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小说

更新时间:2024-03-16 15:02:3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一件有趣的事)

20世纪西方小说

第二章第四节

20世纪西方小说

一、概况

* 所谓小说的传统模式,基本上是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逐步形成的。这个模式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基本特征是连贯的故事情节、清晰的人物形象、有迹可循的视角变换、

合乎理性逻辑的时空切换。

* 继承传统模式的小说作品中,成就最高的是现实主义小说。依据此,20世纪小说主

要分为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两大类。

二、现实主义小说

* 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小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 传统的资产阶级现实主义小说(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一脉相承)

* 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小说(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小说为主)

(加*号作家为存有疑义者:现实主义or现代主义?)

* 英国文学:高尔斯华绥、劳伦斯*、戈尔丁、金斯莱·艾米斯、约翰·福尔斯*、多丽丝·莱

辛*

* 法国文学:法朗士、罗曼·罗兰、纪德、莫里亚克、安德烈·马尔罗

* 德语文学:托马斯·曼、茨威格、黑塞、雷马克、伯尔、君特·格拉斯

* 美国文学:德莱塞、海明威、福克纳*、塞林格、索尔·贝娄、托妮?¤莫里森

* 俄苏文学:阿·托尔斯泰、高尔基、帕斯捷尔纳克、

肖洛霍夫

* 东欧、南欧和北欧文学:哈谢克、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

三、现代主义小说(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

* 表现主义小说:卡夫卡;

* 意识流小说 :乔伊斯;

* 存在主义小说 :加缪;

* 新小说派 :阿兰·罗伯-格里耶;

* 黑色幽默小说 :约瑟夫·海勒;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加西亚·马尔克斯

四、表现主义

* (一)发展概况

* 1、20世纪前半叶,从德国绘画界兴起;1914年开始引入德国文学界,并在20年

代初达到高潮,在诗歌、小说,特别是戏剧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 。

* 2、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美国,出现了以奥尼尔为代表的一批剧作家,其影响一直

延续到40年代。

* 3、当德国的表现主义20年代中期开始低落的时候,卡夫卡的重要的表现主义小说

《变形记》、《城堡》等相继出现于文坛,成为表现主义文学的第二个冲击波。

*表现主义的影响

* “尽管‘表现主义’一词从历史的角度看是指20世纪初期发源于德国的一个运动,

但这一术语可以用来泛指某些艺术家,他们试图表现感觉者的本质,而不是被感觉的对象。

在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就几乎有多少表现主义流派,不管他们把自

己叫做象征派、意象派、超现实主义派或是荒诞派,他们都无例外地企图表现独特的人类

思想,而不是思想所观察的物质世界。”

(二)基本特征

* 主张突破表象,直接表现本质。

* 不注重具体性,而追求抽象。

* 作品充满狂热的激情,惯用极度夸张。

五、卡夫卡与《变形记》

* (一)文学地位

* 与詹姆斯·乔伊斯、马赛尔·普鲁斯特齐名的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二)Franz Kafka

生平(1883-1924)

* 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

* 卡夫卡的父母

* 图为幼年的卡夫卡

* “直接从孩子成为白发老人”

* 1901年入布拉格的日耳曼语大学学习文学,后根据父母的意愿改修法律

* 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 曾在法院和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任职,1922年因病离退。

* 卡夫卡墓地

(三)思想特点

* 孤独意识

* 恐惧意识

* 障碍意识

* 负罪意识

* [德]龚特尔·安德尔:

*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

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作为劳动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不完

全属于资产者。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但他也不是公务员,因为他

觉得自己是作家。但就作家来说,他也不是,因为他把精力花在家庭方面。而“在自己的

家庭里,我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四)创作特色-“卡夫卡式”

* 悖谬与怪诞。

* 寓意性与多义性。

* 梦幻性与神秘性。

* 冷峻与客观。

* Kafkaesk(卡夫卡式)

* 即指那些表现主人公在一种任人摆布、无法自主、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境地中的

虚幻感、孤独感、灾难感和无能为力感的作品。

* 短篇小说:

