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关于努力的成语)
春
评测练习
一、仿照下面的示例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基调,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语气要逐渐加重,表达期盼的心理、欣
喜的感情)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起来
了”,语气要一个比一个高昂)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句,要读得亲切)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
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短句多,要读
得轻快些,读出轻松愉快的感情)
二、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说一说课文描绘了哪些春天的图画,你最喜欢那幅图画,喜欢的理由
是什么?
课文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它们分别是: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
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
喜欢的理由:示例:
(1)春草图(草报春)
(第3段),写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①用“偷偷”“钻”写春草的
情态;②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③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④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
势。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一个“钻”字,表现出春草的勇气和力量;“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
表现春草破土是那么自然而然,是那么不引人注意。可正是这不起眼的春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嫩
嫩的”写质地,告诉读者这是新的生命;“绿绿的”写颜色,给人以清新、祥和的感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
从数量上写,宣告了春天已经到来。接着通过孩子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最后又正面写软绵绵的春
草沐浴在轻悄悄的春风之中,进一步表现春草的柔和可爱。
(2)
春花图(花争春)
(第4段),写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春草图抓住了春草外表柔和亲切却有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特征,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
法。而这一段则又是一种写法,即按“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运用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
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百花争艳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
先看“树上”,“不让”一语点出了春花争艳的特征。这“不让”二字很难换用另一个词来传达其神韵。意
思是:“我不愿向你退让,你也不愿向我退让。”有了这个“不让”,“赶趟儿”才有了前提,而“赶趟儿”也进一
步丰富了“不让”的内涵:春花竞放,百花争艳,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写树上,先写鲜花怒放,接下来便写
花的颜色,像火,像霞,像雪,正按照桃树、杏树、梨树的先后顺序来写,照应严密。以上都是实写,至于写花
的甜味,便由实而虚。春花固然是“实”,果实却是“虚”的,由“花”联想到“果”,也就很自然地由颜色写到味道了。这
样由实而虚写来,读者对春花便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感情,春华秋实,这怒放的春花孕育着累累的果实。
(3)
春风图(风唱春)
(第5段),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
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描绘了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
先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是“吹面不寒”,即很温和,不似严冬的刺骨冷风,
也不似酷夏的炙人热风;二是“杨柳风”,意思是吹拂柳枝的风,给人以柔和的感觉。再从嗅觉来写,泥土气息,
青草味儿,花的馨香,这都容易理解,“酝酿”一词便要细细体会了。“酝酿”一词原意是造酒时发酵的过程,
发酵过程中,酒香会不断浓烈起来,用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在
春天的阳光下,如同酿造美酒,越来越浓郁越醇厚。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风传送的各种声响。江南的春风原本是“轻
悄悄的”,作者用鸟声的清脆婉转,笛声的嘹亮悦耳跟轻风流水应和,让有声之物托出空灵春风的音乐美。
(4)
春雨图(雨润春)
(第6段),抓住春雨的特点:细密和轻盈。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
近写到远。
写春雨,先是正面写:“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次数频繁。然后进一步正面写春雨的可爱。“像
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连用,使我们想起写青草“像眼睛,像星星”两个比喻的连用。同一个事物连用几个
比喻,这叫“博喻”。这几个比喻必须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共同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表情达意服务。牛毛、花针、细
丝都是很纤细的,牛毛细而稠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正面描写了春雨的细密、闪烁、绵长的
特点。“一层薄烟”这个比喻进一步描绘了春雨细密迷蒙的景状。
接下来作侧面描写。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触发读者的想象:大自然在春雨中
沐浴,一切景物是那么新、美、鲜、亮。写傍晚灯光“黄晕”,是因为这是雨帘中所见的灯光,不写雨而让人体会到
雨的细和密。写“慢慢走着的人”“地里工作的农民”都放在春雨的特定环境之中。房屋是“稀稀疏疏”的,“静默”一词又
是从侧面写出了春雨中安静和平且又温馨的气象。
先写春雨下的次数多、时间长,接着以“可别恼”三字为转折点,正面写春雨的可爱,又通过写树、草、人、
村落,侧面烘托出春雨中的安谧平和的景象。
(5)
迎春图(人迎春)
(第7段),春到人欢,和开头呼应,引用俗语启迪。
以上四幅画分别写草、花、风、雨,这幅画的主体是“人”。天上风筝多了,也就是孩子多了。写风筝多了,
不仅告诉我们春天到了,孩子们出来活动了,还让我们想象天空中风筝竞放的一派朝气勃勃、积极向上的景象。
前面写春花“赶趟儿”,是写春花竞放争艳的景象;这里写老老少少“赶趟儿”,是写人们寄希望于春天,是在
争春。然后还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及早作好一年的安排和打算,激励人们把握时间,奋发
向上,创造美好的生活。
三、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1.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本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偷偷地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草悄然萌发的情状。“
钻
”写
2.野花遍地都是:杂拌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
眨呀眨的。
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突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
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阳光下遍地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野
花“
像眼睛
”“
像星星
”写出了野花的繁多,分布广,在风中摇曳的特点。“
像眼睛,像星星,还
眨呀眨的
”,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野花丛中,芬芳美丽。
3.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
这是侧面描写,写出了春雨“润”的特点。“逼”字用得好,春雨中的画面本身是朦胧的,柔和的,
色调偏灰,“绿”“青”等近景的描写,表现出春雨滋润洗涤下的树叶,小草变得显亮夺目,作者把这
一切用一个“
逼
”字,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
4.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本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描写了雨中的房屋,是静态描写。“
静默
”一词用的巧妙,它传神地描
绘了动态雨中的安静和平的气息。
四、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
能发挥想象,将春天比作别的什么吗?
作者分别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分别强调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征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
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
穷的活力”)
;既是对春天的赞美,又形象揭示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执
着追求。
还可以比作: 1、春天像美丽的新娘,绽放出幸福的笑容。2、春天像调皮的娃娃,找一下绿
叶,吻一吻花蕊,又呼呼地跑过广阔的原野。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07:0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301752885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课后作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课后作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