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法制教育内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理解
——浅谈新乐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新乐府运动是由杜甫开创的,后来顾况继承其事,张籍王建也为此做
了导向,最后到了“元白”时期,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事而作”,把这一运动推向了顶峰。新乐府运动的产生是有其社会根源的,
它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唐
朝逐步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社会混乱,另一方面,一些有识之士
开始对社会的弊病有了清晰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
盾,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便出现了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乐府诗本身就是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感染着其作家和读者,如果
说盛唐时期的杜甫只是以“即事名篇”的方式来继承和发扬现实主义精神
的话,那么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则把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推向了一
个新的高度。白居易自称其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
为文而作也”,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把现实主义
看作是自己诗歌创作的最高准则。他的五十首乐府诗充分的反映了中唐时
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揭示了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提出了
异常尖锐的社会问题。例如《卖炭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孤独的在
终南山上生活,每天就靠着伐薪烧炭艰难度日,虽然他每日从早忙到晚,
但还是衣不蔽体,难的温饱,但是那些可恶的官吏还要以奉旨办货为由用
几张薄纱换取老人一整车的炭,老人能说什么呢?本来就年老虚弱,如何
跟那些官吏抢呢?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拉走自己的炭,这就是中唐时期的
现实,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那些为官者却不知道为名做主,反
而强取豪夺,压迫百姓,“官”字两个口,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百姓们如
何斗得过官啊!白居易通过对这一现实的真真切切描写,表达其对百姓悲
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愤慨。还有很多诗人,他们
的诗也反映出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张籍的《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
冥,猛虎白日绕村行。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年年养子在深
谷,雌雄上下不追逐。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武陵年少不敢
射,空来林下看行迹。”这是一首讽喻诗,表面上是写猛虎危害山下百姓,
而百姓敢怒不敢言,实际上是写社会上有的人仗着自己有点势力,压榨百
姓,危害人间,百姓们虽然非常不愿意被欺压,但迫于无奈,只得认命,
这首诗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皇亲国戚,豪门大族利用封建宗族和裙带关
系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残害百姓的现象。此外,还有许多其它的社会问
题,例如直接讽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并从中反映贫富悬殊的白居易的
《缭绫》、《轻肥》等,还有反映边地士兵的艰苦和反对打仗战争的,例
如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元稹的《夫远征》等,还有反映当时社会的
畸形发展的,揭示富商与穷苦农民之间的矛盾的,例如白居易的《盐商
妇》、元稹的《估客乐》、张籍的《贾客乐》等。诸如此类,都具有强烈
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和矛盾。
新乐府运动是在当时社会处于战争动乱,人民苦不堪言的时候发起的,
是有识之士为解救社会而发起的运动。它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所以必然会
有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也就是现实性,它不得不也必须反映现实,因
为他的发起人是那些看到百姓疾苦的人,所以它必须具有现实性,只有这
样才能解救社会。现实性是新乐府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早在汉乐府的时候,
其现实性就震撼着后人,而新乐府则把现实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
个高度是后人无法超越的,因为只有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到达这样的高
度,缺一不可。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06:1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275941634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理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理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