* 《判决》

* 《变形记》

* 《在流放地》

* 《饥饿艺术家》

* 《地洞》

* 长篇小说-“孤独三部曲”

* 《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或《失踪者》)

* 《审判》(或译《诉讼》)

* 《城堡》

(五)《变形记》

* 1、基本情节

* 主要人物:

* 格里高尔

* 父亲、母亲、妹妹

* 秘书主任、房客

* 2、主题

* 中篇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最著名的作品。它通过人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3、思想内容

* 1、异化与变形:变形是异化的结果;

* 2、变形与反抗:变形是反抗社会的方式,变形使格里高尔更接近内心的真实;

* 3、隔离与分裂:

* 无论是变形前,变形后,真实与形式之间都是分裂的,也就是他人的世界与自我的

世界的分裂。

4、艺术特色

* 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事物

* 运用荒诞、象征的手法

* 客观冷漠的叙述

参考书目:

* 《致父亲的信》,孙坤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 《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

* 《卡夫卡随笔集》,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

* 维利?¤哈斯编:《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叶廷芳等译,海天出版社,1993年。

* 《卡夫卡集》,叶廷芳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

* 孙坤荣选编:《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年。

* 汤永宽选编:《卡夫卡作品精萃》,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 罗纳德·海尔曼:《卡夫卡传》,赵乾龙等译,作家出版社,1988年。

* 马克思·勃纳德:《卡夫卡传》,叶廷芳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

* 古斯塔夫·雅努施;《卡夫卡对我说》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年。

* 叶廷芳:《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 叶廷芳:《现代艺术的探险者》, 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

* 残雪:《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 阎嘉:《卡夫卡:反抗人格》,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 THE END!

(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 1、高尔斯华绥:

(1867-1933)

* 《福尔赛世家》:展现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塑造“福尔赛性格”

* 2、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

* 成名作:《儿子与情人》

* 以两性关系为创作核心,具有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心理探索等多重含义,寻求现

代文明的拯救之途。

* 代表作《虹》

* 艺术上具有传统与现代两重性:

* 运用内视角的强化与外视角的集约之间的复合式叙述。

* 在传统的“全知全能”的作者叙述中注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和展示心理意象的呈

现。

* 在传统式常规叙述中包含了非小说的成分。

* 3、戈尔丁William Golding (1911-1994)

* “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

人类的状况”,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代表作《蝇王》

* 4、金斯莱·艾米斯(Kingsley Amis ,1922-)

* “愤怒的青年(Angry Young Men )”的主要代表

* 《幸运的吉姆》

* 5、约翰·福尔斯 John Fowles (1926-2005)

* 《法国中尉的女人》

* 6、多丽丝·莱辛 (Doris Lessing,1919-)

* 《金色笔记》

*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用怀疑主义、才华激情和预言的力量,来审视被割裂的文

明”

(二)法国现实主义小说:

* 1、法朗士Anatole France (1844~1924)

* “辉煌的文学成就,它的特色呈高贵的风格、深厚的人类同情、优雅和真正高卢人

的气质”,192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2、罗曼·罗兰

(Romain Rolland,1866—1944)

* 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

* 善于描绘个人的奋斗和思想探索历程。

* “长河小说”

* 1915年,因“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

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诺贝尔奖。

* 3、纪德André Gide (1869-1951)

* 194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背德者》

* 4、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

“写小说的天主教徒”

* 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蝮蛇结》

* 5、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1901-1976)

* 《人类的命运》

(三)德语国家现实主义小说:

* 1、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

* 1929年获诺贝尔奖。

* 《魔山》

* 《布登勃洛克一家》

* 一部编年史式的长篇记述体作品。

* 2、茨威格(1881-1942)

* 3、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1877-1962)

*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

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 《荒原狼》

* 4、雷马克(1898-1970)

* 反战小说

* 《西线无战事》

* 5、伯尔(1917-1985)

* 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莱尼和他们》

* 6、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

* 《铁皮鼓》

(四)美国现实主义小说:

* 1、西奥多 · 德莱塞

* (Theodore Dreir,1871—1945)

