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魂商才理想人格的建构——由《聊斋志异·黄英》看作者的反思意识_百

更新时间:2024-03-16 06:16:1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牧童归去横牛背)

士魂商才理想人格的建构——由《聊斋志异·黄英》看作者的反思意识_百

士魂商才理想人格的建构 

士魂商才理想人格的建构 

——

由《聊斋志异・黄英》看作者的反思意识 

张海燕裴志刚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黄英》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种直到今天还有启迪意义的理想的人格典 

范——士魂商才型人格这一人格形象蕴含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体味和反思,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士魂商才;反思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 

梅、王鹿瞻组成“郢中诗社”,孝妇河泛舟,大明湖 

明珠,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典范! 

游览,青云寺读书。但好日子没能过多久,二十五岁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借狐鬼花妖构建起自己亦 时,他分家独立了,家庭境况急剧下降,为了养家糊 

真亦幻的奇异文学世界,抒写着自己在现实世界无 口,蒲松龄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的私塾教师生涯。 

法实现的理想和追求,蕴含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体 

私塾教师是得不到功名的读书人谋生的出路,寄人 

味和反思,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黄英》就是其中 

篱下的生活是很心酸的。嘲 这显然不是作者的理 

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想生活——青年时代的优游从裕的生活。于是作者 

就借菊精化身的陶氏姐弟来构建自己的梦中乐土: 

士魂商才——理想人格的建构 

经商发家致富,过上世家般的生活。 

在现实的无奈中,在新思想的指引下,真学人、 

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对士与商这两种人格进 

真士子要走出困境,做到“经世致用”,就必须清理 

行一次清整,造就如日本学者涩本荣一在《论语与 掉像马生一类士人身上迂腐的“清德”,从而具有 

算盘》中提出的“士魂商才”型人格。“士魂商才” 商人身上的“治生”才干。这在马生与陶氏姐弟的 

就是说既要读书治四书五经,有儒士的伦理道德和 

冲突与结合中得到生动体现。 

知识背景;又要在做生意时能“任时而知物”,“权 从题目“黄英”的命名来看,黄英是菊花精,名 

重轻而取弃之”,有商人的心计和能力。【lJ 鹅9)可以 字便是由“菊有黄花”化出。菊花本身具有傲霜品 

说《聊斋志异・黄英》中的陶氏姐弟正是这种“士 

质,更由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 

魂商才”型人格的代表,是作者在时代思潮的激荡 

句,被赋予高洁的品格,喻淡薄名利,安贫乐道的清 

之下,对自己生活经历和社会生活进行深刻思考而 

高节操。I 3】㈣9)蒲松龄是一个终生爱菊的文人,他垂 

塑造出来的理想人格典范! 

暮之年有诗日:“我昔爱菊成菊癖,佳种不惮求千 

从蒲松龄的家世来看,其父蒲檗正是“弃儒从 

里”[41"0.35 ,他喜欢菊花“不似别花近脂粉,辄教词客 

商”的一个典型人物。蒲檗本是读书人,因为屡考 

比红妆。” 他一如笔下的马生:“世好菊,至才 

不中,弃儒经商,成为小康之家。因此蒲松龄青年时 

(马子才)尤甚: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尽 

代能在父亲羽翼下安心读书,跟朋友张笃庆、李希 

管“固贫”,住着“茅庐”,尽管“清贫”,“似不举 

收稿日期:2010—1—16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8一),男,河南内乡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裴志刚(1975一),男

, 

河南内乡人,河南内乡灌涨中学教师。 

69 

研究生论坛 语文知识 2010年第2期 

火”,却爱菊不舍。在陶氏姐弟的身上,作者赋予的 

第一重身份,便是像陶渊明那样清高的士子品格。 

这也是马生和陶氏姐弟能在茫茫人海中得以交往 

各取其优,塑造出陶氏姐弟——“士魂商才”的理 

想人格典范。 

二、---,b竟斗——作者的反思意识 

的先决条件。俗谚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共同的 

爱菊嗜好使马生与黄英姐弟走到了一起。马生与陶 

生初遇,“少年自言‘陶姓’’’,谈吐、举止、喜好皆 

具有士子的特征,是个“风流高士”,马生即喜与之 

蒲松龄一生扼困守穷却终身爱菊,一如马子 

交。陶生姓陶,又是菊花精,自然是陶渊明的再世。 

其实黄英的话语把这种意思表述的再清楚不过了: 

