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的十大养生常识

更新时间:2024-03-16 07:18:4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防火演练方案)

寒露节气的十大养生常识

寒露节气的十大养生常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

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的十大养生常识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

来看看寒露的十大养生常识,欢迎查阅!

寒露的十大养生常识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

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

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

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

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

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

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

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

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

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

- 1 -

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

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

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

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

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

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

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

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

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

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

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

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

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

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

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

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

- 2 -

保身体健康!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

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

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

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

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

调养,确保健康。

5、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

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

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

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

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

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

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

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6、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

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苏所长表示,寒

- 3 -

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

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

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

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

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

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

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饣品。

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7、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

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

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

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

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8、适量运动

在秋季的时候,要是我们可以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

单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调养肺气,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提高肺脏

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

或者是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时候,可以更好具

- 4 -

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

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

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

地精华。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

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9、不要憋尿

专家介绍,寒露节气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

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

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其实是

非常不健康的习惯。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含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

时排出,就易诱发膀胱炎。而高血压患者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

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

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10、扫除抑郁

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指出,由于深秋气候渐

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

于伤感。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

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

- 5 -

秋季预防抑郁症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不宜整日持续工

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

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

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

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

压力。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有趣的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

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我国历来的九九重阳登高的习惯就是

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

寒露的起居知识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

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

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

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

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

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老年人合理

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传

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寒露茶等。

- 6 -

登高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

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

升”“高寿”。

赏枫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

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

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秋钓边

因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

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

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

“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吃花糕

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

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

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

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

饮菊花酒

- 7 -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

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

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

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吃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此时的柿子恰好成熟,

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

倍,经常食用有利于补虚、止咳、利肠、除热。(提醒:空腹食柿子

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饭后食用,尽量少食柿皮。同时也要控制食

量,不宜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

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吃螃蟹

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

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

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

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

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饮寒露茶

人说“一年之茶在于秋”,在这秋意渐深的天气里,闲下来时捧一杯

热茶,暖身又暖心,而寒露节气就该喝一杯寒露茶。

所谓寒露茶,乃是指寒露节气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也叫做“正

- 8 -

秋茶”。寒露时节,坚持合理饮茶品茶,既可温暖滋养身心,又无燥

火袭人之扰,既能御寒暖身,又可养胃助消化、预防感冒等疾病。

寒露的十大养生常识

- 9 -

寒露节气的十大养生常识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07:1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5447221624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寒露节气的十大养生常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寒露节气的十大养生常识.pdf

标签:寒露   养生   节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