* 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 《嘉丽妹妹》

* 《美国的悲剧》是德莱塞成就的顶峰,“是对美国制度的一个控诉”。

* 艺术特色

* 将揭露“美国梦”的虚幻这一传统主题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质朴无华的真实感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只是想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

* 2、厄纳斯特 · 海明威

*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 1899—1961)

* 20世纪美国小说家,其独具风格的作品具有世界影响。

*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艺术特色

* “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主题

* “硬汉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 “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

* 3、威廉 · 福克纳

*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 美国最主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 这个“世系”以美国南方几个庄园主世家的荣辱兴衰为主线,表现了一个世纪以来

美国南方社会的历史命运、社会变迁以及各阶层人物的起伏沉浮,写出了美国南方地区的

典型特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 “虽然福克纳的世界观从本质上说是传统保守的,……他在形式与技巧上的创新

都是令人兴奋的。他大胆和不倦地探索,而且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取得了成功。多样性

与丰富性是他的特点。……他是一个有独创性的人。在美国文学中能和他比肩的还没有第二

个人。他在‘圣徒行列’中的地位是稳固的。”

* 代表作《喧哗与骚动》

* 书名的典故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5幕第5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

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 艺术特色

* 主要借用意识流技巧来表现人物隐秘的、混乱的内心世界。——“树枝的阴影”、

“复合式意识流多角度的叙述方法

* 叙事方法上,舍弃了传统的“全知角度”,而运用了多角度的叙事方法。

* 情节结构上,采取了“时序错位”和“神话模式”。

* 4、塞林格

* 《麦田的守望者》

* 5、索尔·贝娄(1915- )

* 犹太文学

* 《洪堡的礼物》

* 5、托妮·莫里森

(Toni Morrison,1931-)

* 黑人文学

(五)俄苏现实主义小说

* 思想特点:

*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反映强烈的时代精神,表现新的主题,塑造新的主人公形象。

* 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 艺术特色:

* 多种文学流派并存,竞相发展并迅速交替。

* 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在相互影响中走向综合,现实主义作为主潮也表现出多种形

态。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的审美原则和基本创作方法。

* 作家艺术思维发生重大变化,把现实形象描绘与理性思考融为一体。

俄苏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阶段:

* 第一阶段:

*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末

* 文艺思潮极其活跃、文学团体和流派不断涌现 。

* 第二阶段:

* 20世纪30年代初——50年代初

* 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审美原则。

* 卫国战争文学

* 第三阶段:

* 20世纪5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

* 进入精神更新时期,文学界思想活跃。

* “解冻”文学思潮

* 第四阶段:

* 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

* “回归文学”

* 1、阿·托尔斯泰(1883—1945)

* 《苦难的历程》

* 2、马克西姆 · 高尔基

* (Maxim Gorky 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1868—1936)

* 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 创作

* 前期创作(1892—1907)《母亲》

* 中期创作(1907—1917)《童年》《在人间》

* 晚期创作(1918—1936)《克里姆 · 萨姆金的一生》

* 《母亲》插图

* 《童年》插图

* 《在人间》《我的大学》

* 《克里姆 · 萨姆金的一生》

* 这是一部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的现实主义杰作,是作家一生创作

道路的总结。

* 艺术特色

* 结构庞大复杂,历史跨度大,生活习俗画面广阔,具有史诗风格。

* 创作重心是对主人公的心理情绪和精神生活作多方位揭示,用反衬的手法描写主人

公的心灵发展和变迁史。

* 现实主义的客观描写与非现实主义假定性手法并用。

* 3、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

* 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日瓦戈医生》

* 4、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 · 肖洛霍夫(Mikhail Aleksandrovich

Sholokhov ,1905-1984)

* 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苏联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以描写顿河哥萨克的生活和命运而闻名于世。

* 他的创作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是贯穿从孕育诞生到解体前不久整个苏维埃

时代百年世事的宏伟篇章。

* 他在苏联叙事文学中开创了悲剧史诗的艺术先河。

* “许多作家把能够用自己的笔、不受任何局限服务于劳动人民看成是自己最高的荣

誉和最大的自由,我正是属于这些作家的行列。”