才。实际上婚前的马子才正是作者自己生活的写 

照,而陶氏姐弟正是自己理想中的人物。这样看来 

马生和陶氏姐弟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就是蒲松龄内 

“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 

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渊明”,手稿本原作“我 

家渊明”;后文又有“我家彭泽”同㈣o2),据此,我们 

不难看出作者的用意:借黄英之口,来为陶渊明做 

翻案文章。这也就足可证明陶氏姐弟正是作者时代 

的陶渊明的化身,具有士子的身份符号,即具备 

“士魂”的品质。这从陶生的醉死化菊里也可以得 

到证明:“名之‘醉陶’,浇以酒则茂”。陶渊明一生 

爱酒,陶生醉死,现出原形,化为菊花,但仍嗜酒如 

命,真可谓得了陶渊明的真魂魄。正如但明伦评:彭 

泽二致,兼而有之。乃到顷化委形,犹存酒气,是菊是 

人,几不可辨,名日“醉陶”,风斯远矣。[.rtP.2 oo) 

陶氏姐弟的“商才”在文中表现的更为清晰, 

从具体的经营过程看:“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 

道相属也。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这正是做到了 

商业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所以生意兴隆。 

“陶乃以蒲席包菊,始载南中异卉而归,于都中设 

花肆,十日尽售,复归艺菊。”做到异地贩卖,输入 

新产品;“留其根,次年尽变而劣”,这似乎又属于 

保守商业机密!从经营的实际效果看:“陶由此日 

富,一年增舍,二年起夏屋。更不谋诸主人。渐而旧 

日花畦,尽为廊舍。更于墙外买田一区,筑墉四周, 

悉种菊。”“得金益合商贾,村外治膏田二十顷,甲 

第益壮。”“不半岁,家中触类皆陶家物。”陶生“大 

修亭园”,“鸠工庀料,土木大作……楼舍连亘,两 

第竞合为一,不分疆界矣。……而享用过于世家。” 

马生自己也说:“家幸充盈,但可坐享,无需复贾。” 

马生家由“似不举火”到“过于世家”的巨大变化, 

足以证明陶氏姐弟的经商才华。并且“士魂”的品 

格贯串于经商活动的的始终,无论是陶生的经商宣 

言:“人固不可以苟求富”,还是实际的经商活动, 

都能发现陶生的诚实守信品格。作者在这里借用象 

征性的手法,通过整合“士”和“商”这两种人格, 

70 

心深处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二心竟斗的外化 

的表现形式。 

第一次矛盾是马生和陶生间关于是否卖菊以 

谋生的分歧。因马生“素介”,所以对陶生卖菊“甚 

鄙之”,且说“仆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 

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清人但明伦在 

这里评日:“马持论未免迂拘”。嘲 这正是作者 

在当时商品经济已经获得较大发展的新形势下的 

精神困惑。但“陶生笑日”的回答很快就解决了这 

种困惑。“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 

不可以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这是作者当 

时先进思想的表现。陈确认为,“治生尤切于读 

书”;颜元将董仲舒摒弃功利的名言修改为:“正其 

谊以谋其利,明其道以记其功”,这些新思想影响 

到了蒲松龄的创作。陶生的话就是作者对时代和人 

生深刻反思的结晶,是作者身上新思想对旧思想的 

批判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蒲松龄在《赌符》里说: 

“夫商农之人,俱有本业。”f4】 290)把商排到农的前 

边。 

如果说第一次冲突解决了马子才对商人和商 

业的偏见,承认经商谋生的合理性,在新义利观指 

导下完成了对旧思想的清理。第二次在马生和妻子 

黄英间的冲突则着重解决新旧思想中的核心矛盾: 

如何对待富贵的问题。在马生看来,“风流雅士,当 

能安贫”。在陶氏姐弟经商富裕后,在“享用过于世 

家”的生活时,“马不自安,日:‘仆三十年清德,为 

卿所累。今视息人间,徒依裙带而食,真无一毫丈夫 

气矣。人皆祝富,我但祝穷耳!’’’马生“祝穷”的奇’ 

