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爱情的牙齿)
龙源期刊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者:陈婕
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04期
中国素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作为记录人类发展历程的历史与承载着延续民族历史文化精
髓使命的文学,两者之间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古人喜欢以诗咏史,从诗歌中可以看到历
史的演化,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史学研究者首先注意并运用了这个资源,利用诗歌反映
历史的特点,以诗文证史,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途径和新空间。这给我们的历史学科运用古诗
进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启示。在历史课堂中有效运用古诗歌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构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有助于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有助于改进历史教学,增强教学的艺
术性,增强教学吸引力,增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有效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诗词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起到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发掘中国传统诗歌的合理内涵,推动历史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的
问题。只有恰当地选择诗歌并合理地引用,才能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既具有丰富的思想
性,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有助于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教学目
标的最终落实。诗歌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总是用极具风格的逻辑结构,组织排列极简单、鲜
明的事实,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引用
古诗时不可乱用,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①写实原则;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所引诗歌能
较客观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体现历史的真实。②思想原则;引入教学的古诗必须有较
高的思想性,要对古诗进行精心选择,扬长避短。③简明原则;所引诗歌要顾及到中学生的现
有知识层次,尽量选择那些通俗易懂,能够很快激起学生兴趣的诗歌,避免深奥晦涩难以理解
的古诗。本文试图对诗歌运用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选择了人教版选修一“王安
石变法”一课。
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王安石变法”一课的要求是:“了解王安石变
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依据
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要求,分析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关系以及这一局面形成
的原因。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逐条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作用。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
因和教训;探究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认识到改革作为
社会进步的动力,充满了阻力,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本单元内容根据课标
要求,教师结合学情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取舍与整合,以北宋时期诗文为线索连接两课的逻辑关
系。通过此设计打开学生的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能
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己全面、客观认识历史和
社会的能力,避免孤立片面地学习和认识历史。
教学片断一:导入
龙源期刊网
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问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天下之忧”指的是什么?(借此问出北宋中期的社会危
机包含哪些内容)展示“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课本资料回放:“今则西戎已判,屡丧边
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
教学片断二:
《河北民》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若亲。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作于庆历六年于庆历六年
龙源期刊网
问题:通过诗歌内容判断,庆历新政成功了吗?
教学片断三:
《后元丰行》 王安石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问题:诗歌描述的场景与之前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片断四:
《商鞅》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问题:变法的命运以及王安石的命运如何呢?
历史学习不仅是对过往史实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历史、感悟历史。我认为要实
现感性呈现和理性求索,诗歌是非常合适的载体之一。运用诗歌等文学作品激活历史教学,既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相应策略,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努力做到通俗易懂,适度引
用,紧扣教学标准,这既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
质和综合能力。让历史回到诗歌情境中,对完善历史教学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龙源期刊网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06:1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270791634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