得声古在元部,“”从屰得声古在铎部

(《集韵》音“逆各切”),二者音异,不可能是一个字。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

“鸢、不同字”条已有详细辨析,并指出:“其‘鷻’字注引《诗》‘匪鷻匪’当

作‘匪鷻匪’,盖本作‘’字因下与‘’字篆文相连,写者遂误为‘’耳。”* 王

引之:《经义述闻》,第734735页。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推测。但如果从字形

上来说,《说文》所引《诗》之“”也许是“鸢”的讹写。战国文字“逆”或作

(《包山》简71)、(《包山》简75)、(《清华(壹)·祭公》简9)、(《上博(九)·陈公》

简16),“朔”作、(《包山》简63、98),所从之“屰”与前举“弋”形是十分

相似的。楚简“厚”作(《郭店·语丛一》简14)从弋,又作(《上博(四)·曹沫》简54)

从屰,即是二者讹混之例。因此,将“鸢”误写成“”的可能性同样存在。高亨先

生认为“鸢从弋,乃象矢形。从屰,乃从矢之讹”* 参看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

《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第413页。,虽未必是,但已注

意到从形讹角度分析,实属难得。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武丁时期的重臣,傅说在甲骨文中却一直未有公认的发现,

丁山认为“梦父”(见于《合集》137正、反、10405正、10406正)即傅说,梦

父是傅说死后的尊号,生则甲骨文通称“甫”* 丁山:《说》,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论文集刊类编·语言文字编·文字卷》,北京:中华书局,

2009年,第27页。,董作宾亦持此说*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刘梦

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董作宾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第76页。,蔡哲茂又认为梦丁人(见于《合集》32212)与梦父为一人* 蔡哲茂:

《殷卜辞“伊尹示”考——兼论它示》,宋镇豪、段志洪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先秦史室《甲骨文献集成》编纂委员会编纂:《甲骨文献集成》第21

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6页。。丁氏又认为傅说在甲骨文中

称“甫”* 丁山著,沈西峰点校:《商周史料考证》,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8年,第72页。,信从这一观点的学者较多,詹鄞鑫、刘桓、曹定云等对此

均有详细论证* 詹鄞鑫:《卜辞傅说事迹考》,《华夏考——詹鄞鑫文字训诂论

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刘桓:《关于殷代武丁的辅弼之臣傅说的考

证》,《傅圣文化》2007年第4期;曹定云:《从甲骨文、金文论傅说、傅邑和

傅氏源流》,《考古学集刊》第18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以上三文

均收入宋镇豪、宫长为主编:《中华傅圣文化研究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0年,第132页。;林小安则认为武丁卜辞中的重要人物“雀”是傅说* 林小

安:《殷王卜辞傅说考刍议》,《古文字研究》第29辑,北京:中华书局,

2012年,第113119页。。未知孰是。

傅说之名再考辨--兼论“鸢”字及其他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07:2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317861635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傅说之名再考辨--兼论“鸢”字及其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傅说之名再考辨--兼论“鸢”字及其他.pdf

标签:北京   古音   出版社   认为   见于   文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