* 《被开垦的处女地》插图

* 《静静的顿河》被称作是哥萨克社会历史上的一面镜子。通过20世纪头20年的

社会巨变,最广泛、最深刻、最感人地表现了哥萨克的历史命运。

* 葛利高里 · 麦列霍夫

* 阿克西妮娅

1、意识流小说

* “意识流”含义(文学):

指一种现代心理描写技巧;

指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个流派。它抛弃传统小说结构,以时间、意识作为小说中心,

将飘忽不定、流动不已的心理活动作为基本内容,刻意表现个人精神生活和内心隐秘的意

识活动;

理论基础

* 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 是 “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 柏格森提出了“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 ;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着重强调潜意识;

发展概况:

* 20世纪20年代,意识流小说在英美盛行起来,并波及全欧以至拉美、日本诸国,

尤以英美的作家作品最多,影响最大。

* 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不复存在,但其表现手法被其他文学流

派广泛采用。

* 最早的尝试是1887年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杜亚丹的小说《月桂树被砍掉》;

* 意识流小说的早期代表,是1913年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发表的《追忆逝水年华》

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 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 最主要表现手法是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

* 故事性、情节淡化;

* 作者退出小说,读者的作用提升;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 《追忆逝水年华》:

以回忆抗拒时间的流逝

片段:“小玛德兰点心”

* 等待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

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然而,

回忆却突然出现了:那点心的滋味就是我在贡布雷时某一个星期天早晨吃过的‘小玛德

兰’的滋味,我到莱奥妮姨妈的房间里去请安,她把一块‘小玛德兰’放到不知是茶叶泡

的还是椴花泡的茶中去浸过之后给我吃。见到那种点心,我还想不起这件事,当我尝到味

道,往事才浮上心头。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 对现代小说的改革和意识流小说理论做了全面阐述

* “内在真实论”

* 《到灯塔去》

* 《达洛维夫人》

女权主义思想:

* 《一间自己的房间》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 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

* 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

* 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尤利西斯》、《芬尼根们守灵》;

《尤利西斯》

* 情节:

1904.6.16早晨8点到第

二天凌晨2点45分将近19

个小时中3个都柏林人的

生活。

神话原型结构

* 人物:

布卢姆-奥德修斯;

斯蒂芬-帖雷马科;

玛莉恩-潘奈洛佩;

* 情节;

* 细节;

主题: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 3个人物都是现代生活中的精神漂泊者

* 布卢姆:现实层次

* 斯蒂芬:哲学层次

* 玛莉恩:本能层次

20世纪的奥德修斯——布卢姆

* 反英雄的雏形——非英雄

* 无关价值的评判,只是对现实的承认

经典片段:

* 一刻钟以后在这个早得很的时刻中国人刚起身梳理他们的发辫了很快修女们又该

打起早祷的钟声来了她们倒不会有人打扰她们的睡眠除了一两个晚间还做祷告的古怪牧师

以外隔壁那个闹钟鸡一叫起来就会大闹起来试试看我还睡不睡得着一二三四五他们创造出

来的像星星一样的花朵龙巴街上的糊墙纸要好看得多他给我的裙子也是那个样儿的

2、存在主义小说

* 存在主义小说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基础上产生的

* 萨特《恶心》

* 加缪(1913-1960)

“如果你想成为哲学家

的话,你就写小说”

1957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局外人》(1942)

《鼠疫》(1947)

以象征手法创作的长篇哲理小说;

存在主义小说的特征

* 1、力图将哲学与文学融为一体;

* 2、强调“真实感”,反对典型化;

3、新小说派

* (1)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新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至60年代繁盛,1971

年巴黎讨论会进行回顾总结时得名。也称为“视觉派”、“反小说派”。

* (2)基本特征:

* 注重写物,反对传统小说的“人物中心论”。

* “不确定性”的情节,迷宫式结构,打破了传统小说十分清晰的时空结构。

* 用“写生”的态度来记录客观事件及情景,反对传统小说的虚构故事。

* 大力提倡语言的创新,反对使用规范化的文学语言。

* (3)代表作家、作品:

* 娜塔莉·萨洛特

《金果》

* 阿兰·罗伯-格里耶《窥视者》《橡皮》《嫉妒》

4、黑色幽默小说

* (1)概述:

