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获麟)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
一、填空题
1、 点式监测仪器是在 通过采样系统将环境空气采入并测定空气污染物浓
度的监测分析仪器。
答案:固定点上
2、 开放光程监测仪器采用从发射端发射光束经开放环境到接收端的方法测定该光束光
程上
的仪器。
答案:平均空气污染物浓度
3、自动监测仪器性能审核是对自动监测仪器进行 和 的审核过
程。
答案:精密度 准确度
4、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 和
等 四部分组成。
答案:质量保证实验室 系统支持实验
5、多支路集中采样装置有两种组成形式: 样总管和 采样总
管。
答案: 垂直层流式 竹节式
6、采样总管内径选择在 之间。
答案:1.5cm~15cm
7、采样气体在总管内的滞留时间应小于 。
答案:20s
8、采样总管进口至抽气风机出口之间的 要小,所采集气体样品的压力应接
近 。
答案:压降 大气压
9、采样支管接头应设置于采样总管的 区域内,各支管接头之间间隔距离大
于 cm。
答案:层流 8
10、多支路集中采样装置的制作材料,应选用不与被监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和不释放
有干扰物质的材料。一般以 或 等作为制作材料。
答案:聚四氟乙烯 硼硅酸盐玻璃
11、为了防止因室内外空气温度的差异而致使采样总管 对监测物质吸附,
需要对总管和影响较大的管线外壁加装保温套或加热器。
答案:内壁结露
12、对总管和影响较大的管线外壁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 ℃。
答案: 30—50
13、 在监测仪器管线与支管接头连接时,为防止结露水流和管壁气流波动的影响,应
将管线与支管连接端伸向总管 的位置,然后再做固定。
答案: 接近中心(或1/2)
14、子站站房内应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使站房室内温度在 ,相对湿度
控制在 以下。
答案:25℃±5℃ 80%
15、为防止灰尘落入监测分析仪器,应在监测仪器的采样入口与支管气路的
结合部之间,安装孔径不大于 5μm 过滤膜。
答案:聚四氟乙烯
16、子站站房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电源电压波动不超
过 ; 站房应有防雷电和防电磁波干扰的措施,站房应有良好的接地线路,
接地电阻 。
答案: 220V±10% <4Ω
17、 在仪器校准零/跨度期间的数据 , ,但应对该数
据进行标注,作为仪器检查的依据予以保留。
答案: 作为无效数据 不参加统计
18、 在每次全面预防性检修完成后,或更换了仪器中的紫外灯、光电倍增管、制冷装
置、转换炉、和发射光源(氙灯)等关键零部件后,应对仪器重新进行
。
答案: 多点校准和检查
19、单机测试主要是针对本规范中规定的仪器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测试主要内容包括:
仪器流量测定和气路流量测定检查、 、 和响应时间检查等。
答案: 零漂检查 多点校准
20、自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核心是监测仪器的 、 、
、性能审核和系统的管理。
答案: 标准 校准 修正
21、为确保对质量流量计进行流量标准传递的准确度在±1%范围内,对所获校准曲线的
检验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相关系数(r)> ; ≤斜率(b1)≤ ;截距
(a1)< 。
答案: 0.9999 0.99 1.01 满量程±1%
22、气体标准物质是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 ,空气质量的分析方法和监测仪
器设备的浓度监测范围及读数刻度是用气体标准物质进行 和 。
答案: 计量标准 标定 校准
23、对于开放光程监测仪器的系统,每天应至少检查一次各子站
情况,若发现某子站发射光源的亮度 ,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排除
故障。
答案: 发射光源的亮度 明显偏低
24、中心站计算机房的大小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正常工作,使用面积一般不少
于 m
2
。
答案:15
25、采用微量振荡天平法测量PM
2.5
自动监测仪器要求加装 。
答案:膜动态测量系统(或FDMS)
26、采样β射线法测量PM
2.5
自动监测仪器要求加装 。
答案:动态除湿系统(或DHS)
27、SO
2
自动监测仪器推荐的分析方法有 、 。
答案:紫外荧光法 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DOAS)
28、CO自动监测仪器推荐的分析方法有 、
。
答案:气体滤波相关红外吸收法、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29、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自动监测时,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米
