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敛衽)
关于感恩老师的古诗《远师》原文译文
《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译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每一次相见都能够使得自己心情平静许多。
何时才能再次见到禅师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注释】
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用来代指太子。
白庶子:即白居易,白居易曾在东宫担任庶子(大夫)。
远禅师:指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自远禅师。
扩展阅读:白居易主要成就之文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
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
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
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
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
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
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
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
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
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
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
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
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
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
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
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
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
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06:1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272312566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感恩老师的古诗《远师》原文译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感恩老师的古诗《远师》原文译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