怪现象,正是大多数传统儒士的典型心理特征的表 

现。他们以男子汉大丈夫自居,故作清高,“安贫乐 

道”,视金钱为污人清白的“阿赌物”。这正是作者 

身上旧思想在作怪。但这些立即遭到了无情的批 

驳,黄英日:“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 

士魂商才理想人格的建构 

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 

泽解嘲耳。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床 

头金任君挥去之,妾不靳也。”且日:“君不愿富,妾 

亦不能贫也。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 

害?”在这里,作者是把陶渊明放在了新的时代环 

境下进行考量,并借陶渊明的化身黄英之口来传达 

作者的新观念:“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从而 

肯定了这种为义而富的行为。这可以看做是对孔子 

“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义利观的进一步 

发挥,为义而富是值得肯定的。并且从后面的最终 

结果来看,马生“苦念黄英。招之不肯至,不得已反 

就之。隔宿辄至以为常。黄英笑日:‘东食西宿,廉 

者当不如是。’马亦自笑无以对,遂复合居如初。” 

黄英甚至以揶揄的方式批判以“i十年清德”和 

“丈夫气”自居的马子才,马竞“自笑无以对”。这 

无疑是作者内心肯定“治生”“谋利”的新思想的 

伟大胜利,同时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新妇女观的伟 

大胜利。在新旧“二心竞王卜”的战斗中,新义利观最 

终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是作者适应时代的发展 

潮流的必然要求,更是作者超越意识的体现! 

三、陶生醉死——理想人格的定位 

如果按以前传统小说的大团圆结局来写,马生 

黄英夫妻“遂复合居如初”,过着“享用过于世家” 

的生活,这就是最完美的结尾,但作者的高明之处 

就在于,他偏偏安排了一个悲剧性的结尾——陶生 

醉死!《红楼梦》的悲剧意味也许正受益于此并得 

到光大的吧!因为蒲松龄和曹雪芹这两位伟大的作 

家都深刻的意识到,这种新思想在两千年的封建专 

制统治堡垒内是无法完全取得胜利的!他们只能以 

失败的悲剧而告终!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要战胜旧事物,都必然要经 

历一个艰难曲折、残酷斗争的过程,甚至要付出血 

的代价,而新旧思想的争斗,更要经历一个漫长而 

曲折的过程!陶生醉死是这种现象最明显的表现。 

陶生在大醉中现出原形,“化为菊,高如人;花十余 

朵,皆大如拳。”“马见惯不惊,如法拔之,守其旁以 

观其变。久之,叶益憔悴。大惧,始告黄英。英闻骇 

日:‘杀吾弟矣!’’’足见这种思想斗争的残酷性! 

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充满了悲剧意味!或者可 

以说是作者内心深处“士阶层”无意识的一种体 

现。陶生身上的“工具理性”在完成其历史使命 

(脱贫致富)后,就要在马生的“价值理性”中被清 

理掉,以维持其思想的纯洁性。 

但陶生毕竟又以“醉陶”的菊花形式复生了, 

可以说是肉体的毁灭,精神的重生,并且“黄英终 

老、亦无他异。”说明作者的内心深处是赞同陶氏 

姐弟的思想和行为的! 

可以说作者是抱着赞赏的态度来描写黄英的, 

甚至把她当作马子才的对立面来写,突出黄英的见 

识高远,能力出众,来映衬并批判马子才的迂腐猥 

琐。这是作者进步妇女观的体现,但黄英最终还是 

必然要听从马子才的指挥安排,“然遵马教,闭门 

不复业菊”。这一点正如马子才在见惯不惊中拔去 

了马生的性命一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了对黄英身 

上“商人属性”的规训,使其遵循士人的“价值理 

性”追求! 

总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黄英》中通过对传 

统思想中“士商”两种人格的清整为我们塑造了一 

种直到今天还有启迪意义的理想的人格典范—— 

士魂商才。同时在这篇小说里也反映出作者对时代 

的反思,对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反思,对自己人生经 

历的反思。也反映了作者在时代的发展中肯定经商 

的合理性,主张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给予妇女平 

等的社会地位,让妇女更多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事务 

中等积极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9. 

【2]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袁行需.中 古代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l999. 

141i ̄ti桧龄 ,盛伟编.蒲松龄全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I5 m松龄 ,侄笃行辑校.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M】.济 

』牟j.丹 }{:.2000. 

(责任编辑:罗家湘) 

71 

士魂商才理想人格的建构——由《聊斋志异·黄英》看作者的反思意识_百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06:16: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540978287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士魂商才理想人格的建构——由《聊斋志异·黄英》看作者的反思意识_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士魂商才理想人格的建构——由《聊斋志异·黄英》看作者的反思意识_百.pdf

上一篇:咏梅诗集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作者   思想   人格   理想   姐弟   生活   商才   反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