范围内;
答案:3 ~15
30、针对道路交通的大气污染监控点,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米范围内。
答案:2 ~5
31、针对道路交通的大气污染监控点,采样口距道路边缘距离不得超过 米。
答案:20
32、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的单点校准通常指只对监测仪器的 和标点进行的校准。
答案:零点
33、PM
10
采样器是将大于10μm的颗粒物切割除去,但这并不是它将10μm的颗粒物能
全部采集下来,它保证10μm的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在 %以上即可。
答案:50
34、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验收运行考核结束时,系统有效数据获取率不能小于 %。
答案:90
35、对用于传递的皂膜流量计、标准气压表、压力计等每 至少 1次送国家有关部
门进行质量检验和标准传递。对用于工作标准的电子皂膜流量计、气压表、压力计等经国家
有关部门传递过的标准每 进行 1 次间接传递。
答案:一年,半年
36、新建设的空气自动监测站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前要求系统经过 天运行考核且
运行正常,并对有关技术资料、说明书、安装调试和运行考核原始数据及现场记录进行收集、
整理并编写 。
答案:60,验收报告
二、单选题
1、在大气自动监测子站站房顶上设置用于固定气象传感器的气象杆或气象塔时,气象
杆、塔与站房顶的垂直高度应大于 ,并且气象杆、塔和子站房的建筑结构应能经受
级以上的风力。( D )
A 1m,10 B 2m , 5 C 1m, 5 D 2m , 10
2、当大气自动监测结果出现监测低浓度未检出结果和在监测分析仪器零点漂移技术指
标范围内的负值时,应取 作为监测结果参加统计。( B )
A仪器最低检出限
B仪器最低检出限的一半
C 0
D -1
3、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
统在每小时中采集到监测分析仪器正常输出一次值的 以上时,本小时的监测结果有效。
( C )
A50﹪ B60﹪ C75﹪ D90﹪
4、大气自动站在运行考核期间,必须 天做一次零点检查和零漂记录, 天做一
次跨漂检查和跨漂记录:(A)
A 1,7 B 10,10 C 1,1 D 7,1
5、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在运行期间必须做仪器设备的性能审核,其要求为:( B )
A每年每台监测仪器的准确度审核次数不能少于 4 次,精密度审核至少 1 次。
B每年每台监测仪器的精密度审核次数不能少于 4 次,准确度审核至少 1 次。
C每年每台监测仪器的精密度审核和准确度审核次数均不能少于 4次。
D每年每台监测仪器的精密度审核和准确度审核次数均不能少于1次。
6、CO自动监测仪在单机调试时的零点漂移要求为 :( C )
A ±5ppb/24小时 B ±1ppb/24小时 C ±1ppm/24小时 D ±5ppm/24
小时
7、采样总管内径选择在1.5cm~15cm之间,采样总管内的气流应保持 状态。
(A)
A、层流 B、湍流 C、对流 D、平流
8、为防止灰尘落入监测分析仪器,应在监测仪器的采样入口与支管气路的结
合部之间,安装孔径不大于 μm聚四氟乙烯滤膜。(B)
A、1 B、5 C、10 D、20
9、空气质量的分析方法和监测仪器设备的浓度监测范围及读数刻度是用气体标准物质
进行 和校准。(A)
A、标定 B、检查 C、传递 D、追踪
10、 如子站临时停电或断电,则从停电或断电时起,至恢复供电后仪器完成预热为止
时段内的任何数据都为无效数据,不参加统计。恢复供电后仪器完成预热一般需要
小时。(B)
A、0.2~0.5 B、0.5~1 C、1~1.5 D、1.5~2
11、 开放光程监测仪器的发射光源和监测光束接收端基座应采用实心砖平台结构或混
凝土水泥桩结构,建议离地高度为 (A)
A、0.6~1.2m B、0.6~1.4m C、0.8~1.2m D、0.8~1.4m
12、对自动监测PM
10
采样头至少每 个月清洗1次。(B)
A、1 B、2 C、6 D、12
13、对于用于传递标准的臭氧发生器每 年必须送至国家环保总局或国际权威组织
认可的标准传递单位进行至少一次的质量检验和标准传递。(C)
A、一 B、半 C、二 D、三
14、对于使用开放光程监测分析仪器,应每 个月进行1 次单点检查(选择1个项
目用满量程等效浓度的标气)。( C )
A、1 B、2 C、3 D、4
15、 NO
2
-NO转换炉转换效率测试时,该值应大于 ,否则应对转换炉再生
或更换。( B )
A、95% B、96% C、98% D、99%
16、空气自动监测系统SO
2
、NO
2
、O
3
仪器性能指标24小时80%跨度漂移应小于(D)
A、±2ppb B、±5ppb C、±8ppb D、±10ppb
17、 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自动监测仪技术性能指标24小时采样流量偏差应小于
设定流量。(A)
A、±5% B、±10% C、±4% D、±2%
18、 空气质量日报中SO
2
、NO
2
、PM
10
、O
3
、CO 其浓度单位为 ,数据缺测
时填写。( D )
A、ppb B、ug/m
3
C、ppm D、mg/m
3
