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大学生入党申请书3000字)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
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
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
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
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防患未然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
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
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
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
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这些频频曝光的
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
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
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
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
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
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
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
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
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
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
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
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
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
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
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
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
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
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
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
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
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
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
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
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
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
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
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1.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
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
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
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2.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
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
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标准体系。
3.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
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建议在全行
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
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
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
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
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5.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
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
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
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
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
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
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
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五、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
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
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
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
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
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
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
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15:57: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575823565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