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邻里家)
上古时期的火神祝融
上古时期的火神祝融
祝融,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火神,炎帝的火师,是楚国社会公认的楚国的始祖。下面
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上古时期的火神祝融,希望大家喜欢!
火神祝融简介
在《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
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可见祝融是炎帝的五世孙,而另有记载“黄帝生昌意昌意生
韩流,韩流生颛顼”、“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又成为了黄帝之后,但上古时
期黄帝与炎帝同根同族,因此也就不奇怪了。而关于祝融的相貌,在《山海经》中说其为
兽身人面,乘两龙。
关于祝融的传说比较多,因此说法也比较多,有说他是古时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也
有说他原名重黎,担任火正官时得黄帝赐姓祝融氏,但比较统一的一点就是火神。而在上
古奇书《列子》中记载说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向来不合,水火不相容,后二人发生大战,
最终祝融大败共工,遂共工怒触不周山。
南北祝融氏的历史记载
衡山祝融氏是黄帝夏官《管子》提到的黄帝六相有祝融,六相指天,地,春,夏,秋,
冬六官其中祝融是夏官官名。以夏官官名祝融为氏族名。
郑州祝融氏是帝喾夏官重黎居火正被帝喾命曰祝融,其弟复居火正也被命为祝融。火
正即夏官。同样以夏官官名祝融为氏族名。衡山祝融氏葬衡阳《路史.前纪》云,祝融氏
葬衡山之阳,是以名之。
郑州祝融氏葬郑州《路史·国名纪》:“今郑州有祝融冢。衡山祝融氏是历山氏的子孙。
《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
器生祝融”。据《春秋合成图》《春秋运斗枢》《黄帝录》等文献记载:“衡山祝融名字
叫容光是黄帝的大司马也就是祝融(祝融与大司马是一个官职)。容光就是《管子》里黄帝
六相的祝融。《衡湘传闻》载:“容光为祝融兼司徒”,“徒武陵(今湖南常德),因亦有
南岳容山之号,在今施容、容美之间”。“容光又取(娶)于州山氏,曰女虔,生季格,季
格生寿麻”。郑州祝融氏是颛顼氏的子孙。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
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
《左传》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
《世本·帝系》:颛顼娶於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产老童。 老童生重黎及吴回。
《周礼》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
《大戴礼记·帝系篇》:“颛顼产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
《晋书》:“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
《史记》《左传》《世本》《周礼》《大戴礼记》《晋书》这些正史公认郑州的祝融
氏是颛顼的后代。有些现代学者用猜想来否认重黎是颛顼后代,这绝不是严肃的行为。
正史公认郑州的祝融重黎是颛顼氏之后
正史公认郑州的祝融重黎是颛顼氏之后,正史并没有错。有些人把衡山祝融氏和郑州
祝融氏混淆才会出现认为重黎是炎帝之后的谬论。把衡山祝融氏和郑州祝融氏混为一谈就
好比把鄫侯乙的鄫国和山东鄫国混为一谈一样可笑,把韩王信和淮阴侯韩信看成同一个人
一样可笑,把孤竹国伯夷和四岳氏伯夷看成同一个人一样可笑,把司马穰苴的司马氏和司
马程伯休父的司马氏看成同一氏族一样可笑,把中国塔吉克族和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看
成一个民族一样可笑。同族号不同族,同名不同人,同官职不同人太常见了。衡山祝融氏
是黄帝夏官以夏官官名祝融做氏族名,郑州祝融氏是高辛氏夏官同样以夏官官名祝融做氏
族名,因此族号重名而已。
实际情况
楚国是北方中原祝融氏的后代成为南方统治者,所以南北祝融氏开始被混淆。
祝融的出处考证
大致说来,祝融氏是神农氏时代,或者早在伏羲氏时代出现的一个以善于取火管火用
火而闻名的部落,并逐渐迁移到南方生活,对中华先民用火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五帝时代,“祝融”又因此被用作官职名称,其实更准确地讲应该是一个行业名称。
《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
曰‘祝融'”。《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命曰祝融”。这是古人对“祝融”一词的解释。“祝”字在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人跪在
神前拜神、开口祈祷,其本义指男巫,是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引申用来表示对人对事的
