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回门宴新郎致辞)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一、生平: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世遷居下邽(今西省渭南縣),
大曆七年(772)生於新鄭(今河南省新鄭縣)。
他生活在官宦擅權、藩鎮割據、民不聊生的中唐時期;家庭政治地位屬中
下層。白居易是個天才兒童,生下來六、七個月便能認字,在母親的教導下,
五、六歲時就學作詩。青少年時代刻苦攻讀,以祈振興家道。
十五六歲的時候,他帶著美好旳幻想來到了長安,拿自己詩去拜訪顧況,
顧況當時在詩壇名聲很大,他看到白居易時,就用「居易」二字開玩笑說:「長
安米貴,居大不易。」但等他看到白居易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時,不禁贊嘆說:「有才如此,居天下也不難!」從此白居易的詩名傳遍長安城。
他在長安得了一些日子,逐漸感到周圍的冷漠與污濁。他知道長安不可能有自
己的進身之階,最後便失望地離去。
白居易以家貧多故,二十七歲才參加鄉試。二十九歲那年,白居易考取了
進士。元和元年(806)四月,憲宗策試賢良方正能言直諫科舉人。他因直
言敢諫,為執政者所忌。
元和十年,藩鎮李師道、不承宗遣人到長安刺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
請急捕賊,以雪國恥,為執政者所惡,以莫須有的罪名貶江州司馬。自此淪落
天涯,悲憤悒鬱。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白居易遷忠州刺史,政治上有了轉機。他吸取過去的
教訓,採取明保身、隨遇而安的處世態度,並從此心向佛、道。此後可謂官運
亨通。
為避免捲進政治鬥爭漩渦,他請求外遷,先後任杭州、蘇州刺史。在杭州
任上,他疏理六井、築堤蓄水,以利灌溉。離任之時,他還將治水要領寫成《錢
唐湖石記》,刊於石上,使繼任者知曉。據說離開杭州時,他把官俸留在州庫,
作為公家緩急之需。他為官認真,深得百姓愛戴,任滿離蘇時,父老泣別,「蘇
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相送十里。
大和元年(827),改任秘書監,又回到了長安。他深感年老力乏、宦途
多險,便決意引退,自此長別帝京,既可保富貴,又能遠禍全身。居洛陽期間,
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時相往來,
藉與寺僧談禪以解憂悶,自號「香山居士」;又頗放意詩酒,自號「醉吟先生」,
因此寫了一篇「醉吟先生傳」,作為自己的身世告白,如同陶淵明寫「五柳先生
傳」一樣。他死後墓旁的碑石上就是刻著「醉吟先生傳」。會昌六年(846)
逝於洛陽。相傳他去世之後,在洛陽龍門過往的行人,都到他墓前邐酒祭奠,
以致墓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濘。
二藝術特色:
1.語言平白易曉。
相傳他「每作一詩,令一老嫗解之。問:『解否?』嫗曰:『解』,則錄之;
不解,則又復易之。」白詩雖淺而經過千錘百煉。言淺而辭美,言淺而意深。
2.運用強烈的對比突出主題。
白居易的諷諭詩,善於描述兩種對立的情況或人物,通過強烈的對比揭露
矛盾,抨擊黑暗。如在《輕肥》中,作者描述達官顯宦的豪華酒宴之後,以「是
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作結,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3.描寫生動形象。
在白詩裏面,有許多生物形象的描寫,顯示作者卓絕的藝術才華。白詩沒
有赤裸裸的說教,作者的思想感情都通過形象去表現。
新樂府運動:
白居易主張詩歌要有關人倫教化,要反應社會現實。故提出「文
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文學主張,認為文學的作用
在於「補察時政」、「泄導民情」。故他所提倡的新樂府運動,就是
繼承漢朝樂府反應現實的傳統,並加以推陳出新,其特點是自創
新題,不以入樂與否為衡量標準。
三、作品欣賞: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06:09: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26983288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