*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坛出现的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 又称为“荒诞小说”、“黑色喜剧”、“绝望的喜剧”等。

* “黑色幽默”一词译自法语,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者(布勒东和艾吕雅1937论著《黑

色幽默》)最早使用了这个术语。

* 1965年,[美]弗里德曼编辑一个选本《黑色幽默》 ,收集了海勒、品钦等11个美

国作家和一个法国作家的作品片断。

* 1965年,另一个美国作家尼克伯克在论文《致命一蛰的幽默》中,也把这一类型的

作品叫“黑色幽默”。

* 后来,这一提法逐渐为社会所接受,成了一股文学潮流的标志。

(2)“黑色幽默”的内涵

* 几种参考说法:

* *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把思想情绪上的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结

合,具有玩世不恭的色调。

* *尼克伯克曾举例,通俗地说明什么是“黑色幽默”:“当绞刑架上的人问道:‘你

肯定这玩意儿牢靠吗?’他们[指美国观众]便和他纵声大笑,因为他们的社会境遇看来也

同样岌岌可危。”

* “它试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无意义和荒诞的最大反

响。”——《大英百科全书》

* *黑色幽默:幽默中包含着阴沉,在绝望中发出大笑,在无可奈何的悲剧境遇中的喜

剧性,在痛苦郁闷中的玩世不恭和愤世嫉俗中的冷嘲热讽。其目的是使主观世界和客观世

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 1、特殊的幽默

* 2、“反英雄”式的人物

* 3、“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

* (4)约瑟夫·海勒

* 生平和创作(Joph Heller,1923-1999)

* 《第二十二条军规》

* 地中海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皮亚诺扎岛”

* 投弹手尤索林上尉

无处不在的“第22条军规”

* 第一,作为一条军规,必须无条件服从;

* 第二,它运用了自相矛盾的推理逻辑,任何想对它提出异议的人都不知该从何处入

手。

* 第三,虽然不是白纸黑字写下的条文,但却无处不在。

* 第22条军规代表了一种捉弄人的乖戾的社会力量,是灭绝人性的官僚机构的象征。

它无处不在,成为弱小人物的命运之网;它更是离开具体社会条件的存在,具有支配一切

的神奇力量,人无法逃避它,只能消极地受其捉弄。“第22条军规”达到了象征高度,

成为美国社会“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的疯狂”的绝妙概括。

* “反英雄”的尤索林

* 言行虽不乏卑微,但多少保留一些个人的意志

* 争取保存自己,是他在疯狂世界里唯一的自由选择。同时,也是滑稽可笑和玩世不

恭的抗争和选择(胆小鬼,怀疑狂,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5、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的作家,以写小说见长。

* 首先提出是在1925年德国文艺批评家弗朗茨·罗论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后

期表现派与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

* 第一个在西班牙语拉丁美洲文学中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术语的是[委内瑞拉]

乌斯拉尔·彼特里在《委内瑞拉的人与文学》(1948)中称正在兴起的文学流派为魔幻现实

主义

* 魔幻现实主义酝酿于20年代,发端于30年代,形成于40、50年代,鲁尔福的《佩

德罗·帕拉莫》一下使地方性的拉美文学成为世界文坛的壮举,震惊了世界,被称为“爆炸

文学”。 60、70年代进入高潮。

* [委内瑞拉]彼特里的短篇小说《雨》(1928)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之作。

* [墨西哥]鲁尔福(1918-1986)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1955)宣告了魔幻

现实主义流派的正式形成。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 )

*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百年孤独》

* 重复循环的现代神话

* 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艺术原则。

* 小说描写了一个令人困惑迷惘的神话世界,那里有古老的拉美文化心理与精神意识

的凝结,有哥伦比亚和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展现,有人类千百年生存斗争中积淀而成的深

沉情感、经验和原始意象的显现,也有现代人对人类前途与命运探索的焦虑与困惑。

*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他父亲带他去见识

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20世纪西方小说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15:02: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572552565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世纪西方小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世纪西方小说.pdf

标签:小说   文学   现实主义   美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