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歌主张

更新时间:2024-03-17 06:12:0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have和has的用法口诀)

白居易诗歌主张

白居易诗歌主张

每个诗人写诗的主张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诗

歌主张,希望大家喜欢!

白居易诗歌主张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白居易的诗论主张,与正统的儒家诗论一脉相承。主要体现于他

的《新乐府序》和《与元九书》中,而以《与元九书》为最全面、最系统。主要内容是:”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俯察时事,泄到人

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補时阙”、“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政治目

的。也即《新乐府序》中所说“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将诗歌与政治、

人民生活结合,这是他诗论的核心。重为实:再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上,他认为文学根植于

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策林》六十九云:“大凡人之感与事,则必动于情,然

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尚通俗: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

露,写实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连。即诗歌创作须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便于入乐

歌唱,“老妪能解”。如《新乐府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伦也;其言直而切,

欲闻之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专信也;其主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强调讽

论:认为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论。如《策林》:”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

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補察之义废矣。”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

服务,反对脱离内容而从事形式。《新乐府序》云:“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

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藏也。……其主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也。”所以,他“不务宫律

高,不务文字齐”,力求做到平易通俗,音节和谐婉转影响:一方面有积极意义:白居易

较为系统的诗歌理论以其突出。

白居易的诗歌艺术

白居易对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作的说明,是其诗歌主张的精

华。

他认为诗歌是现实的反映。《策林》六十九“采诗”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

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这就是说诗歌的基础是“事”,即客观

的社会现实。在同一篇文章里他又说:“故国风之盛衰由斯而见也;王政之得失由斯而闻

也;人情之哀乐由斯而知也。”从诗歌里可以体察社会治乱、人情哀乐,所以诗歌具有重

要的认识意义。。

在诗歌反映现实的问题上,白居易有两点主张是很可贵的。第一是“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⑷ 。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

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

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

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

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白居易第二点可贵的主张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⑸。杜甫以前,在《诗经》

和汉乐府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有所反映。

然而文人笔下所表现的多半是王公、贵族、官僚、隐士,很少写到人民。劳动人民的

生活和疾苦,在杜诗里才开始占据了一席地位。杜甫写过农民、士兵、船夫、渔父、负薪

的女子、无告的寡妇,对他们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他们贫困的原因,也有深刻的

揭示。但杜甫并没有提出反映人民疾苦的主张,这个主张是由白居易明确地提出来的。前

有杜诗的榜样,后有白居易的主张,这就为后世诗人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为诗歌创作开

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后代许多诗人正是沿着杜甫、白居易的道路前进的。

白居易能够提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主张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的时代、

经历和政治思想有很密切的关系。安史乱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均

趋向深化,唐王朝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土地与赋税的问题尤其严重,均田制破坏,两税

法实行,反映了土地急剧兼并的事实,同时也使兼并合法化。统治阶级不顾农民死活,肆

无忌惮地从事兼并、征敛,将农民置于破产的境地。这就加深了阶级矛盾,也加速着唐王

朝的灭亡。当时,统治阶级中间有不少开明的人物,敏锐地感到了这种危机而奋起改革政

治。白居易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出身于中下层官僚地主阶级,早年经历过一段颠沛流离的

生活,对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比较了解。他曾多次论及土地和赋税的问题,希望引起统治者

重视。他警告统治者:“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君苟有善,人必知之;

知之又知之,其心归之;归之又归之,则载舟之水由是积焉。君苟有恶,人亦知之;知之又

知之,其心去之;去之又去之,则覆舟之水由是作焉。故曰:至高而危者君也,至愚而不

可欺者人也。”⑹所以他主张抑兼并,轻赋敛,节用爱民,以利万人。希望皇帝“以天下

心为心”, “以百姓欲为欲”,而不要“抑天下以奉一人之心”,“咈百姓以从一人之

欲。”⑺ 他认为只要皇帝体察人民的疾苦和愿望,革弊政、行仁政,就可以摆脱危机,

巩固统治。正是从这样一个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出发,他提出了“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

知”的主张。

关于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白居易总是把内容放在首要地位,要求语言、形式为内

容服务。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为了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

他强调形式通俗,语言浅显。《新乐府序》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

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在《策林》六十八“议

文章”中,他更深入地阐述了这个思想:

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碑诔有虚美愧辞者,虽华虽丽,禁而绝

之。

就是说,政治意义和真实性强的,即使形式粗糙些也应鼓励;反之,即使形式多么华

丽也应禁止。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又说;“稂莠秕稗生于谷,反害谷者也。淫辞丽藻生于文,

反伤文者也。故农者耘稂莠、簸秕稗,所以养谷也。王者删淫辞、削丽藻,所以养文也。”

他认为缺乏政治意义和真实内容的淫辞丽藻“若行于时,则诬善恶而惑当代;若传于后,

则混真伪而疑将来。”

白居易诗歌主张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06:12: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27122163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居易诗歌主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居易诗歌主张.pdf

标签:诗歌   主张   反映   内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