19、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验收运行考核结束时,有效数据获取率(%)= 。A、
(有效运行天数÷运行考核总天数)×100% ( C )
B、(有效运行数据总量÷运行考核总时数)×100%
C、(有效运行时数÷运行考核总时数)×100%
D、(有效开机运行时数÷开机运行总时数)×100%
20、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
子站站房用面积应以保证操作人员方便地操作和维修仪器为原则,一般不少于 平方米。
( C )
A、15 B、20 C、10 D、25
2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房应有防水、防潮措施,一般站房地层应离地面(或房
顶)有 厘米的距离。 ( B )
A、15 B、20 C、10 D、25
22、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主要是由采样装置、 、校准设备、气象仪器、数据
传输设备、子站计算机或数据采集仪以及站房环境条件保证设施(空调、除湿设备、稳压电
源等)等组成。 ( D )
A、数据传输设备 B、采样装置 C、校准设备 D、监测分析仪
2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主要是由 、监测分析、仪校准设备、气象仪器、
数据传输设备、子站计算机或数据采集仪以及站房环境条件保证设施(空调、除湿设备、稳
压电源等)等组成。 ( B )
A、数据传输设备 B、采样装置 C、校准设备 D、监测分析仪
三、多选题
1、以下关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建设正确的是 。( BCD )
A、站房室内温度在20℃±5℃,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B、子站站房用面积应以保证操作人员方便地操作和维修仪器为原则,一般不少于10M
2
。
C、站房应有防水、防潮措施,一般站房地层应离地面(或房顶)有25厘米的距离。
D、站房供电建议采用三相供电,分相使用;站房监测仪器供电线路应独立走线。
2、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PM
10
的推荐方法是 。( AB )
A、微量振荡天平法 B、β射线法
C、 化学发光法 D、紫外荧光法
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器设备的定期维护说法正确的是 。( ACD )
A、对于垂直层流式采样总管每年至少清洗一次,竹节式采样总管每6个月至少清洗一
次。
B、PM
10
采样头至少每半年清洗1次。
C、对从总管到监测仪器采样口之间的气路管线每年至少清洗一次。
D、定期备份系统的监测数据。
4、用于监测SO
2
和NOx 的采样总管,可用以下物质作为制作材料:( ABC )
A不锈钢
B聚四氟乙烯
C硼硅酸盐玻璃
D橡胶
5、监测点站房(子站房)的建设和内部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BD )
A站房面积一般不少于 10m
2
B站房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
220V±10%
C站房应有防雷电和防电磁波干扰的措施。站房应有良好的接地线路,接地电阻<40Ω
D站房供电建议采用三相供电,分相使用;站房监测仪器供电线路应独立走线
6、环境空气质量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的仪器设备校准有如下规定:( AB )
A对运行中的监测仪器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多点校准
B对于不具有自动校零/校跨的系统,一般每 5~7 天进行 1 次零/跨漂检查
C PM10的监测分析仪器,每 3个月应进行一次流量校准
D对于使用开放光程监测分析仪器,应每6个月进行 1 次单点检查,每年进行 1 次多点校
准
7、多支路集中采样装置的制作材料,应选用不与被监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和不释放有
干扰物质的材料。一般以 或 等作为制作材料。(AC)
A、1聚四氟乙烯 B、聚乙烯 C、硼硅酸盐玻璃 D、玻璃
8、空气自动监测单机测试主要内容包括:仪器流量测定和气路流量测定检
查、 、 和响应时间检查等。(CD)
A、精密度审核 B、准确度审核 C、零漂检查 D、多点校准
9、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 部分组成。(ABCD)
A.监测子站
B.中心计算机室
C.质量保证实验室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14:1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5699692878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练习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练习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