美好愿望。“融”字是个形声字,从鬲,虫省声。鬲是古代一种烹饪器。“融”字的本义
是炊气上升,引申为长久、明亮、通达、流通、显明、昌盛、和乐、恬适、和煦、暖和等
义。所以,“祝融”一词表示在炊器旁用火,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人,是掌管用火的人。
在现代人自来,用火是一项很简单的技术,但在远古时期,用火并不简单。秦安大地
湾遗址考古发现,在一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的`4座房址内出土有红烧土块、陶器及最
早的彩陶制品,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取火用火。在二期文化(仰韶早期,距今6000年)的
156座房址中,均出现了圆形和瓢形灶炕,并有保存火种的火种罐。这说明,中华先民很
早就掌握了人工取火、保管火种和用火技术,但由于早期的房屋离不开草木建筑材料,一
旦失火,危害极其严重。所以早期的中华先民还没有在房内用火的习惯,只有进一步了解
火的性质,掌握了更加全面的用火技术以后,才敢于在房内用火。发展提高用火技术正是
祝融氏部落的传统。
大地湾f301为一座近似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遗存,属于仰韶早期半坡类型,集中展
示了先民取火、用火、保存火的方法。该房址出土石斧、石刀、骨锥、陶纺纶、夹砂粗红
陶罐、细泥红陶罐、瓶、碗、杯等以及彩陶罐、骨匕、骨针、骨锉、蚌壳、兽骨等50多
件器物,说明人们日常生活全部在室内进行。经碳14测定,距今6000多年。石刀、骨
针、蚌壳均穿孔,说明已熟炼掌握了钻孔技术。石斧、骨锥、骨匕、陶锉、骨针之类,可
见有这些工具钻木取火是毫无问题的。该房址门向西北,门道开在西壁中间。室内靠近门
道处,有一口径为1.12米的圆形灶坑,接近门道处有一地穴开一直径0.3米的通风洞直通
入灶坑内,并在对准通风洞的另一壁开一直径为0.25米、深0.31米的洞穴,内置一夹砂
粗红陶罐,作为存火种之用。门道由3级台阶组成,绕灶坑两侧可直通入室内。如此设置
灶坑作用有三:一是利于防止野兽侵袭。当时周围是原始大森林,野兽出没,对人威胁很
大。晚上人们休息入睡后,野兽出没。当它来到房屋门口,见到一大堆火就会被吓跑了。
二是门口通风,并且灶坑置有通风洞,火不仅容易燃烧,而且火势旺。三是门口有火,能
够防止冬天冷空气入内,不但房内温度高,而且暖和。由此可见,灶坑相当复杂,在当时
是房屋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了它,房屋才成为人们温暖的家。发展如此复杂的灶坑
设施并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这应该就是祝融氏事迹广为流传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
祝融氏的贡献在于,最终把火引入了人们的住房内,使住房变成了温暖的家。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
直目正乘,其瞑
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屈原的《天问》
中就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的句子。这则故事可能反映的正是祝融氏开创人类在房内
用火的事实。“烛”字与“祝”同音,“龙”字读音则与“融”相近,“烛龙”可以视为
“祝融”的谐音词,或同名异写之词。在抹布看来,烛龙的形象就是黑夜里亮着火光的房
子。远古时期,人口稀少,人们的住房也比较分散,每当黑夜降临,人类的居住区完全隐
藏在黑暗之中,只有一个个透着闪闪火光的房门凝视着行人,背后是无边无际的黑夜,如
长龙一般。只要把这个形象放大,就变成了“其瞑乃晦,其视乃明”的烛龙了。
就一般说来,神农氏之前,人们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需要随着季节经常迁移而获取
食物。只有原始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粮食产量基本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人类才能过上
定居生活,住房的重要性才逐渐显现出来,人们才有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房内无
火,算不上真正的住房。祝融氏部落发展用火技术,最终把火成功引入到住房内,为先民
创造了温暖的家。祝融氏发展用火技术的漫长历史不该被忘记,这可能是祝融氏被一些传
说定为“三皇”之一的原因吧?
【上古时期的火神祝融】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21:1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5947451631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上古时期的火神祝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上古时期的火神祝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