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天造之美)
中国第五六代导演及其简介
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
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
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
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
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
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波。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在“第五代导演”
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苗等在这一
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陈凯歌(1952—)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导演了《黄土地》、《大
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等作品,大多作品入围重要国际电影节,有的在
戛纳等重要电影节获大奖。陈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本体与人的生存状态的
关注。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不合理的非
人道的人性弱点。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向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
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
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张艺谋(1950—)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他在《一个和八个》、《黄土
地》、《大阅兵》中的摄影,以追求画面造型的力度和象征性,而广受赞誉。1988年独立执导《红高梁》,
之后连续导演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
1 / 5
等作品。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张艺谋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
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
景观。
张艺谋电影在风格和语言上不断探索、创新,代表了新的电影潮流的崛起。
田壮壮(1952—)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先后执导影片《九月》、《猎场扎撒》、《盗
马贼》。田壮壮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影片对人的心灵、对大自然的关注。《猎场扎撒》中对朴素淳厚的蒙古
族习俗的歌颂,对辽阔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的展现,表现了创作者心目中天、地、人之间和谐、平衡的理
想境界。《盗马贼》从人类生存和心理的需要探求了人与宗教、人与自然的关系。田壮壮影片叙事的模
糊、哲理的饱满,情感描写的细腻流畅,形成创作上的别具一格,同时也造成与多数观众的疏离。田壮
壮后来拍摄的《鼓书艺人》、《摇滚青年》、《大太监李莲英》在影片风格上有较大改变。
黄建新(1954—)于198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1985年以处女作《黑炮事件》震动
影坛。其后,陆续执导《错位》、《轮回》、《五魁》、《站直罗,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
绿灯行》、《埋伏》等。多部影片在国际国内评奖中获奖。黄建新不同于其他“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
是,他的目光几乎都注目于城市,关注现实,关注青年;影片的主题总是直面人生,表现出对社会的使
命感与责任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是生活中普通人,致力于对他们性格、心理的剖析。黄建新的艺术手
法朴素、平实、自然、沉稳,注重生活化、写实性,以小见大,以平见奇。自《黑炮事件》开始便有的
冷静的幽默与戏谑,一直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在“第五代导演”中间自成一道风景。中国
第六代导演以及作品介绍
以“代”来划分导演群,源自对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生的划分。比如,78级毕业的张艺谋、
陈凯歌等人被统统归为中国导演群的第五代。这种划分大都来自评论家的需要,其本身与导演作品的风
格、题材等等并无关系。沿用至今,“代”已经成为文艺界常用词语,比如新生代、晚生代等等。这里
介绍的所谓“第六代”导演,并非严格意义上按照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生的划分,而是指当今中国影坛
比较年轻的一拨导演。第六代导演的主要特点是以地下独立制片起家的居多,通常他们最早的影片无法
2 / 5
获得公映,只能小范围放映,也有一些是特意去走小范围路线,为去国外拿奖而拍摄,但这些导演的最
终命运都是一一浮上主流。
路学长主要作品:
《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在年轻导演中,路学长算是年龄较大的一个(出生于
1964年),严格地说,把他划分在第六代中,是出于其电影风格不类似于任何一个老导演,电影历程更
和大部分的非主流导演不相符合。他的电影从一开始一直处于公映状态。
贾樟柯主要作品:
《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等。在所有独立电影导演中,贾樟柯已经成为
最具有市场的一个。他是中国独立电影中比较幸运的一位导演。从《小山回家》在香港获奖,到《任逍
遥》入围嘎纳电影节,再到《三峡好人》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得奖是这位独立电影导演唯
一的生存途径,也是他连续拍出电影的保证。贾樟柯出生于山西,在他的电影里,镜头大多对准了山西
的小县城。在他的电影里,《小武》是他所有电影里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这也是使他一夜成名的一部电
影。一方面由于在国外获奖众多,另一方面,让更多梦想独立执导电影的年轻人看到了一种可能。可以
这么说,贾樟柯可能不是第一个把镜头转向当下的导演,但他是这一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到了《站台》、《任逍遥》,我们已经能够看出贾樟柯电影里存在有一些弊病,即做的痕迹过重,难
免会显得矫揉造作。一方面是由于贾樟柯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八十年代文学情结所致,另一方面,长期的
独立制片暴露出了他的控制力欠缺。到他参加柏林电影节的《世界》,再到《三峡好人》结尾部分些许
的荒诞意味,我们能够看出贾樟柯自己也在求变,这种“变”是和生命力是成正比的,我们相信这位导
演还能走很远。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部电影之外,贾樟柯还有一部记录片《公共场所》值得介绍,这是近几年来中国
记录片中比较优秀的一部。贾樟柯善于捕捉细节,并清楚取舍。如果一个导演生在一个小地方,等他走
到大城市再反观故土时,还能清楚地意识到什么是宝贵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3 / 5
陆川:
《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陆川的父亲是一位着名编剧,陆川在出道前也曾经给电视
剧当过“枪手”,所以在一篇访谈里,1970出生的陆川这么讲,他要做出中国优秀的商业电影。这个
想法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来说,是非常好的。中国的电影不缺那些沉闷难看的“艺术片”,而是太缺优
秀的商业片了
张元:
《东宫西宫》、《过年回家》、《绿茶》
娄烨:
《苏州河》、《紫蝴蝶》
章明:
《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
王小帅:
《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二弟》
王超:
《安阳婴儿》
管虎:
《头发乱了》、《上车,走吧》
王全安:
4 / 5
《月蚀》、《惊蛰》
5 / 5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00:2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6065901632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第五六代导演及其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第